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实现贸易额100亿美元 中印经贸驶入“快车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26日 10:16 解放日报 | ||
1979年,时任外长的瓦杰帕伊访华,此举被认为是中印关系回暖的“破冰之旅”。自那以后,中印两国关系虽时有起伏,但总体趋势仍向着务实的方向发展。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两国的经贸往来却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 2003年6月24日,作为10年来首次访华的印度总理、第三度来华的瓦杰帕伊在其演讲中指出,如果印中双边贸易能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长的话,双边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 谁能想到,就在五六年前,中印贸易额曾长期低于10亿美元,而在两年前,中国商品还一度成为印度商人眼中的“洪水猛兽”。当时在印度商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担心:中国廉价商品大批涌入印度市场会对印度民族工业造成巨大冲击。据统计,在印度过去10年的153起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就有66起针对中国。而伴随着反倾销措施的则是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这一状况终结于2002年。2002年1月,时任中国总理的朱镕基对新德里进行了友好访问,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年底,印度总理首次公开表示,印度和中国是“健康的竞争关系”。那一年,中印经贸关系出现了质的突破,不仅双边贸易额达到49亿美元,印度在中印贸易中还首次出现了3.5亿美元的贸易盈余。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吴永年研究员认为,中印经贸关系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基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中印经济互补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中印在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上不尽相同。如印度需要中国的生丝和煤炭,中国则是世界上的煤炭大国和丝绸的故乡,而中国则需要印度的铁矿砂,印度是优质铁矿砂的生产大国,印度每年出口铁矿砂3300万吨,现只向中国出口400万吨。二、中印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合作与竞争虽是一对矛盾,但双方在经济改革方面的成败经验却可为两国在经济发展中互为借鉴。如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而印度在金融体制建设方面则做得较好。三、中印贸易虽然2002年已达到了49亿美元,但是这仅是中国对外贸易的1%,两国经济贸易发展的潜力必将促进中印经济发展。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期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印度的最大进口国,印度也已经成为中国在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 2002年初,时任中国总理的朱镕基访问印度,在谈及中印经贸关系时曾说过两句话,一句是:中印贸易在2008年应该达到100亿美元;另一句则强调:印度软件是世界第一,中国硬件是世界第一,如果中印合作,就能成为世界电脑软硬件的领导者。现在看来,在中印联手打造的经贸新平台上,合作的空间将更为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