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尚志新
按常规,一向把产品质量看作生命的日本企业,选择配套厂家应该都是一流的。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并没有完全这样做,有些为他们配套的厂家只是同业中的二、三流。
就此问题,记者请教了新大洲本田摩托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赦慈。
记者:日本企业的本土化过程当中是不是遇到一个问题,或者说一个难题,即,中国有许多比较好的配套资源已经被中国的一些大企业所占有,本田如果采用它们配套的话,势必也有一个交叉、竞争的麻烦问题,出于这样的考虑,你们不得不选择二流、三流的企业。本田宁可花大力气,帮助他们提升品质,也不愿意和那些一流企业合作?
黄赦慈:是的,确实是这样。优秀企业本来我们是非常想用的,在指导方面花的精力也会少一些。但是我们主要担心的是我们的知识产权会泄露。
但日本企业在选择配套厂家时,还是费尽心机。据黄介绍,他们每个零部件首先考虑的是国内哪个厂家能生产,先就技术问题进行交流,看它能不能做出来,产量和时间是否可以满足要求。
在国内厂家成熟之前,可能有些零部件需要进口,但据了解,这些零部件不一定是从日本进口,而可能从台湾地区、泰国或印度进口——都是从本田在全球的采购资源中购进,“哪个地方的便宜就从哪个地方买”。
黄赦慈的这句话,不知是否透露出本田的本土化战略理念与过去发生了重大变化,即把降低成本列为第一位,而把他们一贯倡导的“质量第一”放到其次了。
本土化可推进中国配套厂家产品质量的提升
给本田产品配套的企业最关键要具备两点:一是有没有品质保证体系;二是有没有生产产品的技术能力,有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有没有能够达到本田的“中国质量标准”的设备。
据黄赦慈介绍,“在选择合作者时,通常会发现很多配套厂家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有些是质保体系的问题,会出现零部件的质量发生波动;有的厂家对产品理解不深,不知道哪个地方对发动机是最重要的;有的设备方面有些缺陷。为此,本田在这两个方面给配套厂指导比较多。令本田非常满意的是:一旦把问题和解决方法告诉他们,马上会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过去是在生产过程中摸索,现在等于来了个老师告诉他怎样去做。所以,现在配套厂家都非常满意,一听说外方专家要来考察,都纷纷打电话问能不能把他也排进去。”
记者:对配套厂家技术上的指导,能够提升我们国家整个行业的品质。那么,对配套厂家的指导是派人住到现场呢,还是巡视的方式?
黄赦慈:在这个方面我们有一套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摸底,哪些做到了,哪些不具备,哪些存在问题。第一个阶段完了以后,我们会写一个东西留下来,告诉他这次考察有哪些项目,需要整改的有哪些项目,需要注意的有哪些,我们不可能常住在他们那里。他们得到了我们的指导以后怎么改善工作,这个体现在产品上。样品送到我们这儿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进行第二阶段了,我发现有些厂家行了,可能是理解了,可有些厂家没有理解,那就要进行第二次指导,就细了,没有做好的地方再进行指导。这样来让他们把质量提高。一般的企业两次就可以了,可是有的企业还是需要指导。
观察人士认为,按照这样的操作方式,日本企业没有完全选择一流的配套厂也许是个错误,因为那些二、三流的厂要达到一流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在这一段时间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会影响整车的质量和品牌形象,而这个损失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日本企业本土化对于中国摩托车行业还有一个利好,就是促使采购价格不断降低。随着日本企业在我国采购大量零配件,必然会引起采购价格的下移。这一点,已在黄赦慈那里得到证实。他说:“谁都说供应给我们的零部件(价格)是最低的,供应别人要高一点,但是我们自己分析是差不多。给我们配套的厂家,我们也不反对它往外面供货,但有些零件只准供给我们,要对我们的技术保密,可他们怎么操作的我们也很难知道。”
记者把获得的本田在中国采购的发动机零配件价格,与其他中国企业采购的零配件价格做了比较,发现基本没有差距,但部分零配件采购价格中国企业确实低于本田。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为日本摩托车企业配套的厂家也都在为中国摩托车生产厂配套。
中国配套企业与日本配套企业有很大距离
为了了解本田在中国的配套体系状况,记者专程到上海、重庆、苏州、浙江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发现有些企业生产的零配件在同业中确实是国内一流的。如,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厂区、车间都显得非常干净;设备比较先进,特别是产品检测设备也都比较健全;通过与高管人员交流,感觉他们的管理水平也比较高。但同时,也发现有些零配件配套厂确实很一般。
部分中国配套厂生产的产品与本田已经调低的“中国标准”仍然存在矛盾。重庆一家为本田配套齿轮的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本田对我们的技术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价格还要比较低,质量上要求我们符合本田的新标准,这肯定是有矛盾的。”
重庆和诚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本田配套磁电机的企业。当记者问这个同业排名前三位的配套企业的老板付亮“你们产品的品质与日本有多大差距”时,他告诉记者:“可能我们目前只是解决了基本性能问题,摩托车是耐用商品,可靠性方面我们国内企业目前来说解决得不好。现在还有明显的差距。如果把我们的价格考虑进去以后,做个性价比的比较,本田才会考虑要我们这个企业的产品,如果完全考虑品质,我想可能性会很小。”
记者: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像你们这样在国内也是一流水平的配套企业还和本田日本配套企业有很大的差距。他们仍然放下架子和你们合作,到这里来采购,你觉得会不会影响他们日本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形象呢?
付亮:从这一点,我就能感觉到,本田目前在中国销售的摩托车的技术标准或者说品质标准,肯定达不到在中国以外生产的产品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只能是中国的本田,而不是世界的本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