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拍案惊奇 77亿美金悄然回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7日 14:4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孙铭 北京报道 5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此前的5月9日,外管局已经公布我国200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该表显示,2002年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依然保持双顺差态势,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平衡表最下方的净误差与 这是此项目自1989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值。 净误差与遗漏项目是一个平衡项目,用来说明统计的误差以及监管部门无法监测到的资本流动。一般来说,这个项目与非法资本流动关系密切。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呈资本外逃态势,误差与遗漏项目也相应表现为负数,在资本外逃最严重的1997年,这个项目曾创纪录地达到-221亿美元。 时过境迁,此项目在2002年已然是77.9亿美元的正数。这是否表明资本流动发生了逆转,大量资金已悄然回国? “净误差与遗漏”争议 根据外管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我国自1989年以来误差与遗漏项持续为负,而且这个项目的绝对值也呈有规律的变化,由1990年的32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221亿美元,然后逐渐回落,一直到2001年的48亿美元。 判断是否有资本回流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净误差与遗漏”项究竟与非法资本流动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它的数值为负时,是否表明有资本外逃? 而数值为正时,是否又代表了资本通过某种无法监测到的渠道悄悄流入? “设立‘净误差与遗漏’项的初衷,是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簿记原理,利用这个项目可以抵销统计的偏差与遗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张小济研究员说,“由于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来源不同、统计口径不同、计价方式不同以及统计时点不同,统计结果中必然存在误差与遗漏,这在各国的国际收支统计中都是存在的。” 此外,在我国由于各主管部门统计方法的不一致,也会产生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差异。张小济分析,外经贸部门对流入资金和实物做统计,海关对进出口做统计,最后这些数据都汇总到外汇管理部门,这样就肯定存在误差、遗漏和重复统计的情况。 比如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统计口径和外债统计口径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一部分应属于外债的资本流入也在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中反映;在来料加工贸易中,海关按进出口合同额统计,但来料加工贸易顺差中包括了工缴费、外商利润、境外营销费用等,可能大于我国企业实际得到的费用,这些高估的部分造成统计数据的差异;等等。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宗良博士也认为,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做平国际收支平衡表而设,但一些非法的外汇交易也会影响它,因为主管部门无法监测到地下外汇交易的规模,但这都会反映在误差与遗漏项里。 “误差说”也得到了外管局的肯定。该局有关人士表示,顾名思义,“净误差与遗漏”主要是由于统计误差产生的,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统计制度的不断完善,该项目会不断缩小,实际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 但也有学者表达了不同意见。“如果这个项目主要是由于误差引起的,那么它的数值应该是随机的,而且应该是有正有负,但我国误差与遗漏项目持续为负,这说明这个项目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林桂军教授认为,误差与遗漏项目持续为负,肯定与资本外逃有关。 资本外逃正在减缓 果真如此,针对目前出现的净误差与遗漏为正值的现状,是否可以认为是资本已经开始内流了呢?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处官员否认了这种说法,“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仍然是资本外逃的国家。 至于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出现了正值,应该说明我国的资本外逃已经大大减缓了。” 外管局5月22日的分析报告也持此观点:“按惯例,只要规模不大,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和贷方都是合理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均出现在借方,2002年出现在贷方,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在本外币正向利差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条件下,过去年份的资本外流情况有了一定的缓和。”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外经贸研究室冯雷研究员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出现正值,与资本内流没有直接的关系,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巨额资金回流国内的推断不是很有说服力。 非但如此,一般来说,资本外逃是一个经济体对外开放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而且将是一个长期现象,我国的资本外逃趋势也不是一下就能扭转过来的。即使认为误差与遗漏项目是估算资本外逃最重要的指标的林桂军教授也认为,“我国资本外逃既有趋利避险的原因,也有规避监管的动机,而且我国没有完善的私人财产保护制度,这都诱使资本想方设法逃出境外。” 有关部门曾对资本外逃做过详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资本外逃一直存在,有些年份的资本外逃数量甚至超过了外债的增量,这意味着我国所借的外债又全部通过秘密渠道流出。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资本外逃数量急剧上升,但自那以后则逐渐降低。2001年净误差与遗漏项为-48.56亿美元,占国际收支贸易总值的比重为0.97%,为历史最低。 就资本外逃的减缓,宗良博士分析说,“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对外资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这会降低资本外逃的动力,也会使一些原先外逃的资金返回国内。” 而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外汇的监管力度,也使资本外逃的难度加大。政策方面,有关部门采取降低进口关税和减少非关税措施,简化境外投资审批手续,放宽对外投资购汇限制,还进一步放宽企业强制结汇要求,对个人持有外汇也放宽了标准,提高了个人因私购汇数额,从源头遏制企业和个人规避管制的动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2001年,在用汇限制不断放松的情况下,个人结汇增长2.5倍,个人购汇反而下降了约50%,这无疑说明个人持有外汇的动机在减弱。 此外,随着美元利率的不断降低,本外币之间的利差逐步缩小,资本外流更是无利可图。一位外贸公司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原先通过“应收未收”和“应付未付”等财务科目,将一些美元转移到境外吃利差,但现在考虑到利差正在消失,而且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又将原先转移到境外的外汇悄悄转回境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