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与老总前途--要权还是要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9日 09:24 经济展望 | ||
国企改革风起云涌 老总命运风雨飘摇 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针指引下,许多省市国企改革力度突然加大,一场类似“大跃进”的国资大面积退市运动席卷而来。继浙江省之后,江苏省宣布国有资本2年内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和中小企业;山东省准备在5年内完成这一目标;湖南省提出国企不论大小要一改到底;四川省甚至走得更远,将全面拷贝英国模式。深圳、青岛、南昌、武汉等城市也纷 市场进一步开放给企业扩张带来动力,也刺激了内部改制。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杠杆收购方式,被引进到许多中小国有企业的股权明晰过程中。即使由外来力量进行重组,仍然包含着管理层的利益考虑。一些经典的并购案中,管理层利益往往是主导成败的关键。雀巢收购蝶泉,由于未能照顾企业管理层和职工利益而受挫;TCL进行产业整合并谋求集团上市,其标志是管理层持股计划的顺利实现。 千载难逢而又稍纵即逝的机会摆在面前,国企老总可能忽然间患得患失起来,感觉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是眼睁睁将多年的苦心经营拱手相让,两手空空出局,还是与进入者激烈对抗,鱼死网破?抑或是抓住时机,彻底告别“低薪高职打工仔”的身份,一举蜕变为企业真正的主人?权与钱,鲜花与陷阱,现实与未来,种种心态与问题交织在一起,诱惑着同时也困扰着国企老总,情势显得格外地扑朔迷离。 绕不过的权与钱 困扰老总们的这些问题,不断地考验着中国企业家的智慧与耐力。有人成功了,但更多的是失败者,对权或者钱的过分执着最终使他们成为改革的垫脚石。“巨星殒落,商界哀之”的褚时健,从国家功臣到阶下囚相隔仅仅两年,当权力将要失去,他选择了钱。李经纬却恰恰相反,重权在握,他仍然渴望更大的权力。控制和贪财欲望把他推向了极端,迎接他的只有“猎枪”。 钱、权之争,其实质是人与人的冲突,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冲突。 外表光鲜照人、名利双收,实则孤寂无助的企业家,战战兢兢地活在剃刀边缘,内心深处充满了冲突。 最激烈的冲突 自身才华与企业命运的冲突。市场经济的赢家通吃,磨砺了企业家的过人才华与天赋。这是他一生的提炼和超越,也是成功的充要条件。而一旦才华自然或不自然地膨胀为自负,反而会化为捆绑企业前行的绳索,许多企业以及它们第一代创业型领导的“悲惨结局”就是最好的印证。要么是企业随着第一代领导的陨落而陨落,要么是他激起内、外部新生力量的强有力挑战,落得两败俱伤。对企业而言,“最深爱的人却伤我最深”。 现实与未来的冲突。年轻人说,“一万个美丽的未来也抵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企业家又该如何抉择?选择现在,就是放弃对企业的长远控制;选择未来,眼前的却如此诱人而难以抗拒。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改制的成败,乃至企业家的身家性命。 理想与诱惑的冲突。企业家都是善于敛财的人,否则企业不可能壮大。同时企业家又是有理想的人,否则企业难以长久。外面的世界铺满黄金,赚钱的机会比比皆是,是听任本欲放纵,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今天十分成功的联想集团,在其草创年代也干过倒彩电、卖大白菜的营生;某位自誉“在大雾中领跑的”IT界企业家在总结失败时说,“我很实际,又很理想化,是很入世的理想主义者”。其实,丈量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是每个企业家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一门功课。 老总与领导班子的冲突。即便是老总搞定了以上自身内心的冲突,还要直面与领导班子成员的冲突,尤其是当跟随多年的部下或无法抵御诱惑、或不能平和地化解冲突,“挥泪斩马谡”似的悲情多少让人有些伤感。企业转制中,利益分配、战略取向、个人得失等都在撩拨敏感的神经,制造紧张的空气。 转型企业与员工的冲突。国企转型中,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关部门会把员工安置视为标底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收购者将不计成本地全盘照收,他们总是会想方设法地躲避一部分责任。转型企业与员工的冲突,实际情况中往往表现为管理层与员工的矛盾、纠纷,甚至会激化为暴力事件或其他严重扰乱秩序的行为。 关键在控制与驾驭 年过六旬的三株老总吴炳新曾语重心长地对血气方刚的巨人史玉柱说:“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了,但能克制欲望的人却不多。”关键在控制与驾驭。控制对金钱、权力的欲望,驾驭冲突、驾驭自己的成功,这条船才能十年、二十年地航行下去,直至做成百年老店。撇开某些素质不高、穷奢极欲的暴发户,追求金钱对于大多数企业家而言,更多是出于对成功的本能向往。曾有人戏言,“男人没有权力就如同女人不会生孩子一样令人尴尬”。驾驭的快感更是挣脱金钱束缚之后的 奢侈。但是,成败系于驾驭、控制的尺度。 切换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长久以来,仕而优则商,商而优则仕,老总与官员的角色可随时“按需”切换,导致国企老总“官本位”情结根深蒂固。因此有些地方国企放开后,老总们最热切需要解答的两个问题,就是MBO方案和如何保留行政级别。然而从历史看,当初飞黄腾达靠的是剪刀差剪来的家当,并非哪个老总德性特别好,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历史的频道行将切换,思想频道随之切换的速度将直接决定老总出局与否以及出局的快慢。政治上要平衡,经济上要控制,以及把握两者之间切换的时空,企业家方能寻到突破的方向。 可能的突破口 相对控制。传统思维往往局限于强调数字——51%还是49%,为了1%闹得脸红脖子粗。企业组织架构的日趋扁平化,将彻底颠覆对传统路径的倚赖。个体控制将让位于团队领导,呆板的数字将让位于更具动态性的程度。麦肯锡有一个组织性结构平台,离开这个平台谁都干不了什么东西,一旦到了这个平台,就如虎添翼,它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此。组织架构的相对控制,使突破权与钱的束缚成为可能。 分而治之。鱼与熊掌令人难以取舍,但同时去追两只兔子,最后很可能是一无所获。于是,先追哪只取决于企业家对时势敏锐的判断,“该出手时就出手”。就连类似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回首来时路,都不无“罪恶感”地承认,当初为了保住企业的生存,曾不得不用过“走私品”。不同背景、不同阶段,突出矛盾自然不同,如何选择显而易见。 超越自我。有位地产大亨分析同时代的企业家,发现创业者有三种模式:在国营背景下创业;打着国营的背景干自己的事;自己创业。当时大批企业精英也都在第一种模式的阵营。时至今日,当年的佼佼者所剩无几。这位大亨不无得意地总结,尽管数次主动放弃股权和让渡经营权,使自己丧失了在财富榜上的显赫座次和国企老总的所谓头衔,但企业还是被牢牢掌握在手中,按照自己的意志在运作,且籍此还可调动更大数量级的资源。因为适时放弃,确保轻装上阵,使他总能走在曲线的前面。关键在于价值的实现途径与方式。放弃有时就是一种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