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李扬:全球物价走势影响中国 适度通胀盼望已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20日 14:07 《财经时报》

  李扬接受《财经时报》专访时指出:认为“货币当局完全控制着货币供应增减的闸门”是一种误解,必须破除;一季度货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而后者又应归因于实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在风险管理到位的前提下,金融机构愿意增加贷款是好事;影响下半年经济的关键在于实体经济部门的增长能否持续;中国的物价走势已经无法摆脱全球物价走势的影响

  本报记者张小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人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一直专注于中国金融研究。本周伊始,2003年一季度宏观经济的全套统计数据赫然摆到人们面前,立即引来各界高度关注。周四(4月17日),李扬接受了《财经时报》的专访。话题集中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中呈现的结果与动因,以及这一结果折射出来的未来经济走向。

  贷款增速必然而且正常

  《财经时报》: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末加快了1.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7.1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增幅比上年末加快了3.3个百分点。您认为造成货币供应量大幅度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李扬:一季度货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而金融机构贷款的增加又应归因于实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当破除一种误解,就是认为“货币当局完全控制着货币供应增减的闸门”。事实上,在现代货币信用制度下,货币供应在相当程度上是“内生”的,就是说,它是由经济体系自我生成的。

  举例来说,在超额准备金存在的情况下,只有企业提出贷款需求时,银行贷款才可能发放出去;进一步,只有贷款增加了,才有存款的增加,进而才有货币供应的增加。在这整个过程中,货币当局是有作用的,但作用比较有限。在上面的例子中,它只是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对于银行贷款的原则有决定性作用,其他方面的条件则取决于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行为。

  《财经时报》:那么您认为金融机构贷款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李扬:金融机构贷款增加的原因是实体经济增长。实体经济增长了,自然要对银行提出贷款需求;如果银行认为这种增长是有效益的,就会发放贷款。今年一季度GDP的增长率达到了接近10%的水平,就是贷款增长接近20%的基本原因。

  我们知道,1997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已经将“扩大内需”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十六大则进一步确认了这一战略方针。因此,扩大内需并以需求的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是我们的基本战略取向。

  实际上,从前年开始国内需求就在稳步增长。加入WTO后,国内需求更有快速扩张之势。我们看到,有很多行业,例如汽车、电力、煤炭、钢铁、邮电、通讯、房地产等等都有两位数的增长。而且我们也看到,由于经济增长迅速,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电力短缺以及其他能源、原材料短缺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强劲的投资需求,再加上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国内的总需求在今年增长较快,这种形势,必然拉动银行贷款增加。

  贷款效率明显提高

  《财经时报》:贷款的增加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上市、降低不良贷款率有没有关系?

  李扬:贷款增加,客观上存在着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结果,但我认为,降低不良贷款率不会是商业银行增加贷款的动机。

  近几年的银行改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中国的银行业有四个大的层次:第一层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第二个层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三个层次是城市商业银行;第四个层次是城乡信用社。

  在这四个层次的银行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速度最快。看一下历史数据就会发现,在全部新增贷款中,国有商业银行所占份额下降很快,1998年是76%,去年年底是58%。国有商业银行退出的份额,主要被股份制商业银行取得了。当然,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也得到了一些新增的份额。这种结构调整本身就意味着银行与经济运行的结合更为有效,更为密切了。

  众所周知,不同层次的银行有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银行,其效率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过去我们说中国金融机构的效率不高,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全社会的资金大都流入效率最低的国有商业银行那里去了。其结果是,由国有商业银行分配的资金,又大量流入低效率的国有企业,而广大的非国有企业、广大的中小企业都很难得到为其发展所需的资金。这显然是不利的。

  因此,银行新增贷款在银行间分布结构的变化,表明金融资源开始向非公经济、向效率更高的企业和经济领域转移,这意味着效率的提高。

  另外,我还想特别指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都对金融风险有了新的认识,大大加强了风险管理的措施,提高了贷款审查和管理的技术。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的贷款增加,应当被认为是好现象。

  关键在于实体经济增长能否持续

  《财经时报》:一季度的M2的增加幅度是1997年以来5年中的最高增长幅度,很多人担心这么高的货币供应量会带来通货膨胀。

  李扬:从数字上来看,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幅度比较大,但是这种情况能否持续?今年下半年情况如何?对经济的长期影响如何?这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我觉得,关键在于实体经济部门的增长能否持续。

  在这里,我想特别指出,促使物价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例如保持在每年2%左右的水平上,事实上是我们最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目标。

  不妨回想一下:最近几年,在论及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时,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或称通货紧缩,始终被排在相当靠前的位置;而促使物价水平回升,自然也就被排在我们政策目标的优先位置。应当说,这一目标,我们最近几年一直没有实现。

  现在贷款多了,货币量增加了,物价回升了,我们却害怕起来,这是没有道理的。尤其是,物价水平能否上到更高?上升的趋势能否持续?这都还是未定之数,都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如果仅仅据此就害怕起来,并要求如何如何解决,那就有点“叶公好龙”了。

  全球物价走势影响中国

  《财经时报》:既然如此,那年初为什么还要规定M2增长16%的目标?

  李扬:年初确定M2增长16%的目标,一是考虑最近几年M2增长15%左右的历史趋势;二是考虑到今年全年的GDP增长确定的是7%的目标。

  去年GDP增长8%,物价水平是负增长0.4%,货币供应增长16.8%。既然连续几年的GDP增长率都比去年低,物价水平也只可能有轻微的上升,所以确定一个16%的货币供应增长率目标也就十分自然了。

  对于2003年的货币供应增长率,还要看以后三个季度的情况,既要看实体经济的增长,还要看物价水平的走势,现在下结论是草率的。

  我愿意提请大家注意:全球经济及其物价走势对中国是有影响的。因为中国已经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中,在我们的经济活动中,进出口占了很大比重,中国的对外依赖度高达40%左右,投资中也有相当的份额是外资的。因此,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价格水平对中国的影响是很大的。

  从大的环境来看,目前全球仍然处于通货紧缩之中,中国再怎样特殊,也不可能完全超脱其外。

  就实体经济发展来说,只有那样一些与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相联系的产业,才有可能不受外部影响而保持如今高速增长的势头;那样一些与可移动生产要素相联系的产业就不可能长期保持这种状况。因为进出口可以迅速拉平国内外的差距。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出现较大的逆差,就是这种状况的反应。另外,在全球仍然处于通货紧缩的背景下,中国物价水平的上升也只有比较有限的空间。

  必须注重消费增长

  《财经时报》:目前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李扬:应当说,在这种转变时期,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我想,待很多因素逐渐显现,并且显示出趋势时,我们可以再行讨论。

  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在一季度经济的高速增长中,仍然是投资增长率高于消费增长率,这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供应约束型经济而言,需要防止消费率过高。这是因为如果过多的资源被用于消费,国家就会减少投资,减少增加供应的条件,供应的“瓶颈”就很难打破。而对于一个需求约束型经济来说,则需要警惕投资率过高。这是因为在供应约束型经济中,如果新增的需求有较大的部分由新增投资构成,这固然可能造成当年的经济增长,但是,它同时也意味着来年将有更多的产品和劳务被提供到市场上。这自然就意味着需求更加相对不足,进而可能意味着物价水平将保持下跌的趋势。

  认识到这种潜在的问题,我认为,当前我们需要做的主要工作,还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的消费。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任你邮印象30,30M大空间+彩信相册,免费试用!
  综合提高英语水平从新概念开始
  天堂对巴蜀的召唤 六座空城看谁领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特价口罩 张国荣 野营
 
  新浪精彩短信


流行乐坛金曲铃声
聚焦激烈体育世界

点歌传达浓情蜜意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游鸿明] 花蝴蝶
[谢霆锋] 第二世
[周 蕙] 收藏
[和 弦] 眉飞色舞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也疯狂
  • 无底开裆情趣内衣
  • 思春女郎浪漫睡裙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