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金霞
抢赴盛宴
非国有资本爱上燃气管网
12月9日新奥燃气在香港报出消息,今年公司共发展了13个新城市的天然气项目,其中地级市为8个,超额完成了集团的全年目标。与去年年底相比,覆盖城市的15个增加到目前的28个,总城区覆盖人口也由340万大幅攀升到730余万。
据了解,被新奥作为主导产业的天然气利用目前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它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到3%,远远低于亚洲国家8.8%和世界24%的平均水平。据“十五”计划的战略部署,到200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要达到600亿至700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5%,到2010年,天然气的需求量将达到900亿立方米。国家在天然气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在现有的60多个已通天然气城市的基础上,计划在2005年将天然气发展到140个城市,2010年将增加到270个城市,到21世纪中叶,全国65%的城市将通上天然气。
分析人士指出,燃气管网建设是目前管网投资的第一块风水宝地,中下游燃气管网建设市场当在数千亿元以上,其中在“垄断最后一公里”的城市内部,约19万公里的输送管道需要新建或修复。
爱上城市管输燃气的当然并不止新奥一家。由于这一领域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受经济波动影响很小,赢利稳定,风险较小,其自然垄断性质又使得投资者一旦拥有便可坐地收钱,即便它存在前期投资巨大、回收周期偏长的风险,仍然无法阻止更多的各路资本执著示爱。
近年来城市管输燃气市场硝烟渐起,入世后各路资本更是纷纷加速跑马圈地。有关资料表明,法国燃气等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燃气公司几乎都已在内地展开市场调研,并开始与某些心仪已久的大中城市进行洽谈;在声势浩大的港资军团中,香港富商李兆基麾下的中华煤气已拿下中山、苏州等10余个城市的天然气项目,此外还与15至20个城市在洽谈合作事宜。香港首富李嘉诚也盯上这一商机,斥资1.25亿港币购入百江燃气6.4%的股份,目前百江燃气已在长沙、芜湖、贵州等地扎下根基,并继续寻找新的目标,此外光通信、海峡集团等企业通过控股、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凭借各自的资本实力攻城拔寨;新奥、华森等奔赴香港上市融资的民营企业也挟风雷之势返回内地频频签约。
未雨绸缪
入世机遇青睐“早起的鸟儿”
早在1992年,新奥就开始钟情于城市管道天然气运营,成为国内民营企业进驻城市公用事业的先驱,但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其市场范围一直未曾跨出总部所在地河北廊坊。1999年,新奥初次走出家门便在山东聊城告捷,此后大举进军外埠市场一发不可收。
就在那时,新奥掌门人王玉锁便已开始深入分析入世对自身主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并详加制定相关应对策略。果然未出其所料,入世不久国家计委就公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把原本禁止外商投资的城市燃气管网列为对外开放领域,为各类资本进入打开了大门。
新奥燃气控股常务副总金永生对记者道说,入世一年多来,地方政府对于引进非国有资本进行公用事业改革的态度更加积极开放,法律监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行业管理正在向规范化不断推进,投资环境逐步得到净化,也相应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成本;外资的进入虽然会加剧竞争,但也可为自身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
新奥对于入世带来的挑战了然在胸:虽然自身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一定实力,但与那些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壮大的国际同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中国入世加剧了城市管道燃气市场的激烈竞争,而良好的资信使得资本、技术密集的外资更易获得中国市场准入许可,优厚的薪酬待遇也将使其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极具竞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削弱民营企业的传统经营优势,而短时期内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的欠缺可能会使民营企业付出一定代价。为此新奥决定充分利用中国入世前后这段时间差,赶在国际公司熟悉中国市场和政府政策调整前,尽可能多地拓展市场,抢建形成规模优势,积蓄与外国公司进行正面竞争的实力。
据了解,新奥在入世之初计划每年开拓2到3个城市,现在则明显提速,改为在2005年以前每年发展6到8个城市,力争成为国内覆盖客户最多的城市燃气专业运营商,并在市场扩张中始终坚持独家专营权和控股权。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在短短几年内,新奥已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燃气公司成长为目前最大的非国有城市燃气专业运营商,总资产飙升至近30亿元。
改制图强
国企欲与民资试比高
眼见城市管道燃气市场非国有资本开始叱咤风云,一贯躺在行政垄断温床上安享财政补贴的国有燃气企业再难高枕无忧,开始各自另寻出路。
国企出身的上市公司长春燃气、燃气股份已经借助资本力量走出本埠,郑州燃气也已奔赴香港创业板为市场扩张募集资金,而同样是“国”字头的中国石油管道局、油建公司等已经不甘于只在中游分金,开始聚集资本和技术力量,谋划进入下游城市燃气管网。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理事长王云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提起国有燃气公司总是一下就联想到投资大、效率低、人员多、亏损严重,而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部分国企开始纷纷改制,其中一些已经开始有赢利并逐渐步入良性循环,如长春燃气去年赢利就超过一个亿,在国企燃气总体价格相对偏低的情况下,拿到这份成绩单已实属不易。
他认为这种变化与入世给这一市场带来的冲击有很大关系。“一年前80%以上的国有燃气公司还带着政策性亏损的帽子,‘燃气是社会公益行业、吃财政补贴理所当然’的观念还没转变,而现在还能拿到政府补贴的不足10%,大部分企业都必须自负盈亏,能不能活下去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他指出,随着国家相关投资政策在入世后的进一步放开,国有资本一统城市燃气天下的时代一去不返,如果国企不采取得力措施在观念和经营管理体制上洗心革面,势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而外资和民间资本的进入带来的不仅是资金上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更新了人们对市政公用事业经营的认识,开阔了国有燃气企业管理者的眼界和思路,对提高国企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促进。
北京燃气集团总经理武利亚对此深有同感。“就目前而言,虽然入世对自身业务发展的影响尚未显现,但从观念尤其是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上已经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索与定位,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深化改革。”她表示,入世以前北京燃气已经在逐步进行改革,从去年开始已经实现赢利,但留给自己的过渡期还是偏长,就目前的竞争态势来看,公司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在内部管理上真正引入市场机制,机构设置、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服务理念、营销方式都要有所变化。
对于能否应对入世后城市管道燃气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武利亚表示很有信心。据她介绍,管网运营领域极为看重规模效益,而目前北京燃气是全国资产和用户规模最大、价格相对较低的燃气公司,今年售气量有望达到18亿立方米,超出中华煤气在香港的总销售量一倍左右,此外公司几十年来也积累了丰富的安全运营管理经验和雄厚的实力,虽然公司目前还存在人浮于事、机构设置不合理、历史包袱比较沉重的问题,但这些弊端随着改革的深入必将得到根治。
同时她也向记者吐露了自己的苦衷:“很多民营企业总觉得国企是政府‘亲生’的,在项目审批等方面要占很大便宜,不是说一点便宜不占,但他们没有看到我们所受的制约要比这多得多,在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上受到很多束缚。”她表示,虽然政府已经认识到国企必须深化改革,但同时又要对很多应该由企业做主的事情亲自过问。“哪怕项目再好,机遇再难得,也必须得请示董事会、党委、职代会,即便是这些都通过了,还要请示市里,因为我们的资产、项目、人事等都分别有人管着。反而是民营企业的束缚少得多,决策和执行效率都很高,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上也都比我们灵活得多。”
在此背景下如何增强国企的竞争力?武利亚的思路是必须通过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使企业转变成为一个混合型经营实体,“这样既可以保留我们原来的竞争优势,又可以更快地引入把市场观念和机制,只要能摆脱束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竞争力就肯定会得到大幅提升。”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她表示对开发外埠市场很有兴趣,“但前提是要适时,在目前还是百分百国有股的情况下走出去恐怕还有难度。我们目前正在积极筹备赴香港上市的有关工作,以此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这样在市场运作上受地方政府的局限就相应会少得多。只要能够走出去,我们的优势还是要比民营企业要大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