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刻录厦门工业年轮(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3日 09:31 北京青年报 | ||
范海涛 以下为北京青年报年终专稿《中国经济版图的变迁一个企业与一座城市的命运》之厦门: -厦门的成长与困惑 厦门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力平说,从城市微观学来看,企业和城市的发展是有一定联系的。在贸易自由化和要素流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与企业是互动的,只有城市的定位和企业的定位相符合,一个城市才能把外来资本的流动要素留住。 其实对于招商引资竞争日益激烈的城市而言,留住外资已经上升到比吸引外资更重要的位置。对于厦门这个工业基础本来十分薄弱的城市,柯达这样的大型生产企业一旦落成便扎下根来难以流动。精细化工领域是厦门传统的工业三大支柱之一,柯达这个“难以流动的资本要素的到来”使此阵容更加强大。 厦门市副市长黄菱说,目前厦门市有3500家三资企业,其中制造业占59.7%,房地产为28.6%,商贸业约为8%。厦门工业型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已经形成。而厦门的总产值中84%的贡献来源于三资企业,出口60%的贡献来自于三资企业,而税收则有约30%来自于三资企业。 现在全球1000家大型跨国公司有29家已落户厦门,厦门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无疑也兴建了自己的工业体系。现在的厦门工业从以轻工、食品为主,逐步向大型、资本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项目转化,截止到2001年,厦门完成工业总产值88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8%,直接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 然而,厦门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历着阵痛。从2001年上半年起到2002年年末,厦门吸引外商投资的速度开始下降,以内销为目的的一般制造型工业开始放慢了在厦门等相对成本较高的地区的投资步伐,导致了一般性加工型项目的减少。 黄菱告诉记者,厦门的地理位置并不是很好,外商投资首先要考虑内销的成本,而厦门尽管有港口优势,但是内陆运输并不占优,导致了外资进入的放缓,同时,作为经济特区时享受的种种优惠政策逐渐模糊。在厦门北部,有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上海引资的辐射能力已经到了苏杭。而厦门的南部深圳的高科技定位也使它仍然保持引资的优势。而厦门,目前只是保持了对台资的吸引度。 在引资竞争激烈的后外资时代,像柯达这样的全球五百强企业,不但成为厦门工业经济的一个典型符号,也是现在观察中外资企业在当地生存的标尺,对于生根型的工业企业,厦门的眼神依然充满企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