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中国私营企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02日 08:44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6月2日电 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消息,“十五”大以来,随着人们对私营经济发展认识上的转变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私营企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主要情况如下: 一、总体实力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 1996至2001年,我国私营企业单位数从44.3万家增加到132.3万家,年均增长24.5%;从业人员从802.2万人增加到3170.3万人,年均增长31.6%;资本金从3043亿元增加到14068亿元,年均增长35.8%;全年营业收入从4110亿元增加到31883亿元,年均增长达到50.6%,五年翻三番。 随着私营企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2001年末我国私营企业单位数占全部企业数的43.7%,比1996年提高26.9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19.2%,提高了14.8个百分点;资本金占全部企业资本金的10.3%,提高了7个百分点;全年营业收入占全部企业年营业收入的13.2%,提高了11.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行业布局优化,逐渐趋向新兴服务业发展 从私营企业行业分布的情况看,2001年我国私营企业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与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但与1996年相比,行业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制造业比重下降,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上升,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2001年末,我国私营企业中从事制造业的企业63.9万家,占48.3%,比1996年下降11个百分点;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企业39.6万家,占29.9%,比1996年提高7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服务业尤其对新兴服务业的需求增加,私营企业顺应这一变化,在积极参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同时,逐步向房地产业、旅游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1996至2001年,我国私营企业中从事房地产业的企业从1562家增加到22024家,年均增长69.8%;从事旅游业的企业从125家增加到2496家,年均增长82%;从事广告业的企业从2297家增加到17152家,年均增长49.5%;从事公证、律师、会计、审计、统计等咨询服务业的企业从225家增加到10415家,年均增长115.3%;从事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的企业从1220增加到16734家,年均增长68.8%。这些行业私营企业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其它行业私营企业和我国全部企业的增长速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三、组织结构改善,企业规模明显扩大 随着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私营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改善。2001年末我国私营企业中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的小企业119.7万家,虽然占90%,但与1996年相比下降了3.8个百分点;50至499人的企业12.3万家,占9.3%,提高3.6个百分点;500人以上的企业3792家,是1996年的15倍。其中5000人以上的企业由1996年的1家增加到17家。企业平均规模明显扩大,2001年末,我国私营企业平均拥有从业人员24人,比1996年增加6人;平均拥有资本金106万元,比1996年增加近38万元;平均年营业收入241万元,是1996年的2.6倍。 四、东部地区发展快,中部地区相对滞后 2001年末我国东部地区拥有私营企业95.3万家,占全国的72%,与1996年相比增加70.7万家,年均增长31.1%,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6.6个百分点。其中拥有量名列前5位的依次是: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北京,五省(市)拥有私营企业65.8万家,占全国的一半。中部地区拥有私营企业23万家,占全国的17.4%,与1996年相比增加9.4万家,年均增长11%,比东部地区低2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拥有私营企业14万家,占全国的10.6%,与1996年相比增加7.9万家,年均增长18.2%,比东部地区低12.9个百分点。上述结果表明,私营企业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不仅在私营企业拥有量上占绝对优势,而且发展速度快,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居中,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五、经济效益提高,社会效益显著 随着私营企业行业布局的调整和规模的扩大,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竞争力日益增强,整体效益明显提高。2001年末我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人均营业收入达到10.1万元,比1996年翻了近一番;百元资本金产出率257元,比1996年增加39元。私营企业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效益也进一步提高,吸纳社会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增强,私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的重要渠道。1996至2001年五年间,我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规模翻了近两番,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减员情况下,净增从业人员2368.2万人,大大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