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改革受制资金瓶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2日 08:42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 文雪梅 过去五年来,农民的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了3.8%,去年增长了4.8%,实现了持续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很不易的。但农业、农村工作中仍有很多重要的问题悬而未决。3月10日,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就人们普遍关注的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收入和农民工权益、税费改革、入世 农民增收为什么难 农民收入增长为什么难?陈锡文认为,最突出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来自农 业方面的收入增长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农业收入增长难又缘于两点: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导致农民从农业中增收困难;城市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变化,导致农产品开支下降。他说,城镇化进程滞后、城乡人口分配的不合理导致了购买农产品的城市消费群体相对比重太低。在农村,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的43%,去年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降到了14.53%。若这种大格局不变的话,农民要从农业中增收是非常困难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进入了城镇。由此也引发了农民工进城权益受限的问题。陈锡文说,中央为此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要求各地清除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各种不合理的收费,仅去年一年就减少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50亿元。同时,中央还要求各地清理和废止在就业等方面存在的歧视农民工的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 对于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问题,陈锡文坦言,在目前的国情和国力下,要将将近8亿的农村人口都纳入这样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说暂时是做不到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和成都郊区等比较发达的地区已开始实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税费改革为什么慢 杜青林在回答税费改革的问题时说:我国在20个省、市、区实行的税费改革试点已经取得了成功。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减负一般都在30%以上。杜青林承认税费改革发展的不平衡性。之所以存在这种不平衡,主要是关系到农村的资金问题。基层普遍存在“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问题。为此,发展经济、精简机构是必要的。 在回答关于农业特产税是不是会被取消的问题时杜青林说,现在有一些地方,特别是东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实行了农村特产税的减免。特产税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农产品供求不是很平衡,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制定的,农村特产税的减免是必然趋势。但在解决特产税的问题上,不一定要齐步走,也不一定非一步到位,需要过程。 影响为什么小 入世一年后,中国农业所受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都在意料之外。陈锡文认为,这是因为,去年中国的粮食略有增产,总量增产了1%,因此中国国内的粮食价格仍然比较低。而去年主要的粮食生产大国由于旱灾普遍减产,价格飙升。这就导致了国外的粮食等农产品很难进入中国的市场,反而为中国的粮食等作物扩大出口提供了机会。去年4月份开始,中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对国内政策进行了调整,对出口的粮食实行了出口退税的政策。在此,陈锡文特别指出,中国目前的这种粮食供过于求、价格低迷的问题只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同时全球谷物减产导致价格飙升也不是一个经常性的现象,而是一个特殊问题。 生产效率为什么低 对于外国记者关心的中国土地流转问题,陈锡文始终强调要尊重农民在土地方面的权利。现在法律规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期是30年,在30年的土地承包有效期限内,农民可以自愿地依法转让其土地使用权。但因为没有所有权,所以不能买卖。从1984年开始实行的土地流转政策目前为止已推行了很长时间,此间并未出现土地的浪费问题,但确实存在着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和社会保障这两种功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为此,陈锡文认为,在中国这个内部发展差距很大的国家中,只能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可以多考虑些土地效益问题,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则要更多地考虑农民的生存保障问题。(12F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