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人事变迁与深层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2日 12:53 《财经》杂志 | ||
[财经观察] “党政分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写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政资分开”于1993年底成为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目标。然而,惟有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之后,两个“分开”的任务才有可能在未来国资委的框架下得以实现 胡舒立/文 春节前夕,距十届人大召开还有月余,媒体已经在接二连三地透露政府机构改革的各种版本。虽然一切都在未定之天,而且公开登出来的各种说法仍然很不完整不清楚,不过,作为即将来临的机构变革的舆论热身,已经是相当活跃充分。 热身之后就要想,这番可能的机构变革的要义究竟何在?于具体利益相关者,机构调动、个人安排可以理解地最为重要,但大多数人不可能也不应当仅仅为好奇心所左右,把兴趣集中在未来的所谓“高层人事安排”上。更关键的是此番机构改革的实质——除了机构名称、人事任免的变化,新一轮机构改革是否能成为落实中共十六大精神的一次真正的深层次改革? 在这里,最值得关注、因而具有标识意义的,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资委)的组建。 种种分析认为,按十六大确定的方针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是今年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国的现有国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是一种“五龙治水”的局面,亦即大型企业工委或金融工委行使选择经营者的职能,财政部行使收益及产权变更管理职能,而国家经贸委、计委、劳动部分别行使技改投资的审批、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及企业工资总额的审批。按分管职能分工,还有可能涉及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其它政府部门,所以甚至有“九龙治水”之说。 “五龙”或“九龙”治水,导致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种种弊端,而此次中共十六大提出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正是要将“多龙”合为“一龙”。在中央政府的层面,酝酿中的国资委将成为未来管理国有资产的惟一“真龙”。而到了地方,按分级行使产权的原则,也会建立起相应的高效的国资管理机制。在这里,诸“龙”归一看似头绪繁多,牵涉方方面面,其实最具实质意义、最困难的改革只有一个,就是“管人”与“管物”的统一。这是真正的“党政分开”的革命性变革,只要切实迈出关键性一步,就是福及国企改革长远的大动作! 中国改革20多年,国企改革也进行了20多年。随着改革的深化,大中型国企的改革被一次次提上主要议事日程,经济学家们提得最多最尖锐的问题,就是要改由党的组织部选派企业干部为出资人从市场上选拔企业管理者。然而,在实践中,这一建议始终未被接受。其实,屡受诟病的“五龙”或“九龙”治水,其余的“龙”只是政府系列的计划或准计划传统,最主要的“龙”亦即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任免权,其机制已经跨出政府而属党中央机关,大型企业或金融工委的全称应为“中共中央大型企业(或金融)工作委员会”。在两个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前,相应的职能则属于组织部。按照这种管理系列,国有工业或金融企业领导只能被视为部、局、处级干部,按相应的标准选择和任用,根本无法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聘用。体制及意识形态障碍在前,其负面影响既深且广,不仅影响国企改革深入,影响中国经理人市场形成,而且影响了党的干部队伍本身的健康。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自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国一些地方省市,如深圳、上海、辽宁和吉林,已自行进行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验。《财经》不久前曾派出记者对四地的实验进行调查(参见本刊2002年11月20日号封面报道《10万亿国资走向》),注意到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但也发现在相应的改革实践中,最大难点正是在如何协调“管人”与“管物”的体制性分离。辽宁采取工委与国资委一套班子联署办公的办法,而吉林采用决策会议,可谓大胆实践。而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则是多年实践基础上的重要突破。目前正酝酿的国资委如能真按十六大提出的原则进行组建,进而在统一管人管物的新机构中按出资人的身份以市场原则进行管理,不再有国企领导人的“部、局、处级”一说,无疑将是中国国企改革进程中的重大腾跃。 “党政分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写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政资分开”于1993年底成为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目标。然而,惟有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之后,两个“分开”的任务才有可能在未来国资委的框架下得以实现。国资委的成立实在是衔历史之重托,人们当有殷殷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