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夏金彪实习记者梅园
曾在中国中药研究所工作的杨教授,被跨国公司挖走,他告诉记者,国外的制药巨头们都在纷纷研究植物药和中药配方。他对中国中药的前途充满了担忧。
中国中药产业基础研究落后,技术水平低,传统中药制剂以丸、散、膏、丹的形态出 现,制作粗放、见效慢、难下咽、且不便携带,在国际中药市场不受欢迎,每年我国中药出口仅占世界中药贸易额的5%。而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中药企业从我国低价购入原料药就地粗加工后,运回国内精炼,提取制剂,制成西方人习惯的胶囊、片剂和颗粒剂,不仅占领了国际市场,而且以高价返销中国市场,目前已占据了我国中成药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
为改变我国中药生产落后的状况,我国一些地方和单位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引进外国的资金和先进生产工艺,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些人为达到此目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无视中药处方作为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不惜将自主的知识产权——中药处方拱手交给外商。这使我国的中药生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我国民间还有大量中药秘方、偏方,虽然在长期的中医临床中行之有效,但由于科学研究与解析分离技术水准低,至今仍以非处方、草药形态流传,许多外商正加紧搜罗研究分析,甚至抢先申报许多专利,使得中药这种国宝的知识产权,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
国内一些专家指出,中国中药要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必须与国际接轨,实现中药现代化,首先是研究与开发的现代化。这就需要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及现代化剂型,建立中药质量标准规范,提高中药质量标准水平,加强中药药理、毒理研究,重视中药临床试验,制定中药生产管理规范。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中药知识产权的研究和保护。否则,我国的中药产业将成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失去生存的权利,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地从传统中药中分离出上百种有效成分,经过严格的科研和临床试验之后,达到工业化生产标准,推向市场,成为正式的处方药。这些药物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对中药走向世界意义重大。我国还有大量中药秘方、民间偏方,仅仅以非处方、草药形态流传,应该加紧研究,以早日形成专利,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发展中药产业必须保护好中药处方专利,坚持自主创新。中药企业必须提高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入世后的中国,中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再不能忽视专利,只有尽快熟悉专利的保护规则,深入研究专利,熟练运用专利,才能在应对国际化竞争的挑战中有效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中药企业才能在国际医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