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统计:国库平均每年增收2053亿元的支出方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0日 16:22 北京晚报 | ||
本报记者 于建 王海涓 实习记者 孙青 这两天,凡是细心的中国人都可以透过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向“两会”代表和委员提供的一些数字中看到:1998年以来的5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5年,也是国家财力明显增长的5年。国家财政平均每年增收2053亿元,那么这些钱主要用到了哪些方面呢? 国库资金花到了刀刃上 “今年中央财政预算一般性项目支出安排为‘零增长’,原则上维持在2002年水平。这是中央预算安排确定的一项重要政策,好钢用到刀刃上,5年来中央一直在执行这样的政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朱青教授今天上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那么什么是“一般性项目支出”,朱青解释说,它主要是指政府机构的运转费用或消费费用,换句话说就是“行政经费”。“一般性财政支出”并不涉及投资性的支出,像各地盲目兴办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无节制地组团出国考察等花费,即被某些机关单位统统纳入了“一般性项目支出”的范围。 1998年以来,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局面,中央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重点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自1998年以来的5年间,共发行建设国债6600亿元,项目投资总规模3.28万亿元,形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方面的新增生产能力和优质资产。 国库资金花到低收入阶层身上 1998年至2002年,各级财政用于“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的支出239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934亿元。“这说明国家正逐步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的投入力度,以后这种趋势还会更加明显,将城镇贫困居民吃饭问题列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政府实施的‘民心工程’!”朱青教授如此评价。 目前,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99%;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99.8%能够按时足额领取基本生活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由1998年底的184万人增加到2002年底的2060万人。与此同时,国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各类社会保障对象的补助标准,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国库资金花在农村和农民身上 “‘三农’问题,在今年‘两会’上摆到特别重要的位置,我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三农’问题有许多富有新意的表述。比如,把‘三农’问题称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体现了经济工作的新取向。”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室主任阎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2002年,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农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和农林水利等部门事业费是1997年的3.9倍。5年间,安排国债投资2.7亿元进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结束了10万多个行政村不能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历史;安排57亿元建设人畜饮水和治砷、治氟工程,解决了30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 据资料显示,2002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粮食风险基金支出,从1997年的40亿元增加到173亿元,地方配套资金从56亿元增加到129亿元。 国库资金花在西部大开发上 5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共投入国债资金2100亿元。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国债投资占同期国债投资总量的35%,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志宝向记者介绍说。 目前,西部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主要以工程的形式加以推进,其中包括四大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草原封育工程。这四大工程的总投入有5000多亿元,都是国家通过提供粮食、现金以及种苗补助等形式无偿发给农民,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国库资金花在教育上 “从今年的预算草案来看,国家对一些常规发展事业,如科教、卫生、文体和退耕还林等的投资没有太大的变化”,朱青教授分析说。2002年,全国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达到2640亿元,用于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3.2%。从1998年起,在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5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仅此一项,中央财政累计增加教育投入489亿元。 5年间,中央财政安排323亿元,用于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补助。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年间,中央财政安排723亿元,用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