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焦虑和陷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07日 09:47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邹建锋 尽管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几年得到了较快的提升,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地方的城市化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误区。 18亿人次赶春运 ——城市化的焦虑 2003年春节前后,是全国交通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期——春运。据交通部门估计说,今年全国春运发送的旅客突破18亿人次。短短的40天中,平均每天有450万人“在路上”,运输部门运力空前紧张。尤其是铁路部门,为了确保旅客运输,不仅把所有能调用的客车车辆以及人员都派了出来,而且还停运了为数不少的货运车次。记者春节返家乘坐的L447次列车不仅都是几近报废的老旧车厢,而且乘务员都是从北京铁路分局各单位临时抽调的机关干部。 “规模越来越大的春运证明,中国已达到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高峰期,也标志着中国社会结构正处于转型中。”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研究所所长郑梓桢这样认为。他说,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经济规律来看,进城打工的农民一部分会在当地定居,另一部分会在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流动,并且带动家乡的其他人向城市转移。 但是,约占外出打工者总人数一半的人口在春节期间不得不长途奔波,说明他们所谋生的城市并没有给予他们真正的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城市化水平偏低和城市基础设施差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瓶颈。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即便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偏低的。而在已经建成的城市中,大城市交通拥挤、居民居住条件差、环境和噪声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中小城市自来水、天然气普及率和硬化道路比重低,污水、废物处理设施缺乏等。即便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与国外一些大城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如1999年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4平方米,只有伦敦1990水平的5.0%。 另外,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问题还表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市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城市化水平指标,1998年,东部水平为33.8%,中部为26.6%,西部为20.7%;东西相差13.1个百分点。 城市平均规模也普遍偏小。1998年,中国有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37座,只占城市总量的5.5%;有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48座,只占城市总量的7.2%。1998年城市平均人口规模为32万,特大城市平均规模为215万,大城市平均规模为65万。 贪大求洋 ——城市化的陷阱 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刘复垣在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的同时,对目前一些地方城市化陷入的误区痛心疾首。他多次指出,城市化的实质是化农民为市民,可是一些地方一讲到城市化,就是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结果是“城市绿了,企业黄了”,城市化脱离了正确的轨道。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曙光更加直言不讳,他说,在城市化过程中,很多地方都在美化城市,建设所谓的现代化大都市,于是把很多的所谓贫民窟拆除了,但我认为在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几个棚户区、有几个贫民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政府花了很大代价搞这些东西其实意义不大,如果能够化在基本医疗和基础教育方面,恐怕意义更加重大。但是官员为了面子上好看,搞形象工程,其实是增大了城市化的成本。 综合起来,目前城市化进程的“大跃进”倾向表现在几个方面:急于求成,盲目攀比,扩大城市规模,大城市纷纷争建“国际大都市”,中小城市纷纷建设“大城市”;一些地方不顾客观条件,下达“城镇化率指标”限期完成,为追求数字指标,一些地方靠行政区划调整来扩大管辖面积,结果数字上去了,但产业结构并未转型,就业结构并未优化,非农就业岗位并未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