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与保护主义博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07日 09:45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冀文海 过去5年,在“依法治国”方略指导下,我国的法制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贯彻依法治国思想的行动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尚未完全改变旧的思想和观念,成为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壁垒”。 行业垄断导致部门壁垒 近几年,我国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垄断行业的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采取政企分开、改进政府监管和企业重组等措施,行业垄断局面有所改变,有的已经初步形成多家竞争格局。但是,行业垄断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主要是有的行业仍是政企不分、独家垄断,有的行业虽然引入多家竞争,但在主要业务领域仍是一家独大,真正的竞争尚未形成。同时,社会对垄断行业的价格、服务和高收入状况仍有很大意见。 “缺少竞争,政企不分是主要原因。”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行政学院应松年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应松年举例说,比如电信部门,一方面全行业竞争尚未真正展开,信息产业部所属企业占有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因为政企没有真正分开,该行业领导当然要从行业和部门利益考虑,维护本行业和部门的利益。 也有人存在认识问题,担心打破垄断会影响社会稳定。其实,打破行业垄断,影响部分人的权力与利益,必然带来一定冲击,但这是改革必需的代价。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年的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冲击了很多传统非垄断行业,出现大量下岗现象,尽管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总体没有出现大的动荡。而相比之下,这些年垄断行业下岗、分流人员的比例是最低的,行业内职工收入水平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比其他行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如果推行改革,垄断行业的承受能力应该更强。 地方保护导致地区封锁 过去,中国一些省份的地方保护主要表现在啤酒、烟草等消费品上,保护范围主要在县市区域。而如今,一些省份的地方保护已从消费品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产品领域,进而蔓延到投资领域,保护范围也从县市一级扩大到地市级甚至省级。更有甚者,地方保护主义正通过种种方式“合法化”。最典型的案例是闹得纷纷扬扬的“汽车战”,上海禁止使用小排量出租车,出租公司必须购买上海车。长春市则对出租营运手续实行公开拍卖,但约定必须买捷达车。而武汉则针锋相对,禁止本地出租车使用上海品牌。最近北京出租车业传出消息,今后北京出租车一律使用本地生产的索纳塔。 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研究员指出,地方限制性竞争成为了中国部分投资领域效益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学家樊钢分析说,以前我国实行国家统购统销,没有地方保护的问题。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带来了地方保护问题。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中央政府应该加大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力度。 “地方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央政府,而对于保护伞下的企业来说,保得了一时,保不了一世,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成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樊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