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四地CBD印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9日 11:39 21世纪经济报道

  港:中环虚幻与现实之间

  CBD(中央商务区),作为一个名词已不再为国人所陌生,而作为一个成熟的概念,却仍然吸引众多的讨论。在不断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的规划思维正在不断深化,而CBD的规划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无论人们如何定义,可以肯定的一点是,CBD必然是一个城市中最为方便、快捷、高效地汇聚财富之地。

  一个成熟的CBD就如一个高度密集的商务生态圈,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中,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及适应,逐步建立起某种动态平衡。它能为城市提供最大限度的生产力,同时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然而,一个完善的CBD是什么样的呢?

  它是否存在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或范例呢?答案显然很不确定,因为城市的历史和个性决定了它们必须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轨迹,CBD并非一个可以空降于城市的摩天大楼的群落……

  ———编者

  每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都会有一个最心脏的商业地带,集结和凝聚最精良的生财力量,调控着整个城市的经济脉搏律动。被称为“CBD”(CentralBusinessDistrict)这样的地方,在香港的等称是“中环”(Central)。也惟有中环,软硬件齐备,内外兼善,加上经年累月形成的特有文化和历史积淀,才名实相符配得上这个心脏位置和称号。

  在香港,中环不独是一个地区名称。发展至现在,中环已经是一个“阶级”(class),一个“品牌”(brand),以至一个“地位”(status)的代号。高级成衣品牌GiorgioArmani早阵在香港开设全球最大的旗舰店,选址就在中环置地广场对面的遮打大厦,宣传效应昭然若揭。如果说新加坡要跟香港竞争做亚洲第一金融中心,严格来说,对象指的只是在中环流动的那群精英。

  情况有若纽约最要害的华尔街地带。

  一个高级成衣品牌,一间跨国公司,一个顶尖精英人才,非得在中环落脚不可,正正因为中环的密集性(Density)———人才高度密集,资金高

  度密集,而且视线高度密集。非得在这么一个高度竞争性的繁华之地,才显得出雄才伟略,才成就得功名。

  中环,是所有心怀抱负或者好高骛远的香港人的踏脚石,以及终点。

  中环的地位,首先是由历史决定的。

  1841年1月26日,英军在上环水坑口登陆,开启影响深远的殖民统治。英国人发展其时仍人烟荒渺的渔村岛屿,乃顺沿西北海滨伸延,先有中环,上环,西环,再循太平山向上,直达半山及山顶。中环的历史,就是香港历史的起点和缩影。

  英国人最初叫中环作“女皇城”,开发初期,以“远东的商业和政治中心”为蓝图,建屋起楼。及后规模渐

  盛,易名“维多利亚城”。当时,外资银行如渣打及汇丰等已率先在中环建立总部。而在都爹利街头,更开始出现一些零碎的股票交易,从此奠定中环的证券业核心地位。至于政府重要机关、军事设施、总督官邸、立法大楼等相继设在中环,亦顺理成章。此外,中环面临海港,尽得航运之利,填海所得土地亦辅助日后急速膨胀发展之需。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初成英国殖民地时,中环还是洋人洋商的世界,华人活动中心则局限在中环以西的上环。早年本地商人多营杂货店,集中于荷李活道一带,来到石板街则是华洋分界,华人甚至不能越界居住。至后来华人发迹,并渐渐在政经界占一席位,才逐步扭转形势,成功晋身中环。

  但不能否认,早期中环的崛起确有赖“西洋”资金,尤以英国的大洋行,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文化,为中环打稳基石,连带相关专业领域如法律和会计行业,亦在该区催生发展。而区内华洋杂处,种族文化多元,人才济济,灵活开放,为滋生创意提供了最佳土壤。

  故此,在香港经济起飞的六七十年代,因着已甚为成熟的现代金融体系及基建设备,中环便俨然火车头,带动全城发展,成就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神话。

  这是中环的过去,从初始开发至大放异彩,是一条日日向上的弧线。

  现在的中环,已经饱满成熟,盛载着整个城市的喜怒哀乐,全天候为本土经济探热。在中环生存,人要先天下之乐而乐,也先天下之忧而忧。中环(人)不能落后,因为中环如果落后,等同于整个香港落后。所以在中环久了,很容易患上“中环症候群”(Centralsyndrome)———中环人处世,怕输钱怕输面,有时自大有时自卑,经常性心跳加速,长期脸容紧张,都是常见症状———这似乎是所有身处CBD地区人类的共同特性。不知就里的人,往中环走一圈,大概便会心领神会。

  不错,实体的中环,是商场也是战场,不容苟且,不容怠懒。而作为一个概念,中环剖开了,是一堆赫赫有名的名字和数字。

  因大厦之名:太子大厦,置地广场,交易广场,金融中心,中银大厦,汇丰总行,长江集团大厦,遮打大厦,怡和大厦……名字是所有事情的线索,可以勾划最趋时的商界权力版图,并且因时因人而异。曾几何时,怡和大厦就被唤作康乐大厦,是全港最高的建筑物;而中银大厦由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操刀设计,汇丰总行则出自英国名家NormanFoster手笔,二厦矗立,不相伯仲。城中首富李嘉诚的长江中心,位处花园道交通要塞,独有行人天桥连接至对面马路的遮打花园,超然地位尽在不言中……

  因数字之名:中环面积125公顷,真正住客才3万多人,但流动人口(上班一族)则有约30万,主要从事金融工作。区内90多间银行,60多间金铺,20多间表店,30多家领事馆……作为一个警区,这小小的商业腹地,足以叫警方不敢怠慢。而联合交易所的恒生指数、蓝筹H股科技股等等的跌宕起落,是每天主宰中环人哀乐步调的分毫不差的情绪指针。

  你可以说中环是个物质主宰的奢华世界,作为一个CBD,它集合了各样全城之最,像所有成熟的CBD一样,它本来就是一个highlyexpressive(高度表白)的地方。就像这个城市的中心舞台,所有最好最美都要在此倾力演出。置地广场的LV手袋、Tiffany的钻饰,装饰着中环OL(officelady)的梦想———在中环,每个人都要体面,也有义务体面。对于某些人,中环可以是一处叫自卑者更自卑,自大者更自大的地方。不过,在真正的权力核心和小圈子之外,你也可以选择另一种存在方式,你可以告诉自己:太子大厦不是我的,长江大厦与我无关,但是我可以在镛记吃到一样的烧鹅,可以到优雅的陆羽茶室呷茶,可以在文华酒店的咖啡室尝到城中最美味的芝士蛋糕。

  然而,褪去它的层层糖衣,中环才会显露出它的真正价值:一个CBD的功能。

  中环很小,小到任何市场消息都离不开其领土。在财经界打滚,当明白长驻中环的用处,不过是接收最新最快的信息,好能调整策略,应变出招,“信息就是力量”——当商业竞赛愈来愈informationoriented(信息为先),中环的CBD地利就更加显得无可取代。常有中环金融人因公司财政出现问题,无法负担高昂租金而不得不迁离中环,但仍每日坚持到中环午膳,一为人际关系,二为“收料”(接收信息),两者都非常重要。

  中环也很大,大到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沾一点光,得着一点好处。商管系毕业生谋事,以中环为最佳,因为这里有着最前途光明的社会阶梯(socialladder),要向上爬,在中环竞争最激烈,但真的爬上了,回报也最多。汇集最顶尖的企业,中环有着最炫目的大射灯。成既是王中王,败也不愁陪客。

  只要有野心有干劲,中环的舞台就为君展开。我就不相信那些一身名牌走在中环却自称要过低调日子的明星或商贾的话,因为中环从来就不是低调的。作为香港的经济象征符号,中环魅力无边。它的魅力正正在于它的密集性(Density),就连日夜都得同体,二合为一,白天是CBD,夜晚又是CED(CentralEntertainmentDistrict,中心娱乐区)。于是,白天交易广场的股市厮杀后,夜晚又可在兰桂坊作另类的宣泄。

  日与夜,情与性,权力与欲望,股票与酒精,中环面目多变,虚实并置。大概没有别的CBD,像中环那样,同时虚幻与现实得那么彻底。

  沪:关于CBD的猜想

  肖文

  上海有CBD吗,还是有太多的CBD?

  在上海电视台一档类似百万富翁的知识竞赛中,大多数人的反应是,陆家嘴吧,但是很快又不那么太肯定地说,那外滩、徐家汇、淮海中路、南京西路,甚至虹桥古北,也算吗?

  的确,在风水轮流转的年代,政策和市场已经把上海变成了一个魔法般的奇幻城市。谁又能总是独领风骚呢?

  虹桥古北是1980年代末后期开发的,1990年代的前期最为红火,成为以台商为主的商务区,后来经历1994年以后的房地产低潮及其他CBD区域的快速开发,虹桥逐渐冷却。

  陆家嘴的政策可以说比当初虹桥地区更为优惠,比如说:要素市场全部安排在浦东(证券,期货等),金融产业中心也全部建立在浦东(银行,保险等),如果说上海能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话,那么陆家嘴就是万般宠爱在一身的梦想成真之地。

  但是与之争锋的地区并非没有。

  那就是外滩、淮海中路和南京西路这三大块,在原先各自独立(属于黄浦,卢湾,静安三个区)的发展中逐渐膨胀,现在已经颇成气候,近年来上海又提出进行浦江开发的构想,大有将此一统之势。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虽然外资银行的上海中心在陆家嘴,但是他的第一分支机构最可能出现在哪里呢?比如说香港的渣打银行就设在南京西路常德路,而花旗银行的分支机构就在外滩的和平饭店分别开张。而且,浦西不让浦东的还有,这里消费力高,辐射苏浙能力强,是历史悠久、富于韵味和底蕴的地区。正是基于这些因素,还有专家称之为“泛CBD”地区。

  那么上海的CBD到底在哪里?按照官方的说法,上海市的CBD地区是3平方公里,其中在浦东新区范围内的是1.7平方公里,还有1.3平方公里在老的外滩。这真是一个奇异的意象:一边是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外滩建筑群,而另一边则是被摩天大厦改变了的天际线。有学者称,这是把1990年代的上海与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直接焊接在一起”了,在一个把国际化大都市作为自身梦想的城市,这是一个奇异不过的断面。

  其实,相比于对世界第一高楼的狂热,上海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对CBD这个概念显得并不十分热衷。

  在早些时候的环球金融中心开工典礼上,上海市主要领导出席了开工典礼。上海的“两会”开过,但从政府的报告、媒体的解读,甚至街谈巷议中,都少见CBD的影子。而即使是最为机巧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很少拿CBD做卖点。一般的市民,更是懒得分辨中央商务区、商业区等等的区别。

  这是一个奇异的现象,从东西方现代化的历史来看,摩天大厦和CBD几乎可以称之为双生的意象,彼此的纠缠、混合与膨胀,几乎是任何一个梦想着现代性的城市的必然逻辑。

  比如说1970年代中期,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以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而走上城市化之路。到了1980年代,三个人口更为众多、地域更为广阔的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后来居上,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并且,这些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因突然降临的经济繁荣而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振兴的强烈愿望,超城市化和超高层建筑就必然成为一种最直接也最直观的表征。

  但是这种崛起的雄心中也隐藏着某种陷阱。荷兰建筑师库哈斯就曾指出:亚洲热带地区涌现出人口达千万以上的大城市,正在成为无特色、无历史、无规划、无中心的“普通城市”(Generic

  City)。这种城市可以说是自生自灭,无所谓保护,旧了就弃之,因之也没有什么积淀或层次,它随建随弃,追求新奇,建筑学也成了人人可做的事。

  韩国建筑师金锡澈在分析汉城的城市环境时也提到,由于城市迅猛而无节制的发展,导致了一种基础设施的超饱和状态,城市街道与外部空间的联系遭到破坏,街道已退化为单一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通道”。

  在这种城市化的狂欢中,上海仿佛也进入了一个资本主宰的舞会,一个冷艳的上海,一个盛装的上海正在从以前的旧梦中浮现。上海要成为巴黎?上海要成为纽约?这就是上海的命运?上海的CBD到底在哪里?

  以陆家嘴的变化为例。1990年代初,上海明确提出陆家嘴金融区的规划设计竞赛,有五个方案参与了角逐。

  法国贝罗的方案,是由朝向外滩的直角型,建立大都市的形象,并与老外滩对比,向东开发。日本伊东丰雄方案,主要与黄浦江平行。意大利福克萨斯方案,根据老中心城市的模式,在上海的核心区内建设一个椭圆型的高密度的金融贸易城,即城中城。上海设计单位的联合方案,是以陆家嘴中心地区作为上海CBD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西是老城的改造重建,向东是新区的开发与建设,轴线具有城市开发建设景观等综合功能。

  按照可以设想的结果,最后的方案是一个混杂着这诸多方案特点的综合方案。为不致于成为一个“卧城”,这里还设定了行政办公、金融贸易商业、群房结构安排、商业服务等内容的配制。

  但是从目前来说,这种规划或许是理想化了一点。不要说在陆家嘴刚刚建成的那几年,商务楼的空置率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不要说正大广场的ShoppingMall转让风波,更不要说金茂大厦日烧两百万未知何时可赢利的争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陆家嘴特别是江边的一些建筑有了许多变化,像花旗银行、震旦大厦,汤臣海景花园等等,资本和行政的力量改变了上海的天际线。

  而即将让上海的天际线进一步改变的,当属环球金融中心。这个曾因金融危机而停顿的建筑在再次开始修建时,设计从原来的460米拔高到492米,不仅超过了目前世界上的最高建筑———马来西亚吉隆坡452米的石油大厦双塔,而且要超过重建的纽约世贸中心。但最近的消息可能会让上海有些沮丧———新入选的世贸重建方案是高度为541米的螺旋高塔构造。

  德国《明镜》周刊对这个声称要为赎罪、理解、修理、怀念、希望、了解和乐观主义而建造的建筑物的评价是:高的就是美的,是用痛苦的词汇给曼哈顿设计了一座高塔。而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查尔斯·赖文的说法则是:“新世贸建造的只是最高的建筑物,并不是最高的大楼,用现代观点看,建500米以上的高楼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它的经济效果也值得怀疑,但是拥有世界最高的建筑无论如何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对于上海,这样的话听起来也许滋味特别复杂。

  京:新都市中心的雏形

  文苏

  众所周知,中国的房地产热点城市北京算一个,而在北京,目前最热的地区当属中心商务区(CBD)及其周边。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历来是一个性质多元的城市,而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北京文化的这种多元性又有了更加明显的表现,不同的城区形成了具有不同个性的生活和商业街区。许多区域甚至街道都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至少有了自己的代言形象,比如中关村的光盘、金融街的严肃、三里屯的酒吧、秀水街的衣服、鬼街的麻辣小龙虾等等。

  而北京的CBD自本世纪初年随朝阳商务节正式亮相以来,也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活力和明显的特征。不同于亚运村、中关村或者金融街这几个规划企愿有余而发展后劲不足的区域,北京CBD无论从物业结构还是市场表现都更有生命力,也更具现代都市气息。

  根据1998年编制的《北京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CBD位于北京朝阳区中西部,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它实际上处在以东三环路为南北轴线,以建国门外大街为东西轴线的一个大十字架的四个象限内。总占地约3.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45万人,是全国涉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北京市商贸氛围最浓厚的所在。

  仅仅在几年前,三环路就是北京城市的边界,而矗立在三环路和长安街延长线建国路西北角的国贸中心一直是高档商务区域的代表。

  在国贸周边,聚集了北京市70%的涉外机构、50%以上的星级酒店和国际交往活动场所。据最新资料统计,世界500强企业进驻北京的有160家,其中入驻CBD及周边地区的就有120多家,每天在这一地区活动的30万优薪白领也给这里带来了无限商机。因此,原先“国贸大厦”的这种代表性身份已延伸到了“国贸周边”。现已比较成熟的几个物业如京伦饭店、航华-惠普-摩托罗拉大厦以及最东边的SOHO现代城都使这一地区具备了CBD的雏形。晚上驾车上国贸桥,看着四周林立的高楼和辉煌的灯火,再凭一点想象,你或者就能看到五六年后的CBD。

  早在CBD规划之初,CBD办公室就曾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向国际国内设计单位广泛征集规划方案,之后又对中标规划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我们今天看到的布局体现了相当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比如,为保证交通畅通,CBD区域内的交通占地面积就高达39.6%。再比如,从结构和功能方面讲,CBD规划发展项目按照比率分布,其中50%是写字楼面积,25%的住宅面积和25%其他设施,再加上现有的大中小学、宾馆饭店和商铺住宅,未来的CBD将是一个功能相对齐全的商务、工作、生活、娱乐中心和国际交往活动场所,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功能简单的“商务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经启动或即将启动的几个项目将会对CBD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国贸对面有银泰中心、中环广场、建外SOHO;在惠普大厦东面有新北京电视台;在现在的嘉里南面有“北京第一摩天大楼”

  之称的国贸3期;在京广南面有世贸中心;在汉威北面有新城国际(CentralPark);在嘉里东面有新中央电视台;而在现代城以北的马路对面有金地花园、蓝堡国际公寓和万达等项目。

  在这些项目中,最值得一提的当数即将兴建的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这两个项目。随着这两个项目在CBD的落户,整个北京传媒经济也将上演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东迁。

  单从供求关系来讲,这两个项目不会对其他房地产项目带来压力,因为其面积都以自用为主。相反,电视台附属行业的随即涌入将会增加CBD地区特别是写字楼这一物业品种的需求量。有分析称,媒体公司将在CBD范围内租用上万平方米的写字楼空间。

  这对CBD地区的房地产项目来讲无疑是一个福音。

  其实媒体在CBD商圈周围的影响不止这些,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早已在这里扎根,连在中关村创业发展的新浪网也将占其员工总数三分之一的市场部和广告销售部迁往CBD的SOHO现代城。

  当然,这些媒体在CBD的“扎堆”绝不简单为凑热闹,上文提到,世界500强企业中入驻CBD及周边地区的120多家企业实际上就是这些媒体的广告主。媒体的东迁无疑有助实现与广告主的“零距离接触”和效率的提升。

  媒体公司的大举东迁也直接拉动了CBD地区的写字楼市场。CBD大部分写字楼都因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期望前景而成为CBD范围内的热点物业。而发展商为了迎合媒体人和大部分自由职业者的工作生活习惯,不但将套内单元设计成可以灵活变换组合成居家办公的所谓SOHO,而且结合地段特点将社区功能混合化、模糊化,推出了颇具人气的“商业社区”理念。这意味着CBD将成为北京东区适宜居住的不夜城,而不是白天人满为患、夜晚黑灯瞎火的“商务无人区”。

  当然,CBD及其周边地区还有不少住宅项目。这给本来在东边发展的白领和东迁的传媒人提供了巨大的选择空间。

  虽然在市政府的规划中,CBD内的住宅比例只有25%,但CBD周边的住宅项目却相当多,2003年仅CBD周边开工的项目面积总和就超过300万平方米。当然,房价也会促使年轻的白领阶层延三环路、四环路和京通快速方向辐射。

  在CBD近距离地区,竞争最为激烈的当数平米单价在六七千元左右的商品房项目,比如苹果社区、富力城、珠江帝景以及后现代城等项目。它们都以住宅为主,都位于东三环与东四环之间的通惠河南面,紧邻CBD。

  后现代城是借势发家的典型案例,首先从案名上就因为随了与其毫不相干的京城名盘SOHO现代城的案名而吸引了足够的眼球,随后,该项目又以6300元的均价送精装修入市,配以BOBO小资情调的市场宣传,挑战后面的“苹果社区”和“富力城”,同时打破了CBD周边项目的价格低限。从此,以这三家项目为代表的“泛CBD”项目就开始了激烈的短兵接触。

  无论如何,泛CBD项目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是对CBD地区的生态补充,也是顺应市场规律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项目中如幼儿园、学校、商业和娱乐等部分的规划,最终将使CBD摆脱城区功能单一的状况,提升总体办事效率和综合生活质量。

  穗:市井风下的CBD

  伊芙

  广州不是那么一个中规中矩的城市,这虽然并不意味着它有反叛性,只是它的大写意特点决定了它的随意和不合教条。听起来堂而皇之的城市规则在这儿显得有点苍白,因为似乎没有多少人会小心遵循。早年有人说广州是全国最大的镇,与其说是比喻广州早些年缺乏市政建设的规划思维,我倒宁愿理解这句话是对广州亲切得可以抚摩的市井氛围的夸奖。一个城市如果缺乏历史沉淀的市井之风,感觉就没有了风情,就像女人没有了一点撒娇的嗲劲。

  哈根达斯到了广州就演变成热闹的家庭聚餐场所,绿茵阁在广州兴旺发达就因为它是西餐厅然而不拒绝卖中餐。广州人以异常随和的态度颠覆了所有其他城市关于身份、地位的定位原则,穷小子可以堂而皇之进高级会所喝一杯咖啡,富豪也可以蹬着拖鞋开着宝马到街边排档吃炒粉———并且,这一切都显得很自然,没有人会拿别样的眼光看你。广州的原则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所以,在广州要建设一个严格意义上的CBD区就显得有点难度了。目前的CBD吸引商家进驻的最大卖点是规范和门面,但广州的商家们可能更看中的是租金便宜与否、方不方便自身业务等具体细节的问题。有两个数据很说明问题:广州现有的500多万平方米商务建筑面积中,空置率达30%。广州20多年的商业建设,CBD却始终没能形成气候。在现有的11个区里,要挑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CBD所在区可能会有点牵强,而能和CBD有一些关联的当属东山和天河两区了。

  东山的商务亮点在环市东路。老广州总说:“东山的少爷,西关的小姐。”东山是广州传统的

  衙门官家所在地,在寺贝通津一带,老东山还是一派雍容之气。近二十年来,东山的环市东路一带却呈现出现代的商务气息,63层(广东国际大厦)、花园酒店、世贸大厦、电子大厦、东山广场,这几个紧邻的大楼,是外资公司们在广州首选的办公地点。一个在广州工作的外地小伙子说:“我要是干活累了,就到花园酒店门口的过街天桥上去,看广州难得的美女风景。”———他说的是每天行色匆匆从那些高楼里进出的白领丽人,对于广州城里穿着比较随意的女性来说,在这儿的确能比较集中地见到衣饰端正、飘散着CHANEL香水味的冷面美女们。

  可是,仅仅是有比较多的外资公司或者白领就能叫CBD了吗?实际上很多人到环市东路是为着这里比较集中的美食,而在南方世贸后面的淘金坑的小街小巷,则是“淘衫”姑娘们的心水地方,那些卖特色衣服的小店掩藏在密集的居民区里,别有情趣。如果说环市东最早的建设指向是作为广州高品位的CBD,那么到现在看来,它已经毫无意外地在广州的市井生活中陷落———每到周末,如果你去环市东,你会发现有多少穿着休闲装的人到这里来喝茶、购物。所以,好又多干脆在这儿设了分店,这样的仓储式超市对于居民密集的地区来说是太有必要了。

  在广州,哪个地方能拒绝得了人间烟火的诱惑呢?就算是最先拿出商务姿态的环市东也毫不例外。

  也许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天河,起码它有一座80层高的中信大厦和周边一批高层写字楼。

  中信的外表是有美誉度的,也完全具备一幢高度写字楼的气派和规格,事实上它也的确吸引了大批有实力的公司进驻。中信的崛起为天河北路树立了榜样,许多公司纷纷在天河北寻找落脚点,虽然不一定非得进中信——那儿租金太贵——但大家都纷纷以进入天河北为荣。我在回想这几年商家们对天河北的追捧时突然发现,这是我第一次感到以“实际”出名的广州商家原来也有虚荣心的时候,而这样的虚荣大概是中信的高度和冷冰冰的距离感带来的。

  天河的优势在于它的新,它没有沉重的老广州的沿袭,没有那么多黏糊人的小店小巷,在城市形态上,它完全是工业化的一个结果,没有个性只有共性,加之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该区,这里的感觉有时和其他城市会非常类似,这给天河的对外形象增加了亲和力。事实上,广州的新兴行业几乎都集中在了天河,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企业在这里的安营扎寨,为天河平添了几分时代特征。从这一点上看,就可以了解为什么很多人在提到广州CBD时,一定要把天河提到台前。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大量住宅区在该区建设后,天河也开始慢慢演化成另一种形态的荔湾或者越秀。

  这样的例子还发生在珠江新城这块区域上。珠江新城是天河区建立CBD的一个最美好的梦,在广州,难得地辟出了那么大的一片空地,有关部门也拿出了雄心要建立一个真正的CBD。几年过去,在这一区出现的却多是一些住宅楼。难怪一家已在珠江新城连续购进三块土地准备开发写字楼的公司老总说:“珠江新城不能再建住宅楼了。”他认为目前的珠江新城商务不像商务,住宅不像住宅,这样混居下去,CBD很难真正成形,反而会有双输的潜在危险:一方面高档办公没有氛围,另一方面混在其中的住宅又摆脱不掉工作状态。

  但这似乎就是广州的普遍特点:没有高档办公氛围、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紧密结合。广州作为一个商业历史久远的都会,商业思维已经进到人的骨髓,难道正因于此,已经不需要一个外在环境来推动商业的深入吗?广州的商业文化及其生活方式已经密不可分,二者之间必然互相影响,广州的任何商业形式都必然带着广州传统生活形态的影子,在这样的前提下,广州的CBD建设也必然会走一条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道路。

  谁让这是岭南的广州呢?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任你邮印象30,30M大空间+彩信相册,免费试用!
  在职硕士四六级英语在线学习送内部教材
  天堂对巴蜀的召唤 六座空城看谁领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口罩 春装 小灵通
 
  新浪精彩短信


张国荣彩图金曲
想成为性爱高手?
点歌传达浓情蜜意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陈冠希] 你快乐吗
[许志安] 活在当下
[陈慧琳] 最佳位置
[和 弦] 为我好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关注:战争规则和商业规则

企 业 黄 页
在线商机
买:手术床招标公告
卖:奥可斯涂料系列
企业推荐
苏州青珠古典家具公司
北交大SMBA研修班招生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免费讲座英语PMP
   手机有礼武汉分类
   春季旅游江苏行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快乐香港六日游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