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非典对就业、出口、工业等有后续影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30日 11:31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6月30日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卢中原今天在官方媒体上撰文指出,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局部的、有限的,不会改变经济稳步回升的态势。但是疫情的后续影响仍然需要高度关注。 文章指出,非典疫情对就业、出口、工业等有后续影响: 非典导致就业减少,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放慢甚至绝对下降,对下半年消费需求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疫情对容纳就业比较多的餐饮业、商业、社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冲击最为严重,农民工大量返乡,城市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增大,影响到他们的收入。 非典对外贸出口也有较大的后续冲击。许多企业的出口订单明显减少,有些产品的出口高峰期已错过。从签下订单到实现出口需要一定时间,估计疫情对全国出口的影响到三季度才能反映出来。下半年出口增幅可能出现较大回落。 非典对工业可能也有较大的滞后影响。2002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20%以上,如果非典对下半年出口影响较大,必然会波及工业增长。纺织业、食品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90%以上企业的国外订货受疫情影响严重,下半年形势可能更为严峻。非典对部分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预期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不利于拉动消费品工业增长。 文章认为,下半年,应当适时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产秩序,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注意防止疫情反弹,特别是人员恢复大规模流动和进入秋冬季节之后,各地应当早做预案。 改进消费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进一步刺激消费。尽快完善推出汽车消费政策等鼓励消费的措施。提高城镇“低保”标准,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做好农村减负增收工作。因非典而停工欠发的民工工资应有补偿机制。 调整财政政策着力点,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把短期税费减免与中长期税制改革结合起来。保证抗非典支出,相应增加公共卫生、防疫科研、环保等社会公益性开支。坚持实行一般行政性开支“零增长”。 落实财税、金融、劳动工资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开拓新的服务性就业领域和各类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和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积极扩大就业。 努力扩大出口,尽量减少损失。改进检验检疫工作,提高出口商品的卫生水平。鼓励企业到海外大力开拓市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改进企业的国际营销方式。加快出口退税进度。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民间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