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介炎:《商业银行法》该修改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5日 12:11 《财经时报》 | ||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银行董事长,他强调“不要以为利率市场化了,银行的收益和风险就一定对称”;有一个好的《商业银行法》,也是新成立的银监会更好地依法监督的前提 本报记者 沈小雨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银行董事长殷介炎在北京就一些金融热点话题接受《财经时报》专访。他指出:“有人总是批评商业银行的贷款嫌贫爱富——事实也的确如此,银行看谁的效益好就把贷款放给谁——依我看这就对了。我们银行不是扶贫基金会。嫌贫爱富恰恰说明市场经济规律对银行正在发挥作用,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的商业性质决定的。” 利率市场化的警示 在谈到利率市场化问题时,殷介炎说:“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发展当然有好处。它确实可以推动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改进商业银行的服务,提高商业银行抵抗风险能力,有益于商业银行加强管理,增加新的金融服务品种。” 他说:“过去对央行对利率管得太死,不管什么样的企业,商业银行必须一视同仁,这就限制了银行的经营活力。利率的市场化意味着我们在对市场细分层次的前提下,可以接纳更多的客户。如果企业效益好,贷款利率就可以低一些,时间长一点;对目前效益还不太好但前景还不错的客户,我们也可以适当地用高一点利率、短一点期限给他一些贷款——但对后一种客户,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前提下,我们一般不敢放贷,因为没有办法做到风险和收益的对称。” 殷介炎认为,适当地放贷于现实效益不高但前景较好的企业,也是在为银行培育未来的优质客户。 “但是,现在有些问题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殷指出,“目前有一些企业是‘要贷款就不怕你利率高’,有些企业为了得到资金,不惜代价,多贵都要。这时银行如果不认真鉴别,危险就会很大。因为有些企业确实遇到的是暂时性困难,你要是帮它一把,它会飞黄腾达,成为你的忠实客户;但是,有些可能是暂时渡过难关,日后却越来越糟糕——短期看银行可能有点好处,但长期不行,企业可能因包袱太重,利息都受不了。” 殷介炎说:“我这样说的意思是——不要以为利率市场化了,银行的收益和风险就一定能够对称。我看还需要强化管理,强化人员素质,通过更加细致的工作,提高银行对市场的辨别能力。” 《商业银行法》保护本土银行 “必须承认我们中国本土银行与国外大银行之间的差距。现在就把本土银行不加保护地放到市场中,那他们没有生存的空间。” 殷介炎同时呼吁修改《商业银行法》。“1995年制定的《商业银行法》到现在已经8年了,中国已经加入WTO,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外资银行要求国民待遇的前提下,我们的银行怎么办?我看,也不能光讲开放而不讲保护。 “比如,中国的银行业以往承担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本,许多收不回来的呆坏账,都是在国有企业产生的。这是发达国家不曾有过的特性。要解决坏账问题,根本上是要解决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不好,银行改革就不可能顺利。所以,银行改革有它的被动性,需要时间;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既能促进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又强调对中国银行业发展适度保护的条款。在新的形势下商业银行该做什么,法律首先要说清楚。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有一个好的《商业银行法》,也是新成立的银监会更好地依法监督的前提。”殷介炎肯定地说。 “当然,银行也有自身问题。比如,搞人情贷款,员工贪污腐化,点贷(即上级领导点名要投放的贷款)比比皆是;什么‘吃饺子贷款’、‘过年贷款’、‘安定团结贷款’这些都有。” 殷介炎指着自己说:“这些事我们都经历过,政府没钱先让银行顶着,顶来顶去钱就回不来了——明知道回不来,你也得贷出去。不过,这样的事现在已经少多了,但历史包袱还在。 “交通银行去年在‘南京爱立信事件’中,10亿元资金一下子从中国人的银行转到了外国的银行。因为摩托罗拉和花旗银行是盟友,它在中国不和你工商银行打交道,也不找你交通银行办业务。而此时中国的法律和政策又不能适度地保护本土银行的利益,这个竞争就是不平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