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储蓄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9.8万亿存款为何不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0日 13:0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综合报道

  今年1月末9.81万亿元的储蓄存款余额再创历史新高,“超储蓄”也成为众人关注的字眼。据统计,去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额比上年增长17.8%。而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500元,只比上年实际增长10%左右。居民储蓄的增速略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表明储蓄增量不仅来自居民和企业的增收,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居民的“超储蓄”。

  尽管“花明天的钱”已经成为相当多现代都市青年的消费理念,可是为什么老百姓把大把钱放在银行里就是不花?

  关注非收入制约因素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宋则:储蓄率居高不下,而消费支出却没有同比增长。可以说,除了提高收入,让老百姓手中有更多的钱外,排除非收入制约因素对刺激消费同样重要。

  非收入制约因素包括行业垄断、商业欺诈、信息不对称、流通存在问题、产品不对路、供给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等。比如,目前汽车消费颇为强劲,但是如果道路情况不改善,汽车使用过程中一些配套设施跟不上,汽车购买浪潮将会很快进入低谷。住房也面临同样问题,如果住宅治安状况差,购房税费繁多,买房卖房到处是陷阱和欺诈,自然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基本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现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如教育、医疗、住房等体制改革,都要从老百姓兜里掏钱,改革与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难怪老百姓说:“改革不到位,挣钱也不花。”因此,如果政府不在破除非收入制约因素上想办法,要想真正启动消费将会很困难。

  人均储蓄余额并不高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郭国庆: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并不高,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与同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水平也不高。

  另外,受城乡人口比重和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国储户结构与收入也不对称。人数最多的中小储户,拥有的存款并不多,而占储蓄账户总数20%的高收入阶层,其存款占总储蓄额的60%以上。因此,真正需要消费的人,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而真正有钱的人,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使用现有资本使财富增长,而不是先把手中的这桶金消费了。

  与社会制度直接相关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程为敏:中国人有钱不花并不是消费方式、消费心态存在问题。消费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的各项制度直接相关。随着中国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制度的改革,人们防御风险意识明显提高,正说明中国人的消费日趋理性。现在北京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教育投入需要三四十万元,相当于父母大半生的积蓄。如果再买房,就需要将近100万元!现在许多家庭节衣缩食,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还房款、攒学费。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人们还会觉得存钱是保障未来生活的好方式。

  各阶层储蓄目的各异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赵萍:经济学有一个倒U型理论,许多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研究发现,目前中国收入两极分化还处在上升阶段,即倒U型的前期,上升到一定阶段才可能下降。目前影响人们消费、储蓄、投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收入问题。中国储蓄率持续升高,就是因为收入的两极分化。

  从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三个阶层来看,低收入阶层与高收入阶层的经济实力差距悬殊。收入两极分化的过程中,三个阶层对储蓄、消费、投资的行为有较大差别。对高收入阶层来说,收入中用于日常消费的开支仅占很小一部分,更多钱是用来投资的。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投资渠道并不多,市场也不太好。对高收入者来说,他们资金的出路是一个问题。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很多人就只能选择将钱存在银行里。

  中国中等收入阶层,虽然还达不到美国中产阶级的水平,但从他们目前的消费状况看,日常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低收入者一般对自己未来预期较差。他们工作不稳定或正在失业,许多方面都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他们为了养老及生活有保障,即使有钱也尽量节约消费。

  另外,储蓄率高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有关。在新加坡、韩国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储蓄率也达到了40%至50%,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相当于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储蓄率的好几倍。

  两方面对症下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任兴洲:中国是个资金短缺的国家,当工业化进入中期的时候,企业和社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高,8.7万多亿元的居民储蓄可以说是社会的稳定器。如何用好这笔巨额资金?我认为,应针对导致储蓄率过高的原因,对症下药。一方面国家应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拓宽百姓消费和投资渠道,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提高信贷消费的比例,迎接新一轮消费的来临;另一方面,国家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信用体系的建立,增强居民投资渠道的规范和监管。

  如果2003年中国股市、期市等资本市场能够走出低谷,那么居民储蓄的资金将有所转移。今年中国将加强信用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信贷消费渠道,因此,2003年中国居民的高储蓄态势将依然存在,但增幅可能会有所回落。

  《国际金融报》(2003年02月20日第八版)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白色情人月 激情体验心跳感觉!
  30M任你邮送相册,免费试用抽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7650 情人节 射雕英雄
 
  新浪精彩短信


5元!激情男女宝典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林志炫] 单身情歌
[黄品源] 简单情歌
[莫文蔚] 电台情歌
[和弦] Butterfly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IBM笔记本电脑
  • IBM T30-I9C
  • IBM T30-86C
  •   风流男人的诱惑
  • 银色魅力性感香水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