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巨额不良贷款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24日 11:02 中国经济时报 | ||
由国研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主持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几年来银行体系平均惜贷6个百分点;当前货币政策调控仍然必须重视贷款指标;巨额不良贷款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应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浮动幅度—— 记者王子恢6月23日北京报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小组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1997-2002年的货币政策及运行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经验证据考察后,撰写了题为《中国银行体系贷款供给的决定及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报告,该报告约二万多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第一时间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夏斌说,前几年,许多学者将1997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减速和后来出现的通货紧缩归结为银行体系的惜贷行为,并认为由此导致了企业的资金偏紧;而人民银行的观点则恰恰相反,央行倾向于将贷款增长的放慢解释为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并指出我国货币供给始终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认为企业资金偏紧是没有根据的。 “由此可以引申出两个重大的政策问题:一是仍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惟一的中介目标在当前条件下是否还适宜,如果不适宜,应该观察哪些可替代的中介目标?二是当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状况是否确实偏紧,这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银行体系的原因,应该采取何种政策手段来解决该问题?”夏斌说:“我们的这份报告通过研究得出了四个结论。” 一、当前货币政策调控仍然必须重视贷款指标。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对1997年以来贷款增长和货币供应增长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前者对经济增长的解释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夏斌说,我们认为这是由企业间资金分布不平衡带来的。在此基础上可充分推断,在我国当前转轨时期,银行贷款的增长仍然应作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中重要的政策目标,而不能仅仅简单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以上是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现实生活中,自去年8月以来的贷款迅速增长,今年前5个月贷款继续迅猛增长,同比增长近22%,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高的年份之一,由此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隐患从另一角度也进一步说明,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仅关注货币供应量指标而不关注贷款增长指标,恐怕是危险的。 二、前几年银行体系存在明显的惜贷现象。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以1985-2002年的经济平均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率的目标值,以经济模拟增长率和目标增长率的差异作为政策评价标准,并控制贷款增长率使得在1996-2002年期间该差异为零作为政策目标。我们发现,如果财政债务和外资流入维持历史值,将1996年以来的贷款增长率在实际发生值的基础上平均提高6个百分点,则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换句话说,从动态角度看,1996年以来实际发生的贷款增长率比理想贷款增长率年均大约低6个百分点,即银行体系存在明显的惜贷现象。 三、巨额不良贷款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增长。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不良贷款率每下降10个百分点,将导致贷款增长率提高14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银行体系目前巨额的不良贷款规模已明显制约了信贷的投放。降低不良贷款率不仅涉及我国的经济金融安全,而且已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四、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浮动幅度时机已成熟。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当前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对于利息差已经非常敏感:在存款利率不变的条件下,贷款利率向均衡水平每移 动一个百分点,贷款增长将提高3个百分点。这说明如果通过适当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和存贷款利差应该可以缓解信贷紧缩的状况,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偏紧的状况。夏斌说:“信贷市场的实际情况也显露,近10个月贷款的迅猛增长和货币市场、信贷市场的利率逐渐放开、加大浮动范围,有相当大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