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金融犯罪威胁上海 案件量仅次于合同诈骗犯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5日 10:0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 记者 李小刚 实习生 郑阿兰 发自上海

  紧敲防治警钟

  上海涉及金融犯罪的案件平均每年以4.8%的比例递增,案件总量仅次于合同诈骗犯罪

  当金融犯罪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其危害结果不单单是巨大的财务损失,而将向深度延伸和扩大

  上海正蓬蓬勃勃向国际金融中心大步前行,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日趋活跃,而相伴而生的金融犯罪也有愈演愈烈之势。

  根据权威部门犯罪资料的统计,自1998年以来的5年间,涉及金融犯罪的案件平均每年以4.8%的比例递增。目前,此类犯罪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犯罪案件总量中,仅次于合同诈骗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

  7月10日,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公安局、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监管办公室、中国银联、上海社科院等机构的专家们,围绕“金融犯罪防治与反洗钱政策”这个焦点话题,集中探讨了十几年来上海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以增强上海金融行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危害性增大

  金融犯罪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众所周知,尤其在金融行业发展与风险并存的上海,近些年来表现得更为突出。

  对此,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学院院长刘宪权强调了金融犯罪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他认为,“经济发展快一点的地方,相对而言金融犯罪就多一些。反之,经济发展慢的地方,金融犯罪会少一些。上海作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和金融活动发生最频繁的特大型城市,金融犯罪案较多。”

  刘宪权同时表示,虽然两者关系紧密,但并不是成正比关系。在国外的一些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犯罪的控制做得比较好,可见完善的法律准则,严格的法律规范,能够有效抑制金融犯罪。

  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上海的金融犯罪案件正逐年递增,呈现持续多发状。而且金融犯罪案件的犯罪主体与犯罪手段变得更加多维状。现在的金融犯罪主体出现多种层次的现象,既有单位,也有个人;既有境内人员,也有境外人士;既有业内人士,也有各类公司的人员。采用科技手段变造、伪造银行票据的,以及利用计算机技术作案等,犯罪手段越来越多。

  而且,金融犯罪的危害结果也呈现延伸趋势。专家认为当金融犯罪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其危害结果不单单是巨大的财务损失,而将向深度延伸和扩大。比如对银行的信誉,银行与企业的合作诚信,社会与经济秩序的稳定等都将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

  资本市场犯罪突出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交易市场,目前的犯罪状况也令人忧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监管办公室的郑孝平指出,证券违法交易因获利大、操作方便而吸引了众多违法人员,再加上我国公司治理制度还不健全,证监会监管手段有限且比较软弱,犯罪定性难等诸多原因,致使证券市场频繁发生违法事件。

  郑孝平列举了证券交易犯罪中比较严重的四种类型。

  一是操纵市场。比较显著的例子有中科创业,在操纵市场后其市值缩水60%—70%,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财富转移,即不法人员通过合法手段进行不法交易转移财富。

  二是编造虚假信息,即上市公司内部人员编造虚假信息欺骗投资者。如银广夏事件,在谎言破灭后,投资者损失了几十个亿。

  三是内幕交易。这类违法案件举证困难,查处困难。犯罪分子在各地犯罪,致使证据收集难度加大。

  四是转移资产。目前转移资产现象越来越严重,手法多样。一种是低价高评,由上市公司买进。比如一个与公司股东有关系的人,在资产评估时将600万元资产评估为2亿元,再由上市公司买进,造成上市公司资产流失。

  另一种是上市公司大量资产被认定为坏账。如果是2亿资产被认定为坏账,无法收回,最后只能拿进2000万。此类犯罪具有犯罪金额大,犯罪性质严重,涉及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犯罪手段多样,涉及地域广,查处、认定困难等特点。

  此外,中国银行卡犯罪也在迅猛增长。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外卡偷换欺诈率为0.038%,相对于亚太地区0.010%的比率来说,中国外卡偷换欺诈率颇高。

  中国银联风险管理部的许天发分析认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国内银行卡犯罪已由先前的恶意透支、冒用等传统犯罪形式,发展为伪造银行卡、使用伪造银行卡、网上欺诈等新的犯罪形式,境内外相勾结,分工专业化、集团化、高科技高智能化成为银行卡犯罪新特点。总体来看,目前银行卡犯罪立法滞后性正在逐渐显现。

  防范金融风险

  改变原有“消防队”式的金融危机管理体系,为“防火墙”式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多行业、多层次金融预警体系,甚至向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刑事司法部门延伸

  在上海确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战略构想后,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目前上海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健康发展,作为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也为上海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目前上海是全国最大的资本市场,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的上市公司总量、投资者规模、股票市值等都居全国之首,而且还拥有全国外汇交易中心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此外,上海正在成为境外资本角逐之地,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加快进驻上海的步伐,设立机构和网点。目前上海已经初步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股份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体系。

  随着上海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众多内外资金融机构进驻上海,金融业合作经营趋势日益增强,这些都促进了上海金融业的迅速发展。而且上海金融行业监管机制也日趋成熟,初步形成了协调合作、信息共享、合理监管的局面。这种良好的监管机制与建设中的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化相辅发展,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信用保障。

  虽然上海金融行业显示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学院院长刘宪权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突飞猛进,上海金融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相伴而生的金融风险和金融犯罪的挑战。

  上海面临的金融风险既有体制性的风险,又有市场经营性风险。专家分析造成上海金融风险的因素,首先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累积起来的金融风险,更多的表现为政策性、体制性金融风险;其次是上海金融中心市场化运作过程潜在的风险,这方面更多地表现为经营性、市场性风险。

  资料显示,金融机构目前面临三大风险:首先是不良资产率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处于高位状态,一些风险数据远远高于国际银行业平均水平和中国监管目标。其次是资本充足率低,而盈利水平低也是现在中国金融机构的通病。中国大部分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经营管理效率、效益均待提高。

  此外,中国证券机构存在大量突发性风险的隐患,保险机构过去几年的利差损失严重,信用风险等因素也威胁着上海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为此,业界专家建议完善多方位、多层次的上海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目前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对金融行业比对其他行业更为迫切。因此要加快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发展民营中小商业银行;金融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

  建立与金融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制,增强金融监管效率也是上海金融风险防范必须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监管部门应该抛弃传统的事后监管方式,转而利用事前监督、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管相结合的全程监控方法,以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还有赖于一个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的大环境。改变原有“消防队”式的金融危机管理体系,为“防火墙”式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多行业、多层次金融预警体系,甚至向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刑事司法部门延伸。

  发展态势堪忧

  金融机构现行的监管机制和从业人员素质与发展需求缺乏共时性。金融业要得以健康发展,软件建设是重要保证。但是,要完善金融机构的软件建设还需要一个过程

  上海金融犯罪受到金融和法律界人士广泛关注的同时,业界许多人士已经开始担心今后金融犯罪的发展态势。因为无论从现在犯罪的形成、作案的手段及质量等方面来看,金融犯罪都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银行界人士认为,首先,以结算工具、支付手段为载体的金融诈骗犯罪不会减少。因为以各种手段和方法利用金融结算工具、支付手段进行金融诈骗是当前金融犯罪中的常见犯罪形态,以此进行作案也最容易得逞。

  而今后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不可能没有金融票据、凭证及其他用于支付的工具,还会不断地普及和增加新的品种,其功能也将日渐齐全,比如一卡多用等。这种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也将催生新的犯罪手法。一个比较明显的例证是随着银行卡市场在竞争中得到迅速拓展,这几年银行卡犯罪也随着市场变化,在作案手段、犯罪形式方面也有了迅速的发展。

  其次,网络形式的金融犯罪将逐渐抬头。资讯发达,电脑科技和互联网发展一日千里消除了地区和时空的限制,加速了上海与外界的联系。但是,资讯科技的发展也带来利用电脑和网络实施犯罪的问题。已经有专家预测,今后上海金融犯罪发展的可能,就是利用传输极为迅速的电子网络作为载体从事相关联的金融犯罪,比如利用电子商务、电子银行进行诈骗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金融犯罪类型。

  此外,金融机构现行的监管机制和从业人员素质与发展需求缺乏共时性。金融业要得以健康发展,软件建设是重要保证。但是,要完善金融机构的软件建设还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根据已有的金融犯罪案件统计分析,金融业运作机制、经营观念、从业人员素质等引发的犯罪案件占了相当比例。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金融机构内部的软件建设肯定会有所加强和改善,现阶段常见的犯罪现象有可能得到遏制。

  但是,随着犯罪形式的变化,诸如有组织的金融犯罪等仍然有可能抓住金融业运作中的缝隙得以进行,或者说由于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产生犯罪的机率仍比较大,而内部机制和人员素质问题最容易引发金融犯罪,甚至形成金融风险。

  加强相关立法

  加大监管打击力度,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而目前的状况是证监会、银监会在打击犯罪分子的同时,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也受到损失。因此,打击犯罪分子时要兼顾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中国法律法规建设要适应金融业务的新发展,已经成为各界共识。

  在7月10日的讨论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上海在建设国际化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不仅要抓紧金融业的发展建设,更要在金融犯罪防治方面领先一步,探索建立符合金融发展规律的金融犯罪防治体系。

  《法学》编辑部主任卢勤忠强调了《刑法》与《证券法》衔接问题。他认为《证券法》中的短线交易罪、非法融资融券交易罪、证券公司承销代理买卖上市公司股票、证券交易虚假陈述信息误导和非法处理客户证券罪,这5个方面与《刑法》相关规定脱节,造成执法人员定罪与判刑上的困难。

  卢勤忠建议,将《证券法》规定在行政法规中,改变原先规定在《刑法》中的做法。由于行政法规相对《刑法》而言可变性大,因此可以随证券业的快速发展而变化,同时可以保证《刑法》的稳定性和威信。

  郑孝平针对证券交易犯罪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加大监管打击力度,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而目前的状况是证监会、银监会在打击犯罪分子的同时,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也受到损失。因此,打击犯罪分子时要兼顾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

  而公司相关制度的建设也应加快步伐。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发挥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的作用,不允许报道虚假信息,加强证监会监管力度。

  完善民事追偿制度。因为有人操作市场,披露虚假信息而造成投资者的利益损失依法可以通过民事救济手段得到补偿,但现行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困难,尚需进一步完善,以达到犯罪人所受惩罚与投资者损失平衡的目标,从而有效遏制犯罪。

  许天发指出,完善银行卡犯罪立法是适应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打击银行卡犯罪活动的需要。目前银行卡犯罪中存在严重的业务单位法规与《刑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不一致的情况,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立法工作中得到完善。

  在法规内容上,许天发建议吸收借鉴日本及台湾地区的立法,将持有、运输、销售、提供伪造变造银行卡,变造银行卡,非法持有、销售制造伪卡制作机具及材料,以及窃取磁条信息等与伪卡犯罪有关的行为定为犯罪行为,有助于完善伪卡犯罪立法,以期有效打击伪卡犯罪活动。而且应该把骗领银行卡行为纳入银行卡诈骗罪范畴,以及把单位规定为银行卡犯罪主体。同时调整银行卡犯罪刑事处罚,制定有关处理协议透支的司法解释。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金融犯罪新闻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Palm 瘦身 移动存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除了要对自己的身体有自信外,应积极给予伴侣赞美…
非常笑话
列车员:您买普快车票,却乘特快车?补票!乘客:…
图片
铃声
·[甄 妮] 鲁冰花
·[张信哲] 我好想
·[陶晶莹] 太委屈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推出"有声"黄页
国际商情尽在大买家
新浪企业邮箱—免费喽
将搜索进行到底!
糖尿病新药问世


分 类 信 息
:全国名牌高校招生
   新浪分类全新改版
   夏季旅游-心的承诺
西部"IT"博览会
:上海汽车热销中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