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数量将大幅减少 国资监管凸现八大新特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17日 11:15 经济参考报 | |||
今年成立的国资委,是中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未来国有资产监管将展现出八个新的特征值得我们关注。 国有企业数量将大幅减少 据预测,目前国家直接拥有的9000多家企业,最终将可能保留1200家左右,并将成立 国有企业数量大量减少的依据是:中国将保留与国家战略和安全因素息息相关的企业。但也应该看到,国企数量的大幅度下降,并不意味着国家持有的资产数量也会同样呈正比例下降,反而可能因为管理业绩考核的加强和监管措施的落实而上升。 国内股市大盘驱动力提高 国有企业数量大量减少将造就近期市场最大的机会。由于国有股权开始转让,并购之门被打开,一些潜在的收购者看好将出售的国有资产,希望通过收购扩大资产以提高其净资产值,所以大盘流动资金的积极性将被充分地调动。更多的市场人士都希望在未来的并购中分得一杯羹。 伴随新一轮国资改革,国有股减持问题的解决将提上议事日程,只有当这个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整个证券市场的中长期预期才能稳定,才能形成新的价值中枢,市场也才能从根本上走出颓势。 管理层收购黑幕可能避免 企业收购重组的资金源自何处?海外资金将来源于香港的上市公司和外国的组合投资,国内资金除来自非国有企业外,还有相当数量将来自于管理层收购。 为避免发生管理层收购黑幕,有两项严格的措施,一是收购必须经过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二是收购必须经过严格的审计,并及时披露相关的信息。 国有资产定价以市场为基础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所有权变动中,国有资产如何作价无疑成了并购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什么才是有效的资产定价?资产定价将以市场为基础,因此,市值、帐面价值、经济附加值、股息收益以及现金流都可能成为买卖双方为资产定价的参考值,这样可以纠正以前定价整体过高的情况。 合作并购成为国有资产处置主流 目前,与外资的合作或者本土化的并购模式被较多企业选择,说明不少国内企业已经看到“合作与并购”是企业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的一条捷径。 预计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也将掀起一场内外资企业间的并购高潮。而企业并购也将更趋国际化,跨国并购成为主流;企业并购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联,工业企业并购比例将下降,高科技和第三产业比例将不断增加。 国家所有中央政府与地方分级管理 “国家所有,分级产权”,这标志着中央政府把更多的国有资产管理权下放给了地方政府,这将为国有股转让提速提供动力。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数量很多,一个集中的中央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无法行使众多企业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因此必须分级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才能实际上管得好和管得住。有的国有企业是地方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创办的,这些国有企业在地方还需要地方政府各方面的协调和管理,由地方管理并得到收益,才能尊重和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国有资产处置将有法可依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业经颁布,对于备受业内人士关注的国资委如何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国资委如何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和增值、国资委有哪些权力对控股的国有资产进行重大事项管理,都在其中作了明确的阐释。同时,《条例》中还规定了人大对国资委的问责制度。有此《条例》,国有资产管理开始真正步入有法可依的时代。 国资委成为国有企业的终极所有者 《条例》把国资委的职能定为资产的出资人,而放弃了以往的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这意味着国资委应当是一家“大公司”或“大企业”,而不是先前认知的政府机构。 既然国资委是一个类似公司的单位,那么国有企业的终极所有者便成为国资委。国资委身份的确定,保证了国资委的有效运作。作为政府代理人的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行使所有者的职责,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作者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