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国际投行展望中国经济 中国热将卷土重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19日 08:4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 袁梅 发自上海 “非典”阴影正开始逐渐散去,近期发布的宏观经济数字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并未因“非典”遭受沉重打击。多家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纷纷表示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瑞银华宝更是提出,在“非典”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中国将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焦点。 美林证券在5月1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受“非典”影响,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确实有所放慢,但对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速可能会放缓,但美林认为市场上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过分悲观,美林坚持自己对中国2003年全年GDP增长8%的预期。 高盛的董事总经理SunBaeKim认为,“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只是短暂影响,“非典”能够在三个月内结束,中国经济继续生机勃发。 疫情对消费影响有限 瑞银华宝的中国策略师陈昌华研究认为,“非典”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仅限于如北京、上海、广州那样的大城市,对整个中国的影响有限。事实上,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零售额只占中国零售总额的5%、4.3%和5.1%。 影响大城市消费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城市里发达的媒体消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只会持续非常短的一段时间。香港在疫情爆发最初的一个月里,也曾出现消费明显下降的情况,但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费即出现回升。 陈昌华认为,“非典”对香港地区的消费和消费者信心影响较大,但内地的情况与香港不同。内地的消费结构决定了“非典”的影响有限。在中国内地城市和农村消费中,基本消费品如食品占了消费的很大部分;而在香港,食品仅占家庭消费的极小部分。 2003年初市场研究公司AC尼尔森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名列亚太区第三位。中国已经跨入经济前景最为乐观的国家之列。瑞银华宝研究称,中国的消费者信心在“非典”爆发前一直很高,这种全国上下共同的乐观情绪不容易被改变。 国家统计局上周五公布,中国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1.0%。这大大出乎市场的预期,本来市场预计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在3月份上涨0.9%之后升0.6%。经济学家称,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暂时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非典”没有影响人们的消费热情。 暂时减速反成健康调整 在进出口和外资直接投资方面,瑞银华宝的研究表明,“非典”对中国的出口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目前对于“非典”的控制,还是主要放在限制人员流动方面,没有影响到货物流动。 分析员在对上市公司的调查中发现,以出口产品为主的企业没有受到“非典”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具有长期的吸引力,这将不会改变,但疫情爆发之后,可能会导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减缓。 “非典”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将在疫情受到控制之后消失,世界将重新把焦点转向中国。瑞银华宝的研究报告指出,在“非典”爆发前,中国经济有过度投资和过热的现象。国际和国内的投资情绪十分高涨,经济过热的情况可能会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消化。然而“非典”疫情的出现导致了投资者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这有助于给中国经济过热的部分降温,中国经济的暂时减速反而成为一种健康的调整。 全球股市还没有摆脱熊市的阴影,人们暂时看不到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迹象。瑞银华宝陈昌华称,现在全球投资市场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投资者都把注意力转向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如果其他发达国家仍然没有热点出现,在“非典”得到控制之后,“中国热”将卷土重来。 《国际金融报》(2003年05月19日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