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透视:对日贸易缘何两年顺差后重拾逆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18日 14:57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七日电 中新社记者王进昌 最新资料显示,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去年达到了六千二百零七点九亿美元的历史高位,比上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点八,并且实现了三百零三点五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去年中国外贸形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发展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的百分之八十五点二是与十大贸易伙伴发生的。其中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高达一千零一十九点一亿美元。换句话说,中国每做六美元的国际买卖,就差不多有一美元是与日本做的。在中日贸易总值中,中国对日本出口四百八十四点四亿美元,进口为五百三十四点七亿美元,这意味着中日贸易在经历了连续两年顺差后重拾逆差。 中日贸易重拾逆差与去年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经济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有所增强,国际物流向中国倾斜成为必然的趋势。日本与中国有着传统的贸易关系,在地域上又占优势,所以在扩大对中国出口方面抢得了先机。在国内方面,在加入WTO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扩大,去年中国GDP突破十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如果没有与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良好的贸易关系,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中国经济不可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超过五百亿美元大关,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三万四千一百七十一家,都创了历史新高。包括日商在内的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及技术往往来自国外,这当然要造成进口的大量增加。 国内需求的激增是中国自日本进口扩大的直接拉动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曾形成中国从日本进口的“黄金时期”。大量的日本电器、工程机械、精密仪器等涌入中国市场,造成巨大的贸易逆差。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企业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不断缩小,中国甚至还出现过顺差。去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布局调整,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步伐加快,日本对华投资也大量增加。伴随着对华投资的增加,日本与中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电机电气设备、优质钢铁、化学纤维等传统对华贸易优势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设在中国工厂,而工厂的产品则相当部分在中国销售。这样中国进口肯定要大于出口,由国内需求增加导致的贸易逆差也就产生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关税的大幅度下调也是中国自日进口扩大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汽车进口引人注目。据统计,去年一至十一月,中国从日本进口的陆路交通工具增长了百分之七十四点八,其中汽车进口金额达二十四亿美元,实现近百分之百的增长。今年,中国又加快了下调关税的步伐,一百多种产品实现了零关税,其中照相机、IT产品等恰是日本的强项。因此可以预料,中国自日进口今年还将保持升势。 日本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从中国进口商品相对减少,从而导致两国贸易不平衡的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国内经济低迷,需求不振,日本当局频繁制定对中国商品的歧视性规定,以求降低中国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平心而论,日本总体关税水平属于较低水平,所以,对中国贸易壁垒主要是以非关税壁垒形式出现的。如借口环保标准、卫生标准等不公平地对中国商品进行限制,甚至动用媒体污蔑中国食品有毒,致使中国传统对日出口商品鳗鱼、菠菜等出口锐减。去年四月日本当局公布的对中国菠菜中农药残留的检验标准竟然严于本国标准十倍,这是典型的技术壁垒,对两国贸易将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两国人民有着进行贸易的悠久历史。总体来看,中国与日本贸易还是比较正常的。随着中国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国内需求肯定会不断增加,中国鼓励外商投资政策的长期性及投资环境的改善也将为双边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有关人士应从中日贸易大局出发,促进两贸易的良性发展,这才是符合两国人民长远利益的明智之举。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