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商业银行亟待调整营销思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23日 11:22 中华工商时报 | |||
股票上市已成为规模在亿元以上企业的首选融资渠道。这是日前零点公司调查北京、上海一些企业所获的结论。说的虽是大企业的融资问题,却再一次反衬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这份调查报告称,以股市为代表的新融资途径主要满足了大型企业多渠道融资需要,而尽管中小规模企业也希望充分利用这个融资体系,但由于种种限制还只能望之兴叹。 看来,融资方面的马太效应并未随着一系列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植力度的加大而有所缓和:中小企业并未变成商业银行欢迎的客户。不幸的是,对中小企业而言,目前却也只剩下银行借贷这惟一“合法的融资渠道了。 我们曾把这种融资的尴尬归咎于资本市场的设计,现在回过头想想,与其将着眼点放在股市倒不如放在银行方面。 股市的制度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目前就算设立了创业板,对众多中小企业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而让银行改变贷款服务模式、调整贷款结构却是现实可行的,因为这需要的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思路的转变。 近年以来,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严格了贷款资格的审批制度。然而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却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这使得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增加,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的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这固然和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里中小银行的缺失不无关系,但也反映出现有银行信贷结构和产品设计方面的缺憾。而去年以来商业银行上收贷款权限,则进一步拉开了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距离。 就整体而言,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虽比大企业高很多,但就局部来讲,中小企业的贷款却有着灵活、快捷、频率高等特点,在日益细分的资金市场上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银行体系背景下,保持较低不良贷款比例的银行其贷款结构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中小客户的。这也应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所在。 也许从银行角度来看,中小企业贷款由于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理论上更适合中小银行去做,不过在目前中小银行缺失的情况下,面对如此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现有的商业银行不应坐视客户的流失。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固然良莠混杂,然而一一甄别,择优录取,则会实实在在在有助于提高贷款质量。 在手握贷款签字笔的人士心里,与大企业的每一笔贷款交易成本较小,然而也不能由此认定其风险也很低。事实证明,许多资产状况看上去“优良”的大企业却屡屡是制造新呆坏账的银行杀手。自去年以来,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发生反复,贷款明显放量。9月末的时候中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3.3万亿元,比年初猛增1.4万亿,创4年来的增速新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么大的贷款增量却在相当程度上成就了房地产市场的异常火爆,以至于年底引发了关于房地产泡沫的讨论。应该说,银行对大企业信贷政策的异常倾斜使他们借钱盖房的投资冲动被夸张释放。然而,当他们用大量贷来的资金盲目开发新项目甚至注入烂尾楼的时候,意识到风险加剧的央行才不得不重新出面干预,收缩信贷规模。 退一步讲,如果银行把降低不良贷款作为业务衡量标准。那么也可以选择少贷款或者不贷款。然而惜贷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在把贷款分母做大从而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的客观需求下,惟有调整贷款结构才是正确选择。那么,重新审视中小企业市场应是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上周央行发布消息称,国内各项储蓄创出新高达20万亿元。其实,如果银行业没有调整信贷营销思路的切实行动,那么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这个消息的积极意义并不大。(来源:中华工商时报文/立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