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华南金融中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4日 09:23 南方周末 | ||
谁是华南金融中心这个问题不应当总是处于模糊状态,即便是实行双中心制度,两地定位要明确,分工要合理,千万不要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本报记者 杨敏 实习记者 胡惠民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如何构建华南金融中心是广东金融界炙手可热的一个话题。 事实上,这本是一个老话题,早在1990年代中期,广东金融学界就为之展开过激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而现在之所以“老生常谈”,原因有二,一是适逢广东省“两会”——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和省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召开,它将决定广东以后5年甚至未来的发展基调,金融定位显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一是广州和深圳最近提出了各自的城市新定位,都欲成为华南的区域金融中心。 就此话题,本报采访了两名学者,一位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少波教授,一位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陆军教授。两者都对华南金融有很长时间的研究,其中前者是华南金融中心概念的首创者之一;后者是大名鼎鼎的长城金融研究所的华南负责人。 广、深的历史之争 南方周末:最近,广州与深圳都提出要做华南的金融中心,对此你们怎么看? 刘少波:这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在1990年代以前,广州作为广东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曾经毫无异议的是华南的金融中心,但在1990年代初和中期,珠江三角洲各中小城市,譬如东莞、顺德等市凭借灵活的制度,发展迅猛,相比之下,广州的发展速度慢了,造成凝聚力下降。 而此时,深圳市作为特区,有政策优势且毗邻香港,经济实力迅猛上升,地位很快崛起。特别是深圳证交所成立之后,由于有证券交易市场支撑,深圳的金融一时无人能及,成了一个注目点,并由此而生了深圳会否取代广州的问题。 有关这个问题,当时曾有一段时间引发过广东金融学界的热烈讨论,在广东省省委、省政府的召集下,1997年曾组织进行过专题讨论,会上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在此之后,华南金融中心到底建在哪里,就一直处在模糊状态,其实当时有人曾提过一个折中的办法,穗深共建华南金融中心,但由于没办法有效协调,后来不了了之。 陆军:有关穗、深的金融中心之争由来已久,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起点,深圳的金融业迅猛发展,并由于政策的倾斜,快速崛起,与此同时,广州则显得无所作为,颇为落寞。 但近几年来,形势又开始变化了,一是自2000年停发新股,且创业板迟迟未决以来,深圳的资本市场陷入停滞状态,深圳的金融变得不如以前了;二是自1998年以来,广州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在实施“小变、中变、大变”之后,城市的基础设施等都大幅改观,更重要的变化是,经济辐射能力增强,珠江三角洲对其的认同感开始与日俱增。 南方周末:依你们看来,广、深两地哪里更具有优势? 刘少波:这个我最好不作评说,先看一看成为金融中心的条件,所谓金融中心,一般是指拥有一个健全的金融机构网络,能提供各种有效服务的金融市场,是资金往来的交汇点和资金的集散地。具体而言,它需要几个主要的支撑:资金的集散中心———更广义地说是金融资源中心;金融交易中心;金融机构的积聚中心;足够的金融创新能力;金融的服务和监管中心。 从这些条件来看,在华南区域,广州的优势要明显一些,比如经济总量,比如金融监管机构,人总行的分行设在广州,比如说,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分行也设在广州。 当然,从资本市场上来看,深圳有证券交易所,另外,金融机构的总量和从业人员也有优势,且仍有政策优势,比如可享受15%的所得税。但问题是,这些优势还能保持多久? 从凝聚力、带动力来看,事实上,广州已经是一个区域金融中心,只是层次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 陆军:我不好作具体的比较,广东的重大信贷项目都是在广州决策,这是广州的优势,再从经济总量、存贷款数量来看,广州要强过深圳;另外,从辐射能力、带动能力来看,与深圳相比,广州与珠三角洲其他城市的关系要密切一些,当然深圳最大的掣肘可能要数缺乏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当然,深圳也有很多优势,比如人才,比如机制灵活,比如资本市场。 从历史看,金融中心地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展的,此消彼长的。 华南亟须构建金融中心 南方周末:为什么华南金融中心定位明确已是燃眉之急? 刘少波:从深层次视角看,这是未来华南经济圈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广东经济已经从当初“前店后厂”、“三来一补”的低级层次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已经进入整合资源的新阶段。珠三角已经进入要依赖自己内部创新、依赖自主知识产权、自身创造原动力的新时代。新时代需要一个中心做龙头,需要一个中枢神经来配置资源。这个中心首先必须是金融中心。在争夺金融这个未来经济制高点方面,上海已经走在广东前面。 陆军:中国已经形成三大区域经济圈:京津唐环渤海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其经济总量占据中国80%以上。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催生区域金融中心,更需要高效金融服务促进经济质的飞跃。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环渤海圈有北京作为金融中心,长三角有上海作为金融中心,但是,作为占全国GDP1/8、存贷款余额11%的金融大省,广东竟然没有一个定位明确、能够参与国内甚至国际“华山论剑”的金融核心城市。华南金融中心要建在哪里如果还搞不清楚,怎样与人家比?中央与地方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一个强大高效,在国际上有相当地位的区域性的华南金融中心或者华南国际金融中心,对新世纪整个华南经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广东省政府要从广东国投破产的阴影中走出来,不能“谈金色变”,要有破有立,要有所作为。 南方周末:金融中心哪种界定适合广东? 刘少波:金融中心按不同标准有不同分类。就范围而言提法有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我个人倾向于广州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即华南国际金融中心。这样定位更高一点。广州不能视野太窄,要适应金融全球化趋势。 陆军:金融中心可以分为自然形成金融中心与人为建造金融中心,在岸金融中心与离岸金融中心等。伦敦与纽约是经济发展催生,而开曼群岛与百慕大凭借特殊税收状态成金融中心。纽约、伦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都是历史自然形成,华南金融中心也应该是一个自然过程。目前提区域性华南金融中心比较合适。 南方周末: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显著特征与形成条件? 刘少波:区域金融中心必须是区域金融资源的集散中心,是资金集散中心,金融交易中心,金融产品中心,金融机构聚集中心,金融创新源泉中心,金融服务中心,金融监管中心。从“生存路径”看,目前国内金融中心城市的形成不是完全市场化,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政策导向型。政府可以决定把黄金交易中心放在哪里,把外汇交易中心放在哪里。有关金融的很多方面要通过审批。 陆军:金融中心和地方政府的努力程度及其效果关系很大。地方体制改革力度与深度也是重要因素。比如,广州东华实业1987年就发行内部股票,比深发展还要早,却迟至2001年3月才发行上市。广州以前有华南期货交易所,也未能保住。金融中心形成要素还包括地理位置、人才与基础设施、税收环境、金融机构品种多样化、金融工具品种多样化,还有政府的高效服务。就政府服务这一点而言,广东整体与上海相比有差距。 南方周末:华南金融中心定位不明,对整个华南经济未来走向有什么影响? 刘少波:计划经济条件下金融仅仅是一个政策工具、结算工具。而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看金融资源配置,金融资源配置决定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的配置。或者说资金流决定物质流与人力资源流。金融中心定位模糊,互相争夺金融资源,极有可能导致整个经济区域金融发展缓慢,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陆军:经济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强大高效的金融中心。资金融通方便快捷,就会带来机构、信息、客户,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就业。反之,资金融通渠道不畅,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经济发展就受阻,经济想上一个新台阶难度更大。现在广东金融改革力度不够,与近年经济亮色不断的江苏、浙江两省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江阴、常熟、张家港三地农村信用社已经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浙江民营资本入股商业银行也如火如荼。 广、深需要的合作与分工 南方周末:在一个经济区域之内,可不可以建立两个区域金融中心,国际上有无先例? 刘少波:在一个并不太大的区域里,经济是一个整体,却建两个大而全的金融中心,并不现实。 陆军:要看经济区域总量与经济区域的具体情况来界定。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特点,比如在欧洲,相距很近的就有法兰克福、卢森堡、阿姆斯特丹,但各自的定位分工有所不同。 南方周末:既然构建华南的金融中心如此重要,那么,在目前的格局下,该如何来运作呢? 刘少波:华南金融中心的提法不能总是处于模糊状态,我认为最好是要么甲要么乙,即便是实行双中心制度,也要有主辅之分,广州与深圳都要搞好,但其功能定位要明晰,讲究市场细分,什么功能放在广州,什么功能放在深圳,我个人认为,广州应该是主体、深圳可以作为分中心。 当然,要看国家整体金融布局。 陆军:在目前的格局下,我想重要的,不是分出孰优孰劣,不是要争个高下之别,而是相互配合,取长取短。要做到这点,需要两地定位明确,分工要合理,千万不要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以我个人观点,广州可以先发展银行业市场,搞银团贷款中心、信用卡中心、票据交换中心。还可以从保险、从基金管理、从场外市场入手。而深圳则偏重于资本市场,以及与毗邻的香港紧密协作,利用香港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充当粤港澳经济合作区的桥头堡。 附录:两地政要语录 南方周末 2003-01-23 11:18:31 林树森(广东省省委常委、广州市市委书记、市长): 华南金融中心就是广州 广州现在就是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这点毫无异议,无论是从金融机构的数量来看还是从金融实力来看。去年广州的人民币存款就有7000多亿,若包括外币超过8000多亿,贷款5000多亿。在全国大城市中,广州的经济总量全国排第三。广州本地的金融机构不仅为广州服务,还为珠三角服务。目前,广州的资金总量、经济总量也都比深圳大。 为什么会提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这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证券交易所当初开始搞实验,选择了在深圳特区来做,历史上就把证券交易所放在深圳,金融中心证券业是很关键,但是广州现在也有很多证券机构。(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人认为提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更准确。你也可以把这两个城市看成一个城市,广州从东到西有一两百公里,广州到深圳也就100多公里,提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没有什么毛病。 于幼军(广东省省委常委、深圳市市长): 深圳可成为经济金融中心 广州、深圳是广东省的两个中心城市,确切地说是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区域性中心”,有几个就是几个,不必局限于1个,不能因广州是“中心”,深圳就不能成为“中心”,也不能因深圳是“中心”,广州就成不了“中心”。 深圳可以成为经济、金融中心,拥有几大优势,如全国有两大证券交易市场,一个在上海,另一个就在深圳;目前,深圳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同时,几年来深圳与香港在证券、保险、银行、基金等方面紧密合作,业务往来频繁,这无形中就等于延伸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 节选自在广东省两会期间的答记者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