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18亿港元SARS总账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29日 10:3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何华峰香港报道 在香港医院管理局大楼的大堂上,堆着好几座用贺卡叠成的小山,其中一张黄色贺卡写着:“To:前线人员。多谢你们,全靠你们的努力,病人才得以康复,请继续努力,我们100%支持你们。”署名Tracy后面紧跟着的是两个代表笑脸的符号。 4月23日,香港的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通称非典型肺炎)个案新增24宗,总数达1458宗,防治疫症依然是政府首要任务,港府也开始为深受打击的经济作出打算。 当天上午的行政会议结束后,行政长官董建华公布了8项措施,总共涉及金额118亿港元,旨在缓解非典型肺炎对香港经济的影响,此金额约占香港年GDP1%。 董建华解释一揽子措施的目的为“减轻非典型肺炎对各行各业所带来的冲击,协助市民渡过目前的难关,并且为未来的防护及振兴经济工作做好准备。” 3月底,港府曾拨款2亿港元用于非典型肺炎的治疗和控制,在此次拨款中港府追加15亿港元用于疫症防治,其余用于振兴经济。 1.4万港元治1人 在118亿港元庞大计划中,有15亿港元是用于防治疫症,包括:预留13亿港元“作防治疫症及有关的医疗研究和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之用”,另2亿港元“为医护人员提供协助,及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 此前于3月底,政府曾拨出过2亿港元额外开支对抗“非典”。当时香港共有530人患有非典型肺炎并已有13人死亡。这2亿港元明确用于治理病人、感染控制和公共卫生教育三个方面。 香港医管局负责管理全港公立医院,现时辖下有42间公立医院。截至2001年底,医管局聘用约5000名医疗人员、2万名护理人员及4000多名专职医疗人员,此外间接护理病人的员工有1.5万人。 由于染病医护人员日增,医管局估计需要增加120名医生、400名注册护士和360名健康服务助理的人手支持,这批额外医护人手的薪酬总额为每月2900万港元。 拨款还用于购买药物。医管局称医治非典型肺炎的药物颇为昂贵,以现时治疗方式平均成本为每名病人14000港元(整个疗程为期10天,每天费用为1400港元)。这还只是普通病人,专家透露,如是需深入治疗的危重病人,成本在每天10000港元以上。 公立医院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香港居民住院每天只付68港元,“非典”令医院需额外经费支持。 传染控制与公共卫生教育费用 在香港抗击“非典”中,医院管理局负责治疗,而传染的控制则由卫生福利及食物局负责。 3月底的2亿港元中还有相当部分用于传染控制和公共卫生教育。 从3月29日起,政府加强港口卫生措施,在机场、港口和边境管制站开设健康申报站,所有抵港人士必须申报健康情况。政府还动员超过250名人员派驻所有管制站,处理报称患病或有“非典”病征的人士,怀疑染病人士将会送往公立医院检查,为此需要额外拨款约4600万元。 政府还为接触怀疑或证实患有“非典”的医管局及卫生署的医护人员提供防护装备,勤加清洗和消毒办公室和诊所等地方。医管局提供口罩供医管局员工、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和前往公立医院的访客使用,费用为每日37万港元。 日前政府还向清华大学购入50部红外线体温量度仪,每部1万港元,另买了20部单价1200多港元的手提探热器。 政府还委托两间大学对新病毒进行研究,包括鉴别这种新病毒、为新病毒进行基因排列等。 香港认识到在对抗非典工作上,公共卫生教育同样重要。为加深公众和各界人士对这种疾病和预防措施的认识,政府向学校、公共交通机构、社会服务中心、饮食业、娱乐场所和住宅区等发布指引,在电台和电视播出宣传短片,派发传单和海报,香港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亲自在电视上为市民介绍卫生注意事项,以上支出预计为2500万港元。 非常措施加油GDP “非典”肆虐对香港经济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 摩根士丹利已将今年香港经济预测从2.7%调低至2.1%。4月15日,其亚洲首席分析师谢国忠警告,若情况至4月底仍未有改善,将重新估计经济增长预测。 香港适时推出的118亿港元计划,可分为收入措施与支出措施两类。 收入措施即政府减少的收入,包括四项总额54.4亿港元,政府与民间分别承担53.4亿港元和1亿港元。 收入措施第一项即为各行业降低营运成本,减免差饷、水费、排污费及工商业污水附加费,为期1季度或4个月。同时对各公共屋宇内的大部分商铺及由政府管理的物业减免三成至一半的租金,为期1季度,有关补助的总金额约达10.9亿港元。 受疫症打击最严重的行业也是帮助对象,包括旅游、饮食、娱乐以及的士、小巴、校巴和旅游车减免牌费,为期1年,有关补助总数约为2.8亿港元。 此外措施还包括为普通市民减低差饷、水费及排污费,为期一季或四个月,有关补助约达17.7万港元,同时退还纳税人部分薪俸税,总数达23亿港元。在未来6个月内,政府将暂不会提出任何调整政府收费的建议。 而支出措施即政府增加的支出,包括四项总额共64亿港元。 首先为受疫症打击最严重的四个行业,即旅游、饮食、零售及娱乐业,设立由政府作保证人的35亿元贷款计划,通过银行为有关行业提供短期贷款,以支付雇员薪金,保障员工就业。 其次是开创21500个培训及短期职位,为受疫症打击行业加强服务及培训,为有需要的长者及贫困人士提供清洁及维修等家居服务,同时加强清洁香港的各项工作,有关开支约为4.3亿港元。 再次是预留10亿港元准备在疫症得到控制后,在国际上、内地及香港本地推行大规模的宣传及推广措施。 最后预留13亿港元用于防治疫症及有关的医疗研究和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并会申请拨款二亿港元为医护人员提供协助和专业培训。 政府认为,各项减少收入措施估计对2003年提高本地生产总值的作用约为0.09个百分点,而这类措施大部分会在下半年产生效果。至于开支措施(包括创造就业机会的措施及控制疫情的开支,但不包括政府保证贷款计划)估计在2003年会令本地生产总值上升约0.15个百分点,并有一些轻微影响持续至2004年初。两类措施一并计算,对提高本地生产总值的影响约达0.24个百分点。 财政赤字之辩 无论在立法会还是市场上,一个议论较多的话题是庞大的救市计划会不会影响政府减少财政赤字的目标。香港政府此前已预期2003-2004年度的赤字为680亿港元,并计划在2006-2007年度达到财政平衡。 在23日立法会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司司长梁锦松认为118亿港元计划是一次性的,而财政赤字问题是中长期的,所以计划对赤字影响不大。 他说:“非典型肺炎是一个天灾,希望是一次性的天灾,所以这次提出的建议也是一次性的,用一些短期性措施去应付一个短期情况。财政赤字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此前提出的方案是一个中期的方案,政府有决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则说:“在疫情尚未完全稳定前,现在推测经济情况或者今年的财赤状况为时尚早。不过政府的决心有助于市场稳定。” 摩根士丹利在4月24日发布报告称,相信“非典疫情”不会影响港府降低财赤的中期目标。同时预计受到非典型肺炎事件影响,香港2003-2004年度的财政赤字将增加200亿港元或增加约30%至880亿港元,为本地生产总值的7%。 香港“非典”依然未得到完全控制,4月24日,香港新增“非典”病人30名,总数达1488人,并有4名病人死亡。 香港SARS之劫 ●2月22日 香港出现首例“非典”病人,3月4日死亡。 ●3月12日 威尔斯医院10名医护人员感染非典型肺炎。 ●3月22日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袁国勇表示已经找到导致非典型肺炎的病毒。 ●3月27日 港府宣布停课十日。 港大医学院院长林兆鑫表示,港大已确定非典型肺炎的病毒为冠状科病毒。 ●4月5日 世界卫生组织加强全球旅游限制警告,呼吁游客避免前往香港及广东省。 ●4月12日 机场管理局表示当日有170班航班取消。 ●4月16日 香港大学医学院表示已完成非典型病毒的基因图谱排列,发现病毒是来自动物,并且在过去从未见过。 ●4月19日 12名病人去世,创单日死亡记录。 ●4月23日 董建华宣布推出8项救市措施,总金额118亿港元。 ●4月24日 机场出入境一律探热。 ●4月26日 所有进出香港人士均须量体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