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利率市场化短期对普通消费者影响不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3日 14:51 北京青年报 | ||
人民银行确定利率改革三大原则-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2003年将保持利率、汇率政策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确定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本、外币利率政策的协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表示,近期要继续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稳定,同时,进一步优化利率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将在总结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中长期规划,研究进一步统一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政策和步骤,总结县以下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经验,促进农村金融稳定发展。 目前在农村部分地区试点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是否会是未来广大城市银行实行利率浮动的影子?记者就此采访了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易宪容。 他认为,目前农村信用社实行的存贷款利率浮动更多的是使中小企业找到融资途径,而银行又可利用存贷差获得利润。中国的农村信用社在全国银行体系中只占到2%至3%的份额,在农村中试点并不意味着此种模式将在城市中推广,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对普通消费者影响不大。 业内人士指出,《报告》中提出的利率市场化思路未来将加大银行间竞争力度。今年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浮动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基本上实行的是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共同提高。由于存款利率的提高,导致部分存款从国有银 行流向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浮动改革试点地区,至少有20%的资金从当地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流向农村信用社。 与此相反,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是降低贷款利率。专家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市场利率波动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否则只能扩大商业银行的风险。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利率市场化就是金融产品的价格竞争,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国有银行真正商业化经营的过程。 -供图/photocome -新闻背景: 利率市场化进程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 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王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