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新首脑的“经济主张”之广东篇:国际竞争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04日 10:45 中国经营报 | ||
黄华华:第一经济大省施政方略的关键词是增强“国际竞争力” 本报记者江海波 “就在他做了省委副书记之后,我还能经常看见他骑自行车上下班。有好几次,我在市场碰见他陪太太上街买菜。”共青团广东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林万松说,“华华”在这一点上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他告诉记者,“华华”没有架子,当年,他时任团省委副书记,大家很少叫他书记,都叫他“华华”。一直到现在,“在非正式 记者采访了包括机关干部、研究机构专家、报社记者等在内的各界人士,让他们谈谈对新上任的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的印象,他们首先提起的两个词就是“没有架子”、“务实”。社科院里“泡”半天对国企改革有一套 广州市经济研究院城市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江华告诉记者,黄华华非常注重调查研究,而且是下第一线、到现场去调查,因此人家评价他做事踏实,看问题看得非常准。 刘江华说,对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他始终都非常关注,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担任广州市委书记时,黄华华经常下到企业去搞调研,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广州的国企改革搞得比较有特色,形成了几个大而强的板块。另外,一些重点项目,他也非常关注,如广州的汽车项目(原广州标致)和乙烯工程项目(广州乙烯工程项目投资达80多亿人民币,建成后不但产能低,而且才试产3个月就亏损上亿元———记者注),他也经常下去搞调研。刘说,现在这两个项目都已经“起死回生”,广州本田带动了整个广州的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乙烯工程项目通过资产重组也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据刘介绍,黄华华非常实干,很能解决具体问题,这两个项目都有他本人的多方疏通联络、搭桥牵线。 据悉,经过3年改革,2001年广州国企面貌焕然一新,从“失血不止”变为盈利大户,从“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变为五大板块交相辉映。2001年上半年,全市国企实现利润30.99亿元,同比增长53.5%,亏损企业亏损额16.49亿元,同比下降17.4%。不仅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肯定,也引起了全国其他省市的关注。 刘江华说,黄在担任广州市委书记的时候,每年都要点许多科研课题向全社会公开招标,他本人手头就做过一些黄华华“点”的课题。而遇到一些重大的决策,政府也必向专家咨询,而且态度非常和蔼、谦虚,言必称“请教”,说话语气平和,也从不轻易下结论。“不过他看问题看得非常准。” 刘江华还向记者讲起了一个至今记忆犹新的往事。他说,前几年,他还在广州市社科院工作,一天上午,已经是广州市委书记的黄华华用了整整半天时间来社科院视察,每个科研所都走到了。刘说,一个市的“一把手”对一个距离政府相对较远的社科院系统如此重视,可见人家说黄华华是一个专家型的领导果然名不虚传。(下转A2版) 刘说,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这次广东省政府组织了11个课题向全社会公开招标,这11个课题涵括了当前广东省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而这在广东省政府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一位媒体人士谈起他对黄华华的印象时说,她发现黄华华每次开会都会非常准时;而另一个记者则说,她发现黄几乎每次讲话都会事先准备好讲稿。在许多接触过他的记者眼里,黄华华做事情有一个严格的时间表,很讲究步骤,而且,黄的精力也非常充沛。区域协调与国际竞争力 在新一届政府出台正式的施政方略之前,广东日后的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猜想。也许,我们可以从广东省政府及其领导人目前的一些行为和讲话中去试图寻找一点注解。 记者此前在同深圳一个科研人员交谈时,发现他对广东省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所做的工作颇有微词。该人士觉得,长江三角洲在这个问题上,上海政府比广东政府要“有为”,珠三角的协调发展作为广东省政府行政区划内的事情,比上海政府要容易,理应更有作为。而在此次采访中,记者发现,广东政府不但在省长的发言中强调了这一点,而且,此次广东政府公开向全社会招标的11个课题中,有两个涉及到了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据刘江华介绍,他去年做的一个课题就是“提高广州的国际竞争力”,这个课题是黄华华任广州市委书记时亲自点的。刘说,“提高国际竞争力”现在是作为广州各项工作的纲领性问题,是广州经济社会整体提升的一个关键。 而记者注意到,黄华华在今年1月20日担任广东省长的就职演说中也讲到了几乎同样一句话:“……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业、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大战略……”可见,在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省份的新省长眼里,“国际竞争力”已经是他施政方略词典里最重要的一个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