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海归谁更胜任领导?两代企业家激烈交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6日 09:43 北京青年报 | ||
“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三届年会”上新老两代企业家激烈交锋 “内部选拔出来的领导者可能对企业更有感情,更会产生负责任的心理。”2月14日晚间,“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三届年会”上,经营管理大师柳传志抛出的话题主导了这届年会的第一次论坛———变革时代的领导力。 齐聚本届年会的企业精英,包括柳传志、陈东升等一批国企领袖,也有中银国际总裁李山、UT斯达康总裁吴鹰等一批海归新锐。“安然、世界通讯等一批企业的倒下,使得企业的领导力问题突显,”论坛组委会主席田源说。于是在“变革时代的领导力”这一主题下,本土领袖与海归精英在一系列敏感话题上激烈碰撞———包括如何提高领导人的能力、如何选择内部接班人、如何解决激励与退出。 接班人与空降兵 企业接班能否成功是决定领导力的关键。联想在交接班上的处理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企业家首先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其次仅有愿望不行,还要有能力。是什么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把所有能力合在一起,称为学习能力。”柳传志说,“再有就是先天的能力。”作为一名在实践中创出奇迹的管理大师,柳的思路更具中国特色———他说上述三条对于优秀企业家是必要的,联想的每一次变革突破,就是怎么从管理事到管理人,就是如何搭班子,带队伍。 “我比较认同柳总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中国的企业必须有企业的文化,随便外面空降一个兵过来,必须要经过我们社会环境形成的模子重新试一试,才有可能担当重任。”很快,一位与柳传志有同感的企业家———上海证大投资集团董事长戴志康支持柳的观点。 本土企业家的认同马上遭到海归派的阻击,最先发出不同声音的是出身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EMBA的新华信咨询公司董事长赵民:“我觉得柳总的很多看法有很多的制约条件和前提条件,我们国家经济转型18年,18年中又有17年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而有时间给你慢慢练,你可以犯很多的错误,可以慢慢改革,加入世贸以后,环境不允许你慢慢改,最大问题就是要解决怎么成功地引进空降兵,这反映了一个企业家的领导力。” -本土、海归之争实质是人才素质问题 事实上,海归与本土的选择是近年来国内企业界争执不休的问题,在网络经济衰退的两年多里,海归派的命运随之有些沉落,但在EMBA等名词人气不断上升之后,海归派的声浪又卷土重来。 当另一个源自西方且受西方影响很大的行业———投资银行的代表中银国际总裁李山发表观点时,这一轮交锋进入高潮。“我不是柳总说的从企业中提拔起来的人,我是一个空降部队,而且一来就当总裁。”刚刚做完中外运上市赶来的李山开场便如此直言,他说:“现在最强烈的感受是中外投行间的差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在证券、投资银行业的股比可以占33%,而且三年以后就会完全开放,我知道我们的对手有多么的强大。人才的挑战已摆在面前,要提供好的服务,中银国际没有很强的经验,原有员工的素质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靠制度激励人才 一场交锋的最终结果出人意料———大家在最后找到了共同点。 “我绝对不反对引进空降兵,因为在联想里面有大批的空降部队,但是我指的是一引进就当总裁,我不同意。因为引进的空降兵有不同的背景,大家没有一个共同的文化作为一个模子的话,这个事很难办,你可以修改这个模子,可以修改这个企业的文化,但是不能完全不尊重这个文化,这需要时间,所以,不可能一步到位当总裁。”柳传志又进一步表达了他的观点———并不是完全将空降兵拒之门外,他特别强调管理团队必须是群策群力,在于营造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李山也在另一个侧面阐述了同样的观点———“我觉得人才不是谁比谁强,很大的问题是激励机制问题,干好干坏是不一样的。” 认同同一观点的还有新华联集团董事长傅军,他说:“第一点是要营造企业的文化。企业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企业的主张是什么,大家认同的企业价值观是什么;第二就是打造一个领导班子,要靠一个团队;第三是要制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管理企业,靠领导者去管理是错误的,一定要靠制度去管理,必须制度第一,权力第二,没有这一条企业就不能规范。” 文/本报记者 张念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