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评论:“非典”不会引发通货紧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12日 15:54 中国经营报 | ||
王松奇 非典型肺炎作为—种突发性疫情,已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它会不会引发通货紧缩?是许多经济界人士关心的—个问题。 今年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相当好的发展势态,GDP增长了近10%,消费 我认为,“非典”不会引发通货紧缩,其理由有如下几点: 1.“非典”疫情所产生的负面经济影响主要在服务业,而服务业目前对GDP的贡献率只占30%多些,而按国际统计标准,金融业、文教、科研业都是服务业中的组成部门,这些部门受“非典”疫情的影响不大。从这两个比例即:服务业在中国GDP中只占很小比重;受“非典”疫情直接影响的部门在整个服务业中又只占很小比重来说,“非典”疫情产生的支出减少效应不可能会对社会总需求及消费物价总水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非典”疫情的控制行动还会对许多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整体上说,医药、卫生、环保及许多生活日用品甚至私人汽车消费都在4月份以后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这种积极效应会部分地抵消“非典”疫情的负面经济影响。 3.中国经济本质上是由投资和信贷扩张推动的,只要投资和信贷扩张的倾向不发生衰减,快速经济成长就不会停止。通货紧缩就不会重新抬头。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之所以能达到9.9%的高度,原因就在于中央仍就坚持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名仍为“稳健”但将广义货币供给增长目标在去年年初13%的基础上调高了三个百分点的操作实践说明,它已在实质上转变为扩张性政策。这两大宏观经济政策所采取的姿态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向好的根本原因。 在财政性投资和信贷扩张的推动下,今年以来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已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变化。据调查,某些品种的钢材、化工原料特别是某些石化产品最近几个月的涨价幅度已达70%以上。按照一般规律,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扬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使相关产业盈利迅速增加,这从今年—季度国有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得到了证明;二是经过一段时滞后肯定会对消费物价指数的上升产生推动作用,因为生产资料产业的收入大幅提高会扩大这些产业就业人员的支出水平,同时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也会加大消费品行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这一点看,即使“非典”疫情对服务业中一些部门的收入和支出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但对中国GDP贡献度最大的部门制造业及对社会总需求水准有决定性影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说,“非典”疫情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近年来,在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的研究中有—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即认为中国1999年以来的通货紧缩(消费物价指数下跌)并非货币现象,而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技术进步导致了消费物价水平不断下降。持这种观点的人忽略了两点:1.美国近年来的劳动生产率年提高速度都在三至四个百分点左右,但为什么还有近两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呢?2.中国2003年—季度消费物价指数明显上升,难道是生产率下降了吗?我历来都认为,米尔顿·费里德曼所说的“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永远是货币现象”的论断既简明又对现实生活有充分的解释力。当我们中间的许多人对“非典”疫情会否使通货紧缩卷土重来怀有种种忧虑时,想想弗里德曼提供的思维方法吧,只要我们观察到财政政策还在“积极”,货币政策虽担稳健之名但已行扩张之实,那么,任何对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的担心就只能是—种“杞人忧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