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国资流失无人过问?“三不”困扰国资流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15日 07:26 北京青年报 | ||
高广志 鲍盛华 不敢动、不愿意动和不能动,多头管理造成无人负责 为什么面对僵滞产生的巨额国有资产流失无人过问?记者在东北辽吉黑三省调研时发现,基层对“冰棍”现象之所以视而不见,主要是因为不敢动、不愿意动和不能动的“三不 一主动就被动:不敢 党的十五大后,中央就提出国有经济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行业布局上有进有退。东北三省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变化不大。黑龙江省2002年初统计,地方大中型企业484户,国有独资超过半数,初步实现多元产权的133户企业中,72户国有股绝对控股。黑龙江省委企工委副厅级巡视员李必鑫说,黑龙江省这几年资产流动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敢。 黑龙江省经贸委一位负责同志说,一次某银行向上级行请示处理一块多年闲置的资产,他们认为再不处理,这些资产会越来越不值钱,可上级行一位负责人坚决不同意,理由是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怎么办,可放在那儿全烂掉了主管部门也不用负责任,目前基层大多是这种心态。 另外,如果处理国有资产稍有偏差,极易引起职工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还有一些舆论环境造成基层干部也不敢轻意动。哈尔滨市在前些年搞国有经济退出一般性竞争性领域时,因为只有哈尔滨锅炉厂、汽轮机厂和电机厂“三大动力”没动,一些人就说,只有“三大动力”是“干净”的了。基层干部对目前国有资产处置的普遍看法是一主动就被动,资产不流动没责任,一流动就可能有问题,所以与其冒那么多风险,还不如不动。 国家得利个人“吃亏”:不愿 黑龙江省投资总公司董事长王维谦说,党的十六大后,他们决定对一些企业改制,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结果消息一传出下面就开了锅:干部和职工都不愿意。他分析说,一些下属企业有项目了就赚点,没有就向总公司和银行借点钱,这样多舒服安稳呀,如果和总公司脱钩了,搞不好饭碗就砸了。辽宁省企工委及国资委综合调研处处长周荣强说,有些外贸企业已经亏得一塌糊涂了,可也不愿意“动”,因为随便找点业务就够大家吃饭了,至于企业亏不亏无所谓。他说,职工总认为无论企业亏成什么样,国家总得管他们,身份改变了就不好说了。 黑龙江省省长助理胡祥鼎说,国企改革中除了国家,其他阶层利益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要抱着“铁饭碗”不放,一些企业厂长、经理既得利益阶层要维护旧体制,维护国有企业漏洞中的利益。无论赢利企业还是亏损企业,各个阶层都有很大利益。那些不往个人腰包里装的国有企业领导,坐好车、住高档宾馆,奖金、福利等也是很大的诱惑呀。资产经营公司或大中型企业的行政管理者也有大量的利益。现在所谓的一些经营公司,实际大部分是过去行政管理厅局的翻牌,既是婆婆又是老板,下属企业退出了,他就少了一份权利,还向谁收管理费。 扯不清的皮:不能 据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地方国有控股企业总资产负债率达86%。李必鑫说,国有资产难于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负债率高、收益率低及各种包袱沉重,这些问题不解决,国有资产很难流动。 李必鑫说,面对国有资产目前存在的这么多问题,但由于多头管理造成无人负责研究,资产重组、债务消化、人员安置无法运作。相反资产要流动,申请分流人员政策、土地处置,核销不良资产却需要土地、财政、经贸、计委、劳动等部门的诸多审批,哪个庙不拜都不行。 文/新华社记者高广志 鲍盛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