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部委调整第二波:大计委 国资委 商业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6日 14:3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2003年1月2日,权威消息渠道透露,与中国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的几个部委调整的最终方案正在研究之中,此次调整涉及国家计委、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和正在构建中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 可能的方案是:国家计委在吸收国家经贸委技改投资的职能后,壮大成一个名称、机构,职能全新的“国家发展委员会”或“国家改革发展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在中 不过,像既住许多“研究中”的方案那样,在尘埃落定之前,一切部得拭目以待。 大计委? “计委今年两会后肯定会壮大成新计委。”1月2日,国家计委的一位官员说。 这位官员称,国家计委将把经贸委技改投资这一块职能“拿过来”,从而变为名称、机构、职能全新的“国家发展委员会”或“国家改革发展委员会”。 “经贸委以前只是我们计委的生产处,后来才独立出去的,现在计委再拿过来,很正常。这正叫‘天下大事,分久必合’。”这位官员解释道。 在这位官员看来,计委管基础建设投资,经贸委管技改投资,计委完全可以把技改投资兼起来,这样,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要是两个部门再都管投资,很可能继续造成资金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然而,国家经贸委的官员们并不这样认为。“微观的企业技改投资我们更懂。”经贸委的一位官员谈起调整之事也表示:“计委这个部委这几年工作确实有所作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以前曾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对经贸委有着“特殊的感情”。1月2日晚,记者向他求证国家计委与经贸委职能调整事宜,陈表示对具体细节无可奉告。 但国家计委的那位官员分析道,计委应该加大宏观方面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权力,而不是单纯的行政权。 该官员预计,随着政府进一步向“有限政府”转变,进一步转变政府的职能,计委不会是一般人所设想的“强权”部委,而这,正是政府机构改革取得成效的表现之一。 商业部? 有知情官员告诉记者:“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外经贸部合并,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这位官员对此显然不愿多谈。他对记者说:“你要想了解具体调整的情况,你去找中央编办吧!” 1月2日,经贸委新闻宣传处处长邓小清接受采访时说:“合并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领导也没给我们传达。” 而经贸委另一位处长说:“我们都不知道机构改革到底怎么改。”这位处长已经调换处室10多天了,但新的名片至今没有去印。 这位官员承认:这几天,同事间都在讨论“这个事”。有两点已经从众多说法不一的猜测中凸现:一是技改投资很有可能给国家计委;二是经贸委管国有企业的这一块,可能给马上就要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由此一个顺理成章的逻辑是:经贸委剥离上述两大块后,“国家经贸委将逐步过渡到主管工业的部委”。 但国务院体改办一位正局级官员正在参与此次国家有关部委机构改革工作,他称上述“想法”自有其合理之处:“我国早巳经加入世贸,以后中国市场完全地和全球市场融为一体,我国还有内贸外贸之分吗?”他透露,经贸委和对外经贸部肯定要并在一起,名称是不是叫“商业部”还很难说,但这个部委干的是“商业部”应该干的事。 “外贸内贸成一贸,同一职能不能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来行使,这是本次部委调整预先规定的。”这位官员说。 经贸委的演变 国家经贸委一位处长介绍说,国家经贸委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产物。 1998年的机构改革,成立委管国家局,明确规定这些委管国家局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只负责行业的行政管理,而且出台的行业管理政策要以国家经贸委的名义发布。 2000年国务院再次对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进行改革,撤消国内贸易、机械工业、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等9个委管国家局进行机构改革,撤消其有关行政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撤消委管国家局所属事业单位,10个综合性行业协会由国家经贸委负责联系。 国家经贸委的政府管理职能配置涉及国民经济运行、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经营、重要工业品的进出口管理、工业行业规划、贸易市场管理等诸多领域,从根本上取代了以原国家计经委为中心,各部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计划经济体制。 但是在经贸委内部看来,这种“大经贸”的做法其实并未给经贸委带来真正的实惠。经贸委内部官员说,并进来的各行业协会不但统不起来,还背上了一个不小的包袱。 一种颇具代表性的看法是按照国家经贸委的这种“大综合”式管理模式发展下去,就是日本的通产省,合并工业部后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外经贸部了。 有相关部委的官员称,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外经贸部在对外贸易管理、外国投资管理和国外经济技术合作这三块主要管理职能方面还有待改善。 这位官员举例说,西方某些国家的国外经济技术合作交由外交部牵头负责,外国投资促进由半官方的投资促进机构提供服务,一些原有的对外贸易部门也与工业部门合并。 在此形势下,国内个别地方的外经贸委已经开始另打小算盘,仿效国外建立吸引外国投资的投资促进局模式,改名换姓地将地方外经贸委的工作职能向吸引外国投资、促进本地外资企业发展方向倾斜,以争得生存空间。 国资委难“独立”? 在部委调整中,另一个引入注目的机构是构建中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陈清泰透露,2003年,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大会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者其他名称)将正式组建。 中共十六大决定组建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 李保民,国务院体改办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的党委书记、副所长。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创建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表达即来自于体改办承担的一项同名课题,李是此课题的参与者;另一位是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研究员,他是国务院交办的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总报告的具体负责人,张文魁说,国务院明示报告要涉及到“可操作性”的层次。 李保民和张文魁接受采访时称,新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管资产、人、事,将成为10万亿国资的真正东家。 而在此前,中国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一直由9个部门分割行使,其中主要的5个部门被喻为“五龙冶水”:其中财政部行使收益及产权变更管理职能;大企业工委或金融工委行使选择经营者的职能;国家经贸委行使重大投资、技改投资的审批及产业政策的制定、国企的破产重组兼并改制等职能;国家计委行使基本建设投资管理职能;劳动部则负责审批企业工资总额。 张文魁说,国资委将会把这几条龙管理国有企业的一些职能并合过来。张同时纠正了一种说法:国资委并不是兼并国家经贸委等相关部委,我们的提法是在原中央企业工委的基础上,调整经贸委等相关部门的职能,这些部门的机构、人员、职能由此“会有大的变化”,国资委因而诞生。但同时,比如社保等工作,国资委仍需与劳动部相协调。 两人都对国资委寄予最理想化的设计:国资委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并不是把目前各部门分散的权力拼凑在一个部门集中行使,而是重在机构创新。国资委应是政府序列外的特殊法人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而不像以前的国有资产管理局,属国务院直属的政府机构。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国资委不是政府机构,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不再直接管企业,从而达到政资分开的理想效果。事业单位性质还使国资委具有灵活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制度。 张文魁还对国资委进一步细化:它应是一个实体委员会,不是由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委员会的委员们民主决议,就像公司的董事会一样。委员会的各内设司局只是委员会的咨询机构,区别于国家部委的司局,是不能向下面发“红头文件”的,没有行政权。 张在国务院提交的报告中还提出了另一个概念——“行政实体部局”。 2002年12月27日,国务院体改办一位参与国资委组建工作的正局级官员非常肯定地向记者表示:国资委将是国务院一个新的直接组成部委。他称,至今没有从官方听到一点国资委是事业单位的说法。他还透露,国资委将在2003年的“两会”后组建。 重在职能调整 “这次国家部委的机构改革重在职能的调整,同一职能不再有多个部门行使,因此是一次有关部委的调整、重组及整合,而不是1998年那样的机构撤并;并且将采用稳健的而非一刀切的方式。”国务院体改办的这位正局级官员说。 事实上,正在展开的有关部委的调整,的确是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的巩固与深化。“这次要动的部委,都是1998年机构改革涉及到的。”张文魁说。 当时,新上任的朱镕基总理挥舞改革利斧,将10个专业部委并入国家经贸委,变成内贸局等10个国家局,而目前,这10个局除了烟草局外,其他都再次变为行业协会组织。 “当时这样做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所必须的。”国务院体改办那位正局级的官员表示,“1998年时重在一个‘撤’字,而现在更重在一个‘并’字,即同一职能不再由多个部门行使。” 这位官员还表示,2003年将进行的机构改革并不是因为新一届中央政府的上台才开展的,“无论谁执政这都必须要做的”。 国家计委的一位研究员分析道,新一届政府所推动的此次改革,会更加稳健。改革将是静悄悄的,让人们感到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自然而然。 “1998年的机构改革,人和机构的确是在强大的推动力下减了下来,但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一个处有的减得只剩下三五个人,工作根本忙不过来,事也随之减了下来,并且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而现在,并不是为了减机构而减机构,是为了调整政府职能而撤并机构,自然要稳健多了。”这位官员最后说。 作者:秦岭 杨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