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是否应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利率走向如何?专家各有见解:
汪海波:1、降息还有空间,特别是贷款利息空间更大。当前我国银行贷款利息带有垄断利润成份;2、促进投资以及稳住股市有此需要;3、欧盟降息以及美国进一步降息也促使我国要降息;4、中国老百姓当前投资领域很窄,而且当前存款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收入阶层 手中,降息不大可能引起存款的大幅下滑。
泰池江: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额增长正常,信贷政策也比较现实,基本上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2003年的货币政策应保持总量的适度增长,重点疏通传导机制,银行有钱贷不出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借款难是一个普遍现象,关键不在于增加总量,而在于金融系统内的管理调控机制不顺,金融监管与发展经济、贷款责任制与改善的关系处理得有偏差,利率水平也基本合适,但要加快利率市场化。
许光建:最近几年实践表明,货币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相当有限,现在的症结不在于货币政策宽与紧,而在于银行的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还在于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状况。银行及金融领域的改革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为货币政策的作用正常发挥到是一个良好的体现基础。
袁守启:从宏观看,货币供应量增长并不能说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在当前通货紧缩形势下,更要放松货币政策。从微观看,近年来信贷市场出现结构性问题,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为此建议:对金融风险防范要采取积极方式,在发展中消解。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面向大量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发展各类资本市场,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发展消费信贷。
张汉亚:降低利率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可以低价销售竞争,使物价难以上涨,降低利率使居民的收入减少,消费随之减少。一般认为降低贷款利率可以促进企业使用贷款投资,实际上没有可以赚钱的基础上,利率再低企业也不会贷款去投资,反之如果有好的基础上能赚钱,利率稍高也积极贷款,这也是民间高利借款能够维持的原因。
王保安:目前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适应。建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考虑采取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的方式,适当扩大货币发行量;同时,适当继续降低再贷款利率;择机下降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
王大用:今年的货币供应量M1和M2均增长17-18%,高于年初计划,对经济回升起到了正面促进作用。利率下调已无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对经济活动已推动调节作用,故宜维持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