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海坤
12月10日,站在入世一周年的时间门槛上,零售业界的三位专家煮酒清谈,共同回顾与前瞻了中国零售业。
从“服务联盟”到“资本联盟”
门户开放与市场共享是入世携带而来的两件东西,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第三件,那就是新的竞争格局。本土企业甚至跨国巨头那敏锐的触觉早在入世之始便有所感知,而整整的一年下来,不论是积极行动者,还是静观待变者,肩脊上的压力与神经所受的刺激直接的结果就是陷入对竞争的重新审视与思考。新的竞争支点究竟是什么?本土零售企业百思不得其解;怎样打造新的竞争力?本土零售企业良方难觅。在此基础上,盲动的有,静观的有,试探前行的有,畏首畏尾惟恐冰破的也有,就这样,一年的时间悄然划过。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宋毅站在特有的高度对零售业入世一周年做了诠释。他指出,今年只是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的筹备阶段,真正的危机还未来临。明年才会正式拉开零售业大战的序幕,而外资的全面介入应在2004年底,目前仍处在入世的约束阶段,但已显现出蓄势待发之态,大有大战前夕的味道。今后几年的零售业趋势是——明年真正的冲击到来;后年冲击会继续扩大;2005年之后会遭遇彻底冲击。
当此之时,国内外零售企业情形如何?一方面,汹涌而来的跨国公司携带着雄厚的资本,有计划、有步骤、有战略地一步步向国内市场推进;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忙于奔波生计,无暇应对跨国枭雄。而跨国公司的进入主旨很明确——长期占领,扎根中国,彻底本土化,最终将中国市场完全纳入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版图。为此,家乐福甚至誓言要将中国的农贸市场挤垮。
由于中国的零售业滞后于国际水平,在零售业概念本身已发生变化的今天,中国的“商业”概念早已不能准确表示目前中国瞬息万变的零售业,而在世贸组织的文件中亦没有“商业”这个概念,只有“分销业”这一分类。这显然是产业革命不断升级的结果,经济运行方式不断变化带动行业融合,同时,批发、零售、采购、仓储、配送、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体化”发展,使我国商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直以来,我国在产业革命领域落后世界水平,当代产业革命大潮将传统产业打碎重组,这使得中国零售业存在的基本现状是——零售业相对于批发、零售、采购、仓储、配送、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体化”发展落后;整个商业业态相对于国际范围内的业态改革和多样化发展落后,这些无疑都成为中国零售业最致命的弱点。
针对于此,国务院在2002年第49号文件中提出要鼓励连锁经营的趋势,即走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标准、统一配送、统一规范、统一价格的路子,同时培养大型连锁集团。但是中国究竟该怎样走好这其中之路?宋毅指出,“拉郎配”显然不正确,搞企业战略联盟应该是条首选的路子。在国内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大企业时,通过行业搞一些服务规范,形成“服务联盟”,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资本联盟”,这样再渐进为大企业集团。如以自愿为基础,政府从中撮合,形成一个“采购联盟”,通过“采购联盟”提出共同的技术标准,形成“技术联盟”。因为大企业集团不可能是短时间随便捏合而成的,必须是逐渐发展而来,这就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作为政府,应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一定要扮演好政府应扮演的角色,政府本身不应完全学习西方,只做场外指导,但也不能取而代之成为主角。
苟安,本土零售企业最多能活三年!
在探讨中国的零售业究竟该怎样前行时,零售业专家解学养提出了三个观点:
观点一,先确定战略,再制定战术。
目前,“全球本土化”是跨国公司中国扩张的基本模式,中国也可对自己土生土长的业态和企业进行改造,引入现代管理,实施跨文化的碰撞与对接,采取“本土全球化”的战略,应对跨国零售巨头的挑战。
观点二,走虚拟经济的道路。
靠行政动力,先做“虚拟企业”,搞“虚拟企业”集群,让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先从企业外部搭建起来,这样一旦出问题就不会伤及企业自身,企业仍可以作为独立主体存在。如果这种合作表现得非常和谐,就可以由外部合作向企业重组转换过渡,给企业间一个自由碰撞、自行融合的过程。
观点三,本土企业与跨国巨头应该呈一种“竞合”状态。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零售业市场相对和谐,双方不致太过受损,同时可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与此同时,它还强调,“本土的”、“民族的”的旗帜不能完全摈弃。如果一个国家丢掉了“本民族的”,就等于丢掉了文化基因。因为任何一个跨国公司都是带着它的文化密码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并非是一个世界性的没有民族、没有血统的企业,它也带有自身的文化根源。所以,入世是让中国为世界增添一个有独特性的市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本土零售企业苟且偷安,最多能活三年。
国家对零售业缺乏统一规则
对于零售业入世已走过的一年路程中,仍然存在哪些重要问题?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卢奇骏总结出三点:
一、本土零售企业的问题。
最为严重的是,本土零售企业盲目扩张,通常由于难以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最终导致企业垮掉。
二、地方政府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对零售企业业态提升过急,主观希望向现代商业模式转变,但实际上很容易造成拔苗助长,如限制甚至取消集贸市场的行为等;在吸引跨国零售企业投资方面,地方政府也出现了“过热”的势头。地方政府过多的盲目的引进外资,通常会造成恶性竞争及相应的资源浪费。
据说,中国入世承诺,第一年仅开放13个城市,但截至目前,中国对外资零售业的开放地域已扩大到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远远超过当初的承诺。外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审批权一直归国家经贸委,但有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国家共批准外资零售项目只有十几个,而各地政府就批准了几百家外资零售项目,甚至有人指出,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有违规审批行为。
三、国家对整个商业流通领域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则,出台的意见都是零星的指导性意见。
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具体操作中,难以将本地的地方经济规划、城市布局规划和零售业的发展规划、布局合理安排,如北京市在零售业布局上就存在明显的问题,近来在南城马连道一带迅速建起的商业区,使得北城人口密集区的人流开始往南城涌动,这样必然会给城市交通造成压力,加大城市负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