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载文 胡祖六指人民币升值水到渠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30日 15:24 粤港信息日报 | ||
南北编译 争论重提 随着美元兑其它货币的汇率持续下降,与其挂钩的人民币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许多经济学家及政策制定者过去都曾要求中国重新为人民币估值。他们认为中国人为地将人民币 中国并未对外界的批评作出反应,因为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出口竞争力的丧失,不利于目前正在进行结构调整的中国经济的增长。悲观的经济学家更认为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陷入像日本一样的通货紧缩。 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不大 所有这些争论都有漏洞。认为人民币要重新进行估值(升值)的意见误读了中国出口竞争力强劲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贸易领域的改革、有活力的私人公司的出现、丰富的劳动力及海外企业的生产环节的外判引起的。而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很小,这在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得到了验证。当时遭受风暴袭击的东南亚国家纷纷将货币贬值,而人民币坚持不贬,但中国的出口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大的损害。 同时,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中国是全球通货紧缩的首要元凶,虽然中国出口加工业对低端产品的价格产生了下调压力,但中国对进口的强劲需求对稳定全球信息科技产品、资本密集型设备及商品的价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过分夸大人民币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中国的经济虽然增长很快,但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仅为3.5%,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为5%。 不必担心通货紧缩 同样,若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担心也被过分夸大了。不错,人民币目前的名义利率位于历史低点,但中国不可能出现像日本一样的通货紧缩,因为国内的信贷及其它各种资金都在大肆进行扩张,名义及实质产出都在不断地强劲增长,这一情况同日本疲惫不堪的经济形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中国来说,出现螺旋式的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国声称目前的汇率水平是适当的,这也不假。但是,考虑到目前已经累积到3160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人民币确实有点被低估,不过,即使如此,不管用什么估值模型计算,相关的贬值幅度也只有15%左右。 升值有利于人民币和宏观经济 那么,什么样的汇率制度适合中国这个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中国的经济周期同北美、欧洲或日本并不同步,因此,中国保持自己的货币政策自主权相当重要,也就是说中国要有独立地制定国内利率水平的能力。同时,中国在过去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以逐步实现资本帐下的可自由兑换,目前海外资本已经开始可以投资中国股市,而未来中国的资金也可以投资于海外的资本市场。为了促进中国的结构改革及保证金融稳定,中国应该实行更加浮动的汇率。目前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不能应付贸易及资本帐自由化带来的结果。 人民币虽然是新兴市场货币中的佼佼者,但还没有达到使人们有信心用来作为价值储备的手段及国内和国外交易中介的地步。如果让人民币升值,它将有利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及结构改革政策,同时也会增强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 弹性汇率越早实现越好 虽然中国作为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的观点存在争议,但中国将来确实必须更多地考虑自己在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作用。胡锦涛主席此次首次参加G8峰会,正好为中国在全球经济的讨论中发挥积极影响提供了机会。在面对国际货币政策争端时采取冷淡态度及对外界对人民币的担心视而不见都是不明智的。 人民币汇率弹性越早实行,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就会越早得到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