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入世直逼流通体制 石油业垄断破冰迫在眉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13日 10:40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王南

  我国入世后三年放开石油零售市场、五年放开石油批发市场。于是国内不同系统的加油站开始恶性竞争,占领终端市场,导致流血冲突亦时有耳闻;而与此同时,埃索、美孚、BP等外国公司悄然兵临城下。

  经常当消费者一个早晨醒来时,发现门前的加油站已经改换了门庭,“城”头上飘舞着异国的旌幡……

  当人们回顾入世一年的石油、石化行业时,很可能是惆怅中夹杂着迷惘。问题出在哪里?中国石油流通体制能否维持现状?哪些政策现在就可以调整﹖两大石油公司是不是应该合并﹖将来应该形成什么样的竞争格局?

  垄断限制了石油业的有序竞争

  权威部门的专家指出,我国石油流通管理上的弊端积存已久,在垄断条件下又形成了新的弊端。

  两大集团强调上下游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在石油产品销售上实行内部价格,刻意保持上中游以至省级以上一级批发部门的高价获取盈利,让二级批发和零售微利,甚至亏损,造成了苦乐不均、吃大锅饭的现象。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比如两大集团系统外的加油站人均年销售额为200-300多吨,比两大集团系统内加油站高2-3倍。

  根据对1998年6月—2001年5月期间我国

石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定量比较研究可以看到,国内原油与国际
原油价格
价差不大,24个月平均差率仅为1%;国内
成品油
和原油价差很大,平均差率汽油为164%、柴油为86%,而国外平均差率汽油为21%、柴油为9%。

  中石化已连续几年进入世界500强(1998年列第七十六位),但比较而言,其盈利能力低下的劣势暴露无疑,销售利润率仅为0.57%,远落后于著名的埃克森(6.32%)和BP-阿莫科(4.77%)公司,与排名第七十八位的意大利埃尼公司的8.01%相比,也差距较大。平均而言,500强前100名的国际级大石化公司的销售利润率是我国石化企业的6-20倍。

  两大石油集团利用已有的优势地位,对它们之外的成品油企业实行了垄断或者变相垄断,严格限制了石油业的有序竞争,联手推价即是明证。这将导致国际竞争力的严重缺乏,甚至于把行政性重组拉进来的国内石油企业都带入死胡同。

  跨国石油公司挑战

  我国入世后三年放开石油零售市场、五年放开石油批发市场。国外一些大石油公司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千方百计挤入中国市场,他们已在国内个别地区开办加油站和油品销售点。一些外国公司公开表示,还要用大量资金收购或新建加油站。

  国外分销进入涉及到国内销售环节,成品油销售业务也会受到冲击,必将引起连锁反应。成品油销售业务将成为我国大型石化公司的“第一道防线”,首先会受到冲击,势必冲击国内石化的上游业务。

  两大集团为了垄断成品油零售市场,不计成本竞相高价大量收购加油站,许多加油站收购价格高于评估价数倍以至于数十倍。这不仅造成企业资金大量流失,更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在垄断和国外上市的情况下,这些做法的弊端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随着入世后跨国石油公司的进入,以及外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其管理的重新评估和认识,两大集团的竞争力受到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因此,如果不纠正两大集团垄断偏好造成的错误,还想依靠各种变相的做法回避规则的监督,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厢情愿。

  石油是竞争性的产品

  专家指出,从经济属性和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不论任何角度,石油都不属于典型意义上的自然垄断产品,而是具有竞争性的产品:

  首先,我国石油资源散布全国各地,已探明并进行生产的油、气田就有二十多处。其中最大的生产者——大庆油田的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也不到40%。因此,现有各石油企业中的任何一家都不具有垄断地位。原油属于价格/重量比较高的产品,适于长途调运,即使按运距最远的塔里木——洛阳管道运输,运费大约会低于200元/吨,运费占终端用户价格的比重不到20%。而且,这一运费远低于现有各油田成本之差。相比来说,我国另一重要能源——煤炭的用户价格中,运费和出厂价的比例在华东和华南接近和超过1:1。这说明,由于有远途其他油田的竞争,绝大多数油田,即使在当地,也不能处于垄断地位。

  其次,独立的输油管道在我国石油配送关系中只是一个组成部分。即使管道运输占了统治地位,也只能说石油管道运输这一环节是自然垄断,而并不能由此推及石油生产也属于自然垄断。

  再次,国内原油、天然气有许多强有力的竞争者。作为燃料,煤炭在我国无论从成本上还是总量上都是石油的有力竞争者。按照国际上的惯例,考虑到废渣处理、环保因素,热值为6000大卡的动力煤,其合理价格大概应为原油的1/4。事实上,根据我国煤炭投资、成本计算,其合理价格使煤炭在我国燃料市场上始终处于强有力的竞争地位。随着国内原油价格的提高,进口原油和油品许可证的取消,进口原油也将并已经成为国产石油的有力竞争者。其他间接进口,如乙烯等石化产品的进口,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对石油的需求,增加了对石油的竞争。

  最后,把石油定为自然垄断行业,还有一个隐含的错误观念,即把石油企业和某一处石油资源固定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石油资源固定于某一地域,石油公司却完全应该是流动的。任何一处石油资源都有枯竭的一天,石油公司却是永恒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如果把石油公司和特定石油资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那么就必然有消亡的一天,而这是我们要竭力加以避免的。石油资源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人,是知识、科技、管理经验。有了资金和具有一定科技、管理知识的人才,没有资源可以找到资源,有了资源可以最充分地利用资源。

  以上讲的都是狭义的“油公司”,至于各种为油公司提供勘探、钻井、固井、测试、评价、油建等服务的石油工程公司,以及生活服务公司,都应该与油公司分离,更是属于竞争性的行业。

  如果我们承认石油不是自然垄断产品,而是竞争性产品,那么,其价格最终将由市场决定,不再由政府管制:在筹资方面,石油企业将能更大范围地利用社会资金,包括向商业银行贷款和直接融资;在经营方面,企业将能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

  近期调整的对策建议

  专家指出,中国石油流通体制现在就需要调整政策,按“有效竞争”和严格资质管理原则改变现状。未来中国石油流通体制模式应该是3—5家综合性大石油公司的流通机构和一批专业化的经销公司结合。

  专家建议,取消建设布点要两大公司同意的要求;按规划、资质条件、结合招标管理项目建设;允许中海油、中化及其他符合资质的石油公司进入国内油品批发领域;高速公路建加油站一律实行控制,公路部门不得自建,要和其他公司一起招标。

  两大石油公司是否应合并﹖专家认为不妥。因为与我国已确定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相悖,中石化缺石油资源就应合并的理由也不充分。①模式相悖,会有负面的政治影响,我国已明确要制定反垄断法;②如果要行政介入,建议中石化用南京的炼厂和网络换中石油的油田只要资产价值相同。

  有一种观点认为,允许其他公司发展将会为外商用合资收购办法进入中国石油市场创造条件,因此应限制其他公司的发展。专家们指出,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几年后外商仍会进入,现在已通过两大公司进入;两大公司已吸收外资;社会上加油站很多,在高速公路上还有很多交通部门的加油站;外国公司可能采取上游攻入策略,它们油价低、质量好,至少社会加油站会接受;两大公司可再多收购些加油站,但正像人们看到的那样,代价太高。

  那么如何引入竞争机制、又希望形成什么样的竞争局面呢﹖有的专家提出了一揽子方案:

  一、应尽快调整成品油政策,应允许中海油、中化进入,地区性公司也应允许进入竞争。以提高我国石油流通企业入世后成品油竞争力为中心设计政策,不以两大公司为中心目标。两大公司已上市,对其倾斜不一定合适。

  石油流通企业重组,要形成几个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全国性的大型企业,而不能进行大集团的区域性垄断经营。现在的几大石油集团或公司基本上是按地域来组建的,这并不等于要各大集团或公司划地为牢,实行区域性垄断经营。有公平竞争才能提高效率,要建立竞争秩序。为了中国石油安全,要积极培养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中国石油企业,根据我国地域宽广,资源相对分散的特点,以组成5—6个企业集团为宜;数量再少难以形成竞争,而数量过多每一个集团又缺少规模。现有两大集团的结构和组成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仅两大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化进出口总公司等现有的大型石油企业都可以跨区域一体化经营,在市场上进行平等竞争。

  二、在入世的过渡期内,允许有条件的两大公司以外的石油公司提前进入批发市场。

  既然国外石油公司事实上已经进入了我国成品油加油站,为何不率先解除对国内经营者的准入限制,首先给予国内有资格的经营者以竞争机会,率先解除对国内有资格的经营者的准入限制;支持两大公司以外的石油公司按自愿原则以多种方式结合发展做大做强:允许符合资质条件的零售商新建加油站及参加加油站建设招标。从而推动国内石油公司的竞争力。

  三、为了石油安全,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和入世要求的石油经营规则。

  国家石油行业管理部门应及早制定有关反垄断的法律或规定,确保在石油资源、石化产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形成统一的、开放的、有序竞争的全国性大市场,石油成品油经营实行资质审查登记制度。变严格的进入审批制为以资质管理为中心的进入管理体制。同时,对一些自然垄断环节,如输油管道的经营等,应实行必要的政府管制。

  适当调整现在的批发权审批管理办法,应允许经营业绩好、管理机制成功中海油一直是新机制、负担轻、有前途的石油公司与两大公司直接协商,而不是和省公司合作开展石油批发业务,尤其鼓励交叉合作如鼓励在中石化公司范围内的独立石油公司和中石油合作,以利在两大公司划地垄断格局未变的情况下强化竞争机制。经省级审批不利于石油企业网络化,逐步取消必须和两大公司合作才能经营成品油批发的规定,为防止皮包公司扰乱市场,在起步阶段应严格包括油库、配送条件等在内的资质管理,可以试点起步。

  四、照顾各方利益。

  从勘探开发到成品油销售、到成品油的消费,油气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不能仅有上中游的最大利益,而不顾电厂、工业用油、化肥、农民、航空等成品油消费者的利益。高价油对油品消费产业及消费者影响很大,分析表明车用燃油每年增加7%,农用柴油占柴油消费量20%。高油价不利于其他产业如汽车工业发展,有损广大消费者及农民的利益。

  总结入世前后石油流通体现出的弊端,探索石油管理体制改革的最优路径,可能还是一个亟待破题的艰巨任务。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不以国民经济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不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让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们都获得相应的利益,那么,政府财政最大化的目标,即便实现,也难维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