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1世纪 > 正文
上海客之一:上海辐射带的致命诱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29日 21:4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封景

  上海报道

  聚合力

  老北京,大上海。

  讲到上海,人们总是很自然地加上一个“大”字。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大上海”一词冲口而出,构起的联翩浮想,是陆家嘴林立的摩天高楼,是灯火流转的外滩景象,是30年代的洋楼里弄,是淮海路上的霓虹灯光。

  然而在上海区域发展蓝图中,“大上海”一词被赋予的,完全是一种崭新的概念。

  它不仅仅是人口900多万、面积6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这个目标,在过去10年业已完成。现实表明,今天的上海,正在高速向周边郊县扩展。

  也不仅仅是人口1600多万,半径50公里的上海大都市区——建设这样一个面积6000平方公里,囊括周边区县以及海港新城的城乡一体化大都市区,是上海市政府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

  在未来的10年,上海城区将通过磁悬浮或高速轻轨,上揽苏州、下接嘉兴,把苏州、嘉兴大都市圈纳入上海的经济领域,形成一个半径100公里,人口2500多万的“大上海都市圈”。

  然而,这还不够大,还没有穷尽“大上海”的未来图景。在国家层面上,未来“大上海”经济区域的概念将和“长三角”的概念重叠。彼时,上海大都市带将进一步外拓,北牵常、宁,南连杭、甬,绵延而有江、浙两省的大部分地区。东部中国将出现一只巨凤,上海大都市圈是凤头、南京、杭州大都市圈是南北两翼。凤起之处,正是东西南北绵延300公里不绝的大上海国际性都市连绵带,或称长三角都市连绵带。

  新机遇

  上海700年前设“县”,1927年改称“市”,隶属江苏松江,1930年与江苏省脱离,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划。自上世纪20年代被辟为重要的通商口岸,上海的商贸、金融飞速发展,上世纪30年代后期盛极一时,身居亚洲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与伦敦、纽约这些世界顶级城市遥相呼应,被誉为“亚洲的纽约,东方的巴黎”。

  上海市政府特邀决策咨询专家诸大建教授告诉记者,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1940年间,在国家以生产为先导的整体政策环境下,上海渐渐退化成一个工业性的城市,它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随之下降,虽然经过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恢复性发展,但上海仍然没有达到它在国际上曾有过的地位。

  申博成功,世界的目光再一次投注到这颗东方的明珠城市。70年后的今天,借世博拉动力,上海能否在世界坐标图上找回它昔日曾有的位置?

  2002年12月,16大归来的上海市长陈良宇会见“十六大精神上海宣讲团”成员时宣布,上海下一步的目标是建设世界级城市,未来20到30年,上海要努力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但仅仅依托上海自身的力量,这个目标是无法实现的。经济学界认为,世界城市的魅力核心并不在于城市本身,而在于世界城市所能影响和辐射的广阔市场。

  都市群

  1957,一个名叫戈特曼的法国地理学家提出了“大都市连绵带”的概念,学术上的解释是“巨大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当时西方学术界开列的世界6大都市连绵带中,中国的长三角地区位居其一。

  排在上海之前的“五大”,代表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巅峰力量,分别是:以纽约为核心、从波士顿蔓延到华盛顿的大纽约城市群;以多伦多、芝加哥为双核结构的美、加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核心、横贯横滨至大阪的大东京城市群;以及以伦敦为核心、连绵至曼彻斯特的英国城市群;此外,还有以阿姆斯特丹、鲁尔区和巴黎为核心的西北欧城市群。

  目前,以上述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已然成为其所在国的经济命脉。以大纽约城市群为例,它在美国版图上仅占1/918的面积,却聚集了全国1/11的人口,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中,这一地区就占去1/3。而日本大东京城市群,仅占日本国土总面积的13%,却聚集了几乎49%的人口,其产出高达全日本GNP的58%。

  相比之下,虽然目前上海大都市圈雏形已现,但要发展成真正意义的世界第六大都市群,差距尚远。

  “中国培养大都市带,就是要把大都市的力量集聚起来,抱成团,握成拳头,参与世界竞争!中国如果还是分散的,城市间各自为营、无配合地参加世界竞争,是不行的。”上海市政府特邀决策咨询专家诸大建教授把都市群建设升级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改革开放前20年,由于“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我国实行的是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诸大建提请记者注意,在16大报告中,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有了重大转变:现在新的提法是“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向都市群。

  在中国未来的经济版图上,自北向南,将形成三大都市带:以北京、天津为双核心、包括4000万人口的环渤海都市带,以上海为龙头、包含7000万人口的长三角都市带;以粤港为中心、辐射4000万人口的珠三角城市带。

  有一种比喻由来已久:以相对发达的中国东部沿海城市连成一把强弓,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正是利箭离弦之处。新世纪蓝图既展,中国的决策者们对长三角都市带寄望更殷,不仅仅是因为其整体经济实力居三大都市带之首,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量,亦使之成为先导,以整合南北两大都市带,三大片连为一体,既可为环渤海、珠三角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腾挪空间,又能为中西部腹地发展输送动力。

  辐射轴

  临近元旦,上海磁悬浮工程指挥部里充满了紧张忙碌的气氛。从去年三月开工建设,到今年9月开始试车,上到国务院,下到各周边省份,全国上下都在密切关注着上海磁悬浮项目的一举一动。

  数日之后,这条耗资近百亿元的“上海宝贝”就要拉出来见人。连接浦东机场和上海市区的磁悬浮高速交通线定于元旦投入试运行。

  这不仅仅是上海的一个交通建设项目。作为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运行的高速磁悬浮铁路,它的运行结果,将最终影响中国未来几条重要高速铁路的建设方案:北京至上海、广州至香港之间的高速铁路,究竟是采用传统的轮轨还是磁悬浮——国家铁道部发话,要“参考上海磁悬浮工程的试验情况”而定。

  而上海周边长三角14个临近城市,亦在急切等待着上海磁悬浮的最新运行报告。

  如果在市区试验成功,上海将弃传统轮轨而走磁悬浮,从浦东机场北上南京、南下杭州,迅速修建两条高速城际铁路。届时从宁杭两省府至沪均1小时可达!上海都市圈将借助这两条钢臂进一步伸展,将苏、锡、常、宁、嘉、杭以及周边大小百余城镇揽入上海1小时车程辐射圈。

  与此同时,上海东部向北连接至长江口崇明岛,向南经港口新城至杭州湾的沿江铁路线建设也已经纳入宏观决策的视野。上海越江至南通、跨海至宁波的沪通、沪甬两大通道也将敞然开启!上海经济辐射力将跨越长期以来的天然江、海屏障,向长三角腹地延展。

  诸大建告诉记者,未来长三角大都市连绵带将形成“一核两翼、两主轴、两副轴”的空间布局。以上海都市圈为核心,南京、杭州都市圈为两翼,沿沪宁、沪杭两主轴和沪通、沪甬两副轴辐射周边,通过“点轴发展战略”带动长三角都市带的一体化发展。

  同心圆

  但道路的连通只是一个起点。

  谈到长三角经济带的整合,上海市产业政策咨询专家陈宏民教授认为,最大的阻力,还在于“行政区划之间的利益隔阂”。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缺乏战略预期,对当地的特点与优势缺乏全面的估计,导致长三角地区存在比较严重的产业同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以及招商过程中争相“降价”的现象。

  洋山港与北仑港、浦东国际机场与杭州萧山机场、台积电落地前的苏州昆山两市拉锯——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大乐章中,一些小争端成为不时出现的不和谐音。

  长三角区域经济整合,强调的是15个城市协调发展、错位竞争。然而,各城市发展的步伐,并不能完全与理想的状态相适应。

  一直以来,周边城市对上海不乏怨言:“什么设施都建,什么产业都做,只吸不放,不是发挥龙头作用,而是自己做龙头老大。”

  按照长三角都市群未来的功能区分,上海的产业应该是“为腹地城市提供高水平的金融、贸易、物流、中介、科技服务,部分工业转移给江苏和浙江,以带动后者发展各自有特色的产业,形成梯度分工、战略合作、各展所长的局面”。

  但至少在十五规划中,上海对制造业仍是紧抓不放,信息、汽车、装备、金融、商贸、房地产——在被确认的6大支柱产业中,制造业占据了半壁江山。

  一位产业政策专家告诉记者,现阶段二、三产业并举的上海市,和以制造业为主的江浙省份发生竞争在所难免,但目前让上海放弃工业、发展服务业也不太现实。上海还处于工业化阶段后期,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都市经济过渡至少还需10年左右时间,其间,上海的制造业会慢慢向周边迁移,工业在上海产业中的比重也会逐渐缩小。

  不过,近两年长三角各城市已经逐渐意识到错位发展的必要性,合作的态势大于竞争,城市间的协商机制也不断完善。

  目前,至少在旅游业方面,江浙沪三地合作成效卓然。上海的都市风光、苏州的园林景观以及浙江的自然山水,搭配起来是一道颇具吸引力的旅游套餐。三地政府看到这种优势,在客源信息、旅游线路制定以及客流运送方面建立了资源共享的方案。每天,手中拿着三省共制的旅游图、从上海万体馆出发前往苏浙两地的游客多达万人。

  此次上海申办世博会,据说苏、杭两市市长比上海市长还要热心。照保守预测,上海世博会将吸引客流7000万,其中至少有近35%的游客将顺道去周边城市一游。

  事实上,受益的将绝不仅限于旅游业,世博会的场馆、交通、城建等诸多建设项目亦离不开各地区的合作。经济学界认为,上海世博会将成为长三角经济区加速融合的最佳契机,借助世博会的拉动力量,长三角都市带有望在10年内迅速崛起。而上海这颗闪烁的明珠,亦将重拾其1930年代的辉煌,毫无愧色地面对那些拥有顶级世界城市桂冠的伙伴们。

  新浪编者注:“激情燃烧的财经岁月-《21世纪经济报道》岁末专辑”专题系《21世纪经济报道》与新浪财经联袂制作。本文为《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终特刊(1-60版)系列文章之一,该年终特刊(完全版)为《21世纪经济报道》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21世纪经济报道》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欲转载本专题相关内容、或对本专题有任何建议,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361联系。值此新年即将到来之际,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在本年度对新浪财经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2002年12月30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第13版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 小字】【打印】【关闭窗口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有大奖!缤纷新年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图片铃声包月5元!
[F4] 流星花园II
[Twins] 百试不厌
[林志炫] 只为你唱
[和弦] 哥,电话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行业信息高速路!

企 业 黄 页
在线商机
买:电缆采购项目
卖:自动播出系统
企业推荐
 陕西伟志集团
 三九礼品公司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热招
   珠江绿洲新鲜生活
   中医药专治牛皮癣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