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正文
瑞士第一波士顿董事称:中国经济未受非典动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11日 07:4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国际金融报记者 冯戈 发自北京

  6月10日,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及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员陶冬在出席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及安全事务委员会听证会时表示,非典型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本上属于“第二季度现象”。他强调中国对外出口及引进外资的传统优势,从中长期看并不会因“非典”而削弱。

  陶冬认为,“非典”对中国5月份的消费带来重大冲击,但消费者信心已从5月中旬起逐步恢复。零售业出现V型复苏的可能性很大。陶冬估计,“非典”使5月份出口订单流失10%-15%,并在第三季度从出口数据中体现出来。但是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年的出口增长仍会比较理想。

  他认为中国在生产成本和国内市场上对外资有巨大的吸引力。2003年外资流入可能因旅行限制而损失30亿美元,但二三年内应可回复到“非典”前的水平。

  陶冬指出,“非典”有三条彼此相关但并不完全同步的曲线:疫情曲线、经济曲线和情绪曲线。

  疫情上,情况已受控制但在科研对“非典”病毒尚未全面掌握前,危险依然存在。经济上,消费首先下滑,也会率先反弹。出口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外资则进一步滞后。情绪上,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避开人群,但若干星期后,随着心态的调整和对病毒传播机制的了解而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他认为即使疫情今后出现反复,消费者也未必出现新的“恐慌”。

  当被问及中国经济的长远前景时,陶冬表示,10年后中国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大型经济。他认为,10年后的中国可能是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和东亚的领袖。

  他在解释该预测时称,这是基于三点趋势性判断:随着几亿农村劳动人口的工业化,中国非技术制造业工资成本将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上;城市人口收入则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服务业的深化而进一步大幅度上升;全球化趋势导致生产能力持续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国际金融报》(2003年06月11日第二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国经济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在家学新东方英语 注会注册评估师 考研英语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无线上网 防晒 太阳镜
 
新浪精彩短信
激情男女宝典
完美爱人!发S到8888加入,并可激情点播热辣内容!
非常笑话
每天送一部彩屏手机大奖!难以形容的双重开心享受!
图片
铃声
·[陈 琳] 爱就爱了
·[孙 楠] 你快回来
·[刘德华] 无间道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三点诱惑
  • 迷情诱惑比基尼
  • 深蓝刺绣比基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