民航三巨头密举企业债 谁能率先逃出资金困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8日 12:4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左志坚 实习记者 徐洁舫 上海报道 三巨头同谋发债 7月10日,南航正式着陆A股市场,集资额约26.41亿人民币。但这很可能只是南航在遭遇行业危机后,大规模集资的第一步。就在上市前夜,南航一独立董事向本报透露,“南航 事实上,虽然南航上市后表现正常,但在招股书中的13条亏损的理由,使得一些证券界人士不敢对南航盈利报有太大希望。 即便是新募集的26亿元也并不足以解决南航的资金问题。南航2002年年报显示,上年末南航持有约38亿元现金,但南航每年要承担15亿元左右的飞机租赁费用和大约10亿元左右的利息支出,手头可用资金也就是13亿元左右。而南航今年原计划耗资60亿购买飞机,投资30亿元建设新白云机场,新募集得26亿元作用有限。 更令人心惊的是,南航在今年至4月份累计亏损21865.9万元(未经审计)。 南航董事还透露,其实东航和国航也有类似的打算,而且他们行动的更早。 东航董秘罗祝平证实了东航的确对企业债早有打算,但他又强调“发不发企业债券还在研究中,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东航有想法要赶在今年发债”。 东航无疑是南航的难兄难弟。东航已经宣布,继发出第一季度业绩的预警后,预期第二季度业绩可能持续出现亏损。据中银国际分析员MichaelChan预期,东航今年将有13亿元人民币净亏损。 由于资金链承受着巨大的压力,7月8日,东航有关负责人已开始呼吁政策扶持。这位负责人提出了一揽子扶持计划,包括“将东航集团兼并原西北航所剩的银行债务全部或部分转为对东航集团的投入、减免‘民航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免征一系列税务”等等。 相比之下,三巨头中遭受最严重创伤的国航行动最迅速。 来自发改委的消息说,国航已获得30亿企业债的额度。国航企管部人士则在电话中向记者证实,国航将在今年发行20亿~30亿企业债券。 不得不发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罗文认为,三大集团有意发行企业债券还是为了融资以缓减资金压力。“三大航空公司都缺钱,8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实在是太高了,财政压力非常大”,而融资之后,“买飞机,买机场,并购都有可能,偿还银行负债也有可能,目前航空公司的现金流都比较糟糕,因此解决流动资金的问题也有可能。” 国航选择发行企业债券而非上市集资,据罗文分析,主要是因为国航不具备连续三年盈利的上市条件,而相对受法律约束的上市条件,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则可以放松一点。“发债的话,国家特批就可以了。”至于东航目前也由于不具备增股的条件,所以融资的话也有可能采取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 东航负责证券业务的某专业人士也认为“国航选择发债可能因为发债相对发股容易一些,发债可以有政策扶持。国航不是上市公司,发债的范围可能就是特定的,比如对象为银行特定机构等”。 南航某董事在分析南航可能发行债券的原因时,指出航空公司都有扩张的欲望,资金都比较缺乏,因此“但凡有融资的机会,都要抓住”,这也就是南航之所以会在成功发行A股之后,仍然会有发债的想法的原因所在。 而三大集团若发行企业债券无疑会不同程度地增加本已十分可观的资产负债率,因此东航董秘直言不讳地指出,“国航现在发债不是个好办法”。因为发行股票的成本相对发行债券来得低,发行企业债券,将增加负债率,而发行股票,增加的只是股东。“股票是不要还的,债总要还。总之,发股比发债更好。” 罗文则认为国航发行企业债券的话,肯定是像三峡债券那样由国家担保的特殊债券。“国家特批的债券,肯定有国家信誉在里面,倒不了。” 整合信号? 就在三巨头密谋企业债救市的时候,地方航空公司却只能“变卖家产”。 7月11日,山航B(200152.SZ)公布,将公司拥有的4架SAAB340B飞机及相关航材设备等出售予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作价1.8亿元。 公告称,是次交易实施后可以改善公司的现金流,令公司偿债能力有所提高,资产流动性得到改善;而在出售后回租行为每年可以降低成本1200万元左右。另外,是次资产出售金额占公司去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的34.26%。 如此大规模的变卖资产,不由令人想起三巨头有没有可能“乘人之危”,大鱼吃小鱼。 南航的董事分析认为,单从卖飞机这一行动来看,看不出整合的趋势。因为卖飞机不单纯是资金问题,可能还是经营问题。卖飞机后,可能还会再租赁回来,主要还是要看它租和卖的价钱,是航空公司经营的方式之一。 山航B的确在公告中提到,飞机在出售后,公司将以经营租赁的方式回租,租期为5年。 然而,山航董秘郑保安也向记者坦承:“目前山航资金紧张,而且因为不符合发债的条件,公司暂时没有其他融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