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寻找新健力宝魔方(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3日 09:19 北京青年报 | ||
植万禄 段钢 以下为北京青年报年终专稿《中国经济版图的变迁一个企业与一座城市的命运》之三水: 健力宝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可以同“两乐”作一番抗争的品牌,其率先提出运动型饮料 在“两乐”和国内其他饮料巨头的夹击下,曾连续10年处于国内饮料行业第一位的健力宝,今天的产量不仅落后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娃哈哈非常可乐,甚至从很多大城市中的大商场的货架上消失了。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健力宝的健康发展?用三水市市委书记蒋顺威的话说是体制问题:“身子在市场,头在政府,不能灵活应变,缺乏创新。” 据说,改制前的健力宝,89%的员工都是三水本地人,骨干更是清一色的三水人,而且学历普遍不高,中层干部平均学历不到初中,且对“外地人”进入管理层有一定的排斥。一位三水官员向媒体透露说,为了完成就业率,三水市历年来一直有一项要求,就是健力宝的员工必须保证三水人占到45%的比例。一位健力宝核心层人士说:“政府在企业安插人事的结果,是使有裙带关系的三水人成了健力宝的主要中层骨干。”这样的人文环境不仅使健力宝集团更像一个不是家族的家族企业,而且导致企业内部的许多重大问题悬而不决。(早在1992年,健力宝前老总李经纬即提出健力宝集团“最大的危机是人才的危机”,提倡“黑板式干部”能上能下,但是直到被收购的那一天,健力宝的管理队伍、销售队伍仍是原班人马。1995年,李经纬还曾设计23个中层干部职位计划向全国招标,结果遭到来自管理团队的集体反对而以流产告终。) 阻碍健力宝更上一层楼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政府的放养政策下,健力宝的内部人控制了健力宝。 据《南方周末》披露,健力宝上市的机遇曾经有多次,最早的一次在1993年,健力宝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上市企业名单,但到1997年最终不了了之,原因是“当时健力宝总裁李经纬个人的决心很大,甚至请了香港的百富勤准备在H股上市,佛山、广东都批了,但后来却因为几个副手的反对而不了了之,因为他们当时没有香港居民身份,没办法在香港买到股票”。而另一次,是在2000年5月到2001年的一年间,《财经》杂志披露说,当时由广东证券设计了几十种方案,最后方案中对高级管理者有股份安排,每个人大致都在5%以下,以现金购买,但是部分由于健力宝管理层的原因,这个方案最终流产。可见内部人控制之严重。 凡此种种,促使三水市政府在2001年八九月间决定马上卖掉健力宝,以重新焕发健力宝的生机与活力。 在健力宝大股东三水市政府的主导下,被外界称为资本高手的张海于2002年1月入主健力宝,并很快完成了健力宝的改制工作,宣布进军健康产业,并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健康饮料品牌“第五季”。三水市政府期望这次转制能够像此前三水市的另一个大企业强力啤酒一样迅速走出颓势:强力啤酒卖给青岛啤酒后,在转制第二年,使得走在破产边缘的企业取得了几百万元的利润。 如果仅从数字上看转制的成效,三水市政府的希望没有落空,在新体制的打磨下,健力宝多年的铜锈很快被擦去,并开始重新变得光彩照人:据统计,至今年11月,健力宝共实现利润总额达1.5亿元,上缴各种税金3.5亿元,预计今年全年的销售额将比去年上升20%,而明年的目标销售有望更上一层楼,比今年上升50%。李贻伟称,由于“健力宝”的贡献,今年三水市全年的GDP将增长17.2%,大概超过100亿元。这就是说,健力宝又重新成为拉动三水经济的三水众多企业中的一员。 -三水需要健力宝重新领跑 即使健力宝的魔力真的由于新体制的擦拭而被还原,三水市政府也不会就此止步。市长李贻伟告诉记者,一个健力宝对三水不够,三水需要更多的健力宝。 李贻伟透露,去年健力宝在三水财政中所占权重为12%,今年估计只有7%强,健力宝在三水经济中的权重明显下降。 三水市政府提供的一组数字表明,在1997年到2001年的5年间,三水GDP平均每年增长了14.1%,工业总产值平均递增13.2%,但是在三水经济以超过中国GDP增长速度前进的同时,健力宝的产值却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基本上是原地踏步,在2001年还出现了大滑坡(比往年少了1亿多),而其利润的滑落更为惊人。资料显示,在1997年,健力宝的利润为3.7682亿元,1999年为2.2805亿元,而到了2001年,却只有2350万元,只是1997年的1/16。这意味着,在1997年至2001年的5年间,健力宝已经失去对三水经济的拉动作用,并开始拖三水经济发展的后腿,三水经济正在由其他企业拉动实现快速增长。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