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肥得惊人 新华书店垄断阻碍教材发行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4日 09:28 中国青年报 | ||
罗昌平 在日前闭幕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把“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强调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翻开有关部门2001年拟定的时间表一看就知道,这项改革并没能按原计划推进。 2001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由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国家计委共同发布了《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投标试点实施办法》。该政令规定,在安徽、福建和重庆3省市率先开始招投标试点工作。到2003年春季,全国各省市都要进行招投标试点,2004年再将这一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3省市试点工作已经开展,原定于今年的全国试点却不见动静。知情人士透露,这项工作可能推到秋季。业内传言,是新华书店“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的能力”拖住了这次改革的后腿。 试点:一本书只降了几分钱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安徽、福建和重庆3省市当时都试点了发行招投标,但结果无一例外都由当地新华书店获得了发行权。而中小学教材发行原本就是新华书店的“口粮田”。 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发行处的郑处长不愿意透露那次招投标的细节,但该处一位工作人员说,那次招投标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即“初步达到了降价减负、让利于民的目的”。 据介绍,安徽省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和合肥市新华书店参与了该省中小学教材总发行权的竞标,结果安徽省新华书店中标。经招标后,该省区域内使用的黑白课本的发行折扣由30%降到29.7%,彩色课本的发行折扣由28%降到27.7%,全省新华书店总收入减少220万元,这些都将直接体现在从2002年秋至2004年春全省教材的零售价格上。 实行发行招标后的教材价格的确降了,但只要一计算,就会发现降价的幅度实在小得可怜———减少0.3%的发行折扣体现在教材降价上,意味着每100元的教材不过下降了0.3元。一本中小学教材的最高定价10多元,而每本教材的降价不过几分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另一个角度看,仅仅降了0.3%的发行折扣,安徽省的新华书店就减少了220万元的收入,其发行利润之丰厚可见一斑。按照原来黑白教材和彩色教材分别为30%和28%的发行折扣计算,仅此一项安徽省新华书店一年即可获得至少2.2亿元的发行毛利。 危机:大蛋糕背后的利益格局 2002年6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全国现有562家出版社,2001年出版图书63.1亿册,总定价466.82亿元。其中课本有33.36亿册,总定价为174.55亿元,总册数、总定价分别是全行业的52.9%、37.39%。 业内人士指出,中小学教材的市场份额之大,超出常人想像! 独享这份丰厚的蛋糕,新华书店的日子自然衣食无忧。但面对蛋糕的诱惑,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或其他机构也试图分食。 对于新华书店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各地的教育系统。“因为教育系统有权啊,这权力包括用书目录审批权、推荐权,还有版本选择权、购进权。”一位业内人士说,在教材和与教材配套发行的教学辅助图书的发行竞争中,主动权一般掌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这使得教育系统的出版发行机构能够很方便地分享“肥田”中的硕果。 这位业内人士回忆,教委与新华书店之争在1993年曾达到高潮。当时从国家教育部门到地市县教育部门均三令五申,强调将教辅读物归口教育系统发行。与此同时,以发行教材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教育书店”、“教育服务部”、“劳动服务公司”等机构也应运而生。 直到1995年,战争的“领土之争”才划开界限,即中小学教材的争夺以新华书店向各地教委出让10%到15%的折扣而偃旗息鼓,而教学辅助用书则分流到集体或个体书商、教育部门以及出版社等发行渠道。 然而,新的中小学教材发行改革将给新华书店引来更多的“敌人”。 《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和《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规定,由政府做招标人,凡是具备出版发行资格、获得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国有控股发行单位,都可以参加中小学教材的发行。 在3省市试点招投标之前,邮政系统被认为是新华书店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浙江邮政局报刊发行局在邮政系统率先拿到出版物发行许可证。该局副局长吴迪克曾公开表示,在图书发行方面,邮政具有完善的自上而下的运输网、投递网,这是新华书店所没有的优势。只可惜,试点并没有选择浙江。 试点中,福建、安徽和重庆邮政局均参加了本省市中小学教材发行的投标,但均由于没有办理图书经营许可证而无法入围。 为此,2002年上半年,国家邮政局下发通知,要求各省(区、市)邮政局按照《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在当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图书经营许可证,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营业执照经营内容增项,取得图书批发及零售业务的经营权。 与此同时,在一次关于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政策的座谈会上,国家计委有关人士并没有否认将来向个体渠道开放的可能性。因为新华书店要进行股份制改革,民间资本可能以此间接分享中小学教材的发行利润。 改革:决策部门顾虑再三 无论是否情愿,新华书店正躺在一座正在融化的冰山上,因为新的形势并不仅仅是教育、邮政系统等部门之间利益的角逐,而是所有有资格的发行商都将跨入市场这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对于长期依赖中小学教材发行的新华书店来说,发行权的丧失,意味着难以想像的损失,因为绝大部分新华书店利润的70%来自中小学教材,多数乡镇书店更是达到了90%。 新华书店的另一压力来自于市场需求的减少。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入学人数逐年减少,同时,国家教委强调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生源的减少,考试科目、教学内容的删减等,都造成教材发行量下降。 但此时,新华书店的改革速度却跟不上市场的变化。 “我们确实在进行一些方面的改革,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的时间、内容等都不能确定。”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刘国辉说。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曾表示,新华书店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的能力,市场意识比较缺乏。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等到(中小学教材招投标)在全国铺开的时候,恐怕问题更多、更乱。”他说,出于对职工就业的考虑,新华书店的生存危机势必让决策部门斟酌再三。 对于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的下一步走向,新闻出版总署某官员回答得小心翼翼:“要求是2003年在全国铺开,但是由于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能会变化。因为新的政策还没有出台,所以现在应该说依然是这样要求的。” 从各方的言谈中,笔者了解到,决策部门顾虑重重:要为新华书店的改革争取时间,也就意味着将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中小学教材发行体制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