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富差距超过国际警戒线 拟对高消费征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2日 10:39 南方都市报 | ||
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仅占3.5%年收入2000元以下的超过50% 我国贫富差距超国际警戒线 南方都市报 2003-03-12 09:30:43 在提案办理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就缩小贫富差距各抒己见。 我国贫富差距超国际警戒线 民建中央建议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从就业税收劳保等八大方面改变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局面 2003全国两会之关注贫富差距 本报讯“当前我国的收入阶层分布呈金字塔型,一半以上人口年平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而我们的目标是减少最低收入阶层,扩大中间收入层,稳定高收入人群”。就目前备受关注的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现象,民建中央提出了“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提案”,并从税收、劳保等方面提出了八大对策(详细对策见下表)。 在昨天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案办理座谈会上,民建中央副主席陈明德在代表党派发言时指出,近2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改革初期分别增长了20·7倍和16·5倍,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而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和“脑体倒挂”格局均被打破。然而,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也日益严重,至少已体现出两个应当警惕的症候: 其一,2000年城乡整体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达到0·417,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占总户数20%的最富有户收入占全部收入的51%以上,20%低收入户只占4%左右,两者之比从改革初期的4·50:1扩大到12·66:1;而这一差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进一步扩大。 其二,不同收入阶层形成“金字塔”型分布。年平均收入接近和超过20000元的占总人口的3·5%左右,而一半以上人口的年平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而国际公认的比较合理的收入分布应该是“橄榄型”,中等收入阶层人数应最多。 陈明德委员指出,收入差距的扩大,既有分配方式的市场化和改革发展的时空差带来的影响,也有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机制中非市场化的不合理因素的影响,而后者往往是出现畸形高收入的主要原因。例如,一些垄断行业和部门通过高定价或不合理收费取得暴利;一些机构和个人利用手中权力“寻租”,搞权钱交易,获取“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一些人以偷税漏税、制假贩假、敲诈勒索、贪污受贿等非法手段大发横财,等等。这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暴富现象,加剧了分配不公,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 陈明德认为,“收入出现差距值得肯定,但要防止两极分化。因此,当前应以强化政策调控为主线索,以健全分配机制为着力点,以规范政府行为为切入点,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促进收入分配合理结构的形成。” -部门反应 昨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召开的提案办理座谈会,国家计委、科技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就“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提案”各抒己见—— 国家计委增加城镇就业八百万人 韩文秀(国家计委综合司副司长):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之中,并普遍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城市和农村的内部。 2001年,城市人均纯收入是农村的2·9倍,而2002年这一数字就上升到了3·1。同时,贫困人口基数庞大,目前农村还有2800多万贫困人口,城镇也有2053万人在享受低保,这部分人生活困难。 ●规范初次分配 今后国家计委的工作重点放在规范初次分配、鼓励和保护合理收入上,并在此前提下取缔不合法收入,尤其是加强监管垄断行业。 ●控制城镇失业率 此外,国家计委将着力于提高就业率,在今年的计委报告中明确提出:“2003年增加城镇就业800万人,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这是首次将这样的绝对数字写进报告。 财政部7月1日公务员再加薪 廖晓军(财政部副部长):今年的7月1日,国家将再次给公务员涨一次工资,中央和地方已分别做好资金方面的安排。 ●300亿资金推动农村改革 在推进农村改革方面,200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245亿专项资金用于该项改革,今年这一数额将提高到300亿。据统计,农民的减负率已达到30%以上。 ●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 今年,国家还将再次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并力争城市最低保障金翻一番。此外,中央还将继续推进住房分配的货币化、公务用车的货币化。 ●减少、统一内外企业税制 目前个人投资者往往不领工资、少领工资、不进入红利分配,却将家庭用度打入公司运营成本,来逃避个人所得税。目前财政部已研究出相应对策,即:个人投资者在企业的借款、家用品支付一概推定为个人所得工资或红利分配,照样收税。该对策现已上报国务院。 财产税的征收也正在改革中。财政部将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并于近期规范房产税、车船税和地产税,减化、统一内外企业税制。具体方法为:统一合并车船使用税和牌照税,统一合并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以便于管理。 ●可能开征奢侈消费税 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时机尚不成熟。但由于我国遏制高消费产品效果还不明显,因此很有可能将开征“奢侈消费税”。 税务总局建立重点纳税人档案 王力(国家税务总局总经济师):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涉及多个税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困难主要在于不能充分监控。我国现金流通过多,转账结算较少,信用制度和相关法律也不完善,加上个人所得税申报面过窄,要想全面申报又缺乏法律依据。 因此,从治本来说,国家要通过立法来规范初次分配制度;推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这也是税务总局的下一步工作目标。从治标来说,第一要加强征管措施;第二是要建立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完善管理体系,建立重点纳税人档案,严格代扣代缴。 此外,税务总局还将加强税收专项检查。 劳动保障部将提高岗位工资比重 王东进(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下一步劳动保障部将推行工资总额中的部分补贴、津贴纳入岗位工资,提高岗位工资的比重,并逐步推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解决困难人群参保 下一步劳动保障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困难人群的参保:一是要求各地继续采取降低缴费率、建立统筹基金等灵活参保的办法,要求将所有有一定缴费能力的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二是各级政府要落实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资金;而对于无法参保的人,必须加快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 ●农民工逐步纳入养老保险 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等无单位依托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可在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300%之间选择,缴费比例为18%左右,方式可按月、按季度或按年度;由单位依托的临时工和试用期职工,不分身份、性别、户籍,与其他正式职工一样参保;在城镇企业工作的农民工也要逐步纳入养老保险。 人事部拟建地区附加津贴 戴光前(人事部副部长):目前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工资统筹的人员共有4700万,其中机关人员800万,事业单位3000万,离退休人员900万,其中需要财政负担的共有4300万人。 ●加大基本工资比重 在实行完整的货币化工资制度方面,目前公务员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各种补贴、奖金组成,今后将逐渐加大基本工资的比重。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工资 在提高教师、研究人员、公务员工资收入问题上,2001年,国家曾对16个大行业的收入情况做过调查,其中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处于第一位,而机关收入也从以往的第十一、第十二位上升到第八位。以后还将继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此外,国家还拟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并进一步完善边远艰苦津贴制度。 在强化监督方面,去年人事部曾在八个省市进行了摸底调查,其中广东在规范政策外补贴、禁止乱发工资方面做得最好,透明度高,“暗箱操作”少,做到了“弃暗投明”。 -委员声音 我国公民初次机会不够平等 陈万志(全国政协委员):这22年来,我国涵盖贫困比例、失业比例、贫富差距等治标在内的社会稳定指数以1·4%的速度逐年递减,近10年来递减速度达到了3·7%,这不仅易导致改革动力的支撑问题,而且会让民众患上“冷漠症”。我们国家贫富差距扩大的速度在整个世界都是不多见的,虽说“初次分配重在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但我国给予每个公民的初次机会还不够公平。所以说,解决贫富差距也需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稿费讲课费出场费说不清道不明 高强(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副秘书长):重视贫富悬殊并不是提倡“杀富济贫”,只是希望能够将这一差距稳定住,使其不再扩大。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搞不清你有多少钱”,各种合法收入、红色收入、灰色收入、黑色收入普遍存在,尤其是稿费、版权、讲课费、出场费等特别说不清。 公务员隐性收入到底有多少 黄泽民(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建议从政府部门内部开始,研究工资问题。以上海为例,同级干部市里的工资比区里的低,区里的工资比街道低,这是什么问题?现在公务员工资不是高了,而是太低,但为什么大家还愿意做?就是因为有大量隐性收入的存在。 缩小贫富差距八大对策(民建中央建议) 1扩大就业 国家应把提高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尽可能兼顾能够有效扩大就业的工程项目。 缩小低收入者的比例 2奖金纳入工资 实行完整的货币化工资制度,提高居民持久收入。一方面应重新设计和调整工资结构,把工资外相对固定的各种补贴、奖金等纳入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应完善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条件具备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可实行年薪制,科技人员可实行按岗位、任务和业绩确定报酬的工资制度。 扩大收入中间层 3鼓励居民投资 积极开辟投资渠道。国家应积极为居民提供多种多样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并为居民投资和获取合法收入提供切实的法律保护。我国居民目前工资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平均为70%左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而这一比重的下降是富裕的一大标志。 扩大收入中间层 4提高公务员工资 鼓励智力劳动和智力投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加快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建立企业家或经营者激励机制,通过年薪、奖金、红股、期权等方式给予应有报酬;继续提高教师、研究人员的收入,特别是提高公务员工资;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智力投资,提高咨询、中介服务等高智劳务收入。 扩大收入中间层 5健全社保 尽快制定和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失业保险条例》;帮助困难企业解决社会保险金和医疗费等的拖欠问题;出台针对中低收入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参加的社会保险计划;建立政府与社会共担的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城市低保人员和农民难以享受医保的问题。 缩小低收入者的比例 6加大对困难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控制和缩小城乡与地区间的差距。重点在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城市用工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解决二元经济带来的劳动力要素的不平等。调整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特别是西部的转移支付力度。 缩小低收入者的比例 7开征遗产税赠与税 完善税收调节功能。一方面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实行综合分类税制,合理确定点征额和扣除额,加强对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的收入分配情况监控。二是改革完善财产税。规范现行财产税税种,适时开征遗产与赠与税。可考虑采用征税及时、征收成本较低的总遗产和总赠与税制。对于一些高收入群体的奢侈消费项目,如高尔夫球、保龄球、桑拿、健身等,可考虑开征特别消费税。 稳定最高收入人群,防止社会出现“仇富”现象 8清除垄断政策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加紧清理导致垄断等不公平竞争的政策,制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政策,制止权力的市场化和货币化,全面解决“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的过度干预问题。 稳定最高收入人群,防止社会出现“仇富”现象 统筹:本报特派记者谭智良 采写:本报特派记者苟骅李艳(除署名外) 摄影:本报特派记者李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