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企业变局初显端倪 十家大企业将两两合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1日 11:01 中国企业家 | ||
“中国医药集团与中国药材集团”、“中煤建设集团与中国煤炭进出口集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与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中国工艺美术集团与中国华轻实业公司”、“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与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的联合重组已经国资委及相关部门批准。重组后,国资委掌管的国有企业数量将由196家减至191家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杜亮 “目前由中央掌管国有企业经过重组,数量很快将从最初的196家下降为191家。”国资委有关人士近日向《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透露。“数量下降是因为有10家企业分别通过两两合并成为一家公司。” 记者通过相关方面证实,这5对企业分别是“中国医药集团与中国药材集团”、“中煤建设集团与中国煤炭进出口集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与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中国工艺美术集团与中国华轻实业公司”、“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与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5对企业的合并均已得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的批准。另据了解,还有3对企业(一说4对)尚在接触之中。 “变局”乍现 此番国资“变局”,意味着备受外界瞩目的中央大企业重组大幕在外界的纷纭猜测中已经悄然拉开帷幕。 2003年5月初,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挂牌。与此同时,由原中央企业工委管辖的196家中央大企业整体移交国资委管理。根据十六大所确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成立国资委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但是这196家中央大企业、6.9万亿的庞大国资如何“调整”?尽管从国资委成立后,管理层对国资如何流动一直保持刻意的低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布局调整”的迹象却越来越明显。 记者经检索相关资料发现:7月1日,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合并了“中煤建设集团公司”和“中煤进出口集团公司”两家中央大企业组建的“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已在京悄然挂牌,成为最新的一起重组案例。而早在2003年3月3日,原国家经贸委、原中央企业工委、财政部已批复同意《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并入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的重组方案》。据悉,有关资产、财务、劳动、人事关系等划转手续及企业名称变更事宜正在办理过程中。 此前,为外界所熟知的只是中国药材集团并入中国医药集团的合并案。 “被动式”重组 国资委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国资委对这5对企业的重组是“被动式”的,即在国资委成立之前,5对企业之间已经表示出了明确的“合并意向”。 从5对企业的重组思路看,有三种情况:一是“出口型企业”与“生产型企业”的合并,如“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与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二是“研究院所”与“实业型企业”的合并,“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与中国轻工集团公司”;三是“业务相近或互补”的企业之间的合并,如“中国医药集团与中国药材集团”。 “这样合并的好处一是优势互补,使重组后的企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二是避免同业恶性竞争。”有关人士表示。 “目前重组尚在进行当中,除个别重组结果已经明朗外,现在还很难说重组后的企业以谁为主体,叫什么名字。”这位人士表示。“但是有两个原则可以肯定,一是如果是‘强弱联合’,会以强者为主体。比如中国药材集团就是整体被中国医药集团兼并,成为后者的全资子公司。如果是‘强强联合’,重组后的公司会有一个新的名字。此外,如果是‘出口企业’、‘科研院所’与‘生产企业’的合并,重组主体会倾向于后者。” 路径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资委成立后,对于196家企业的“如何进行战略调整”的问题,内部一直在进行调研和论证。“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管理这么多数量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经表示。而实际上,在对于6.9万亿国资和196家企业的去向问题,综合学者和专家的观点,已经形成了大致四种改革路径:一是引进外资和民资,实现股权多元化;二是下放地方;三是对经营不善的企业依法破产;四是大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 从这四种途径看,有关人士分析,由于中央大企业大都资产额庞大,外资与民资的进入难以一蹴而就;下放这条路,不仅地方政府很难承受,而且没有改变企业的性质,不是治本之策;至于破产,考虑社会影响问题,也很难进行。剩下的一条路就是大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这比较符合中央大企业的现状,因为196家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要么是业态单一,要么是大而不当,主业不突出,很多企业还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因此,通过兼并重组,突出主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了中央大企业改革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这是中国进入后WTO时代,外资大量进入,民资更趋活跃背景下,中央大企业必须要走的一条路。”这位人士表示。但他同时也指出,由于196家企业中,有相当多的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的改革尚在进行当中。因此,国资委目前还没有进行大规模重组的想法,“这样可能会陷入到‘行政捏合’的老路上去,目前重组也是在企业提出合并意愿的前提下”。 “真正的‘主动性’重组可能会在两年之后。”这位人士表示。 附件:10家中央大企业简况 中国医药集团:成立于1998年。是目前由中央管理的中国最大的国有医药工商企业。子公司包括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公司(重庆医药设计院、武汉医药设计院)、国药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年国内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额2亿美元。 中国药材集团:前身为中国药材公司,是以中药材生产经营为主的国有大型企业,1994年公司转为企业化经营。2001年,以中国药材公司为母体组建了中国药材集团公司。集团目前共有河北省医药药材公司、黑龙江省药材公司等11家全资子公司,控股、参股华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药材有限公司、青岛华钟制药公司、上海华宇药业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6.88亿元。 中煤建设集团:成立于1999年。成员企业有40多年的历史,原主要从事煤炭资本建设,现已成为跨行业承揽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路桥、土石方、装饰等设计施工任务的大型建工企业。有17个全资子公司、2个控股子公司、3个参股子公司,注册资金8.2亿元,资产总额32.5亿元,净资产12.02亿元,年经营总规模50多亿元。 中国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成立于1982年7月,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煤炭行业统一从事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公司。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1992年更名为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1997年与中国煤炭销售运输总公司、中国地方煤矿总公司、中煤生产技术开发公司及平朔煤炭工业公司联合组建了以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为核心的集团公司。1999年5月,中国煤炭综合利用集团公司、中国煤炭物产集团公司、中国煤矿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煤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煤机厂等企业并入集团公司。截止2001年底,共有全资和控股二级企业42户,资产232.64亿元,所有者权益76.97亿元,在册职工5.7万人。在2001年中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和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名单中分别名列第4名和第15名。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成立于1955年的大型科技型企业,是国内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食品工业和发酵工业科研机构。现有职工约140余人,其中高级科研人员80人,教授11人。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成立于1952年,前身为中国轻工物资供销(集团)总公司,是国内轻工原料供销的主渠道连续三年进入全国进出口额最大企业500强行列。集团公司拥有资产总额40亿元,净资产16亿元。集团下辖一个股份制公司、八个区域性全资子公司、两个专业性子公司、四个行业研究所以及若干个生产企业、出口基地和实业公司,并在各主要港口建有仓库、储罐、铁路专用线等接储设施。 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由北京、长春、成都、兰州、武汉、上海等6个生物制品研究所组建而成。是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生物技术企业集团,总公司拥有80多条生产线,生产50多种疫苗,是国产疫苗的主要供应商。 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成立于1962年的综合性科技贸易企业。曾为“两弹一星”、“863计划”、“攻关计划”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中国科器”是中国科学器材产销联合会的理事长单位,指导着包括全国150多个科学器材产销企业在内的全国科研条件服务网。总公司在北京、深圳、武汉、大连、青岛等地设有9个全资子公司,4个参股企业。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有23家科学器材连锁营销商场,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中赛网(www.sinosci.com)。 中国工艺美术集团:资料暂缺。 中国华轻实业公司:资料暂缺。 (以上资料来源于企业网站)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