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城市里,中国人过的完全是自己风格的生活,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中间6万洋鬼子的世界有着光年般的距离。”这是70年代,美国记者欧内斯特·霍塞初到上海的印象。
本周二,在摩纳哥蒙特卡洛,当世界89个国家的代表坐在一起,决定选择一个城市举办2010年世界“经济奥林匹克盛会”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另一个上海。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墨西哥的克雷塔罗以及波兰的弗罗茨瓦夫、韩国的丽水、中国上海五个城市中,上海让54 个国家的代表感到更具魅力,她赢得了主办权。
伴随着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中国几大城市间新一轮的竞争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早在去年,北京夺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就有经济学家称,北京迎来了迈向国际化和确立城市竞争优势的空前机遇。
几乎就在同时,做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的广州,也已经递交了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申办书,它不甘落后地表示,希望在同北京上海的竞争中成为中国的“企业之都”。
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国际化”已经成为一致的选择,利用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契机,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改造,调整城市经济产业布局,提高城市人文素质,增加国际影响正成为每个城市的梦想。
经济引擎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为2010年描绘的蓝图。据悉,为筹建2010年世博会,上海将直接投资30亿美元。专家预计,建设上海世博会在未来8年带动的交通、商业、通讯、旧城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将达到3500亿到4500亿元人民币。而因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北京市将直接投资16亿美元。专家估计,奥运会大规模的建设和商机将吸引340亿美元的间接投资。按照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刘淇的说法是“以发展助奥运,以奥运促发展”。利用奥运建设在未来的六年里完成全市工业重新布局,形成新的高科技工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40%,同时城市交通将新建8条地铁线,开通650条公交路线,备受非议的沙尘暴也将获得500亿的治理投入。国务委员吴仪曾表示,如果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将和北京奥运会一起,成为中国21世纪初发展的双引擎。而据经济学家推算,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到2008年的几年间,因为奥运会建设将平均每年为全国GDP贡献0.2-0.3%个百分点,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后,其投资规模可比肩北京。作为珠江三角洲代表城市之一的广州也在筹划自己的远期蓝图。其实,广州近年来在经营城市上的投入已经超过北京、上海。三年间,广州投资464亿元人民币改造城市的气魄应是首屈一指。广州的新定位是“最适宜于创业与居住的山水生态城市”。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胡树森等数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一份建议,认为“广州应申办亚运会或东亚运动会,远期,本世纪中叶申办奥运会。”近日,广州市正式提出申办2010年亚运会,并已递交申办书。
三城竞技
广州如果申办成功,在2008年到2010年,将有三大国际盛会分别在中国三大城市举办。
“三大城市竞争背后是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的竞争,它们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王德培所长分析。
据统计,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塘经济区,以及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三个城市群总人口只占全国的7.53%,土地只占1.24%,但GDP却占到30%,利用外资额更是高达73%。王德培认为,以城市为龙头的经济发展区域化模式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下一步的新趋势,这种经济结构超越行政区划,完成对一个地区的资源、产业链整合和分工,以区域经济的形式出现,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结构。
王德培表示,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的崛起,有地缘政治、经济的原因,但重要的是长江三角洲庞大的民营经济基础,它是中国下一步市场经济的中坚,在未来竞争中最具优势。
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津塘经济区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但过去受行政影响较大,在劳务成本、制度创新,产业链、人才资源上具备相当的优势。
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其市场化程度最高,人才、产业链、外贸环境都优于全国,但珠江三角洲目前的政策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而该区域中香港、广州、深圳都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粤港之间互相依存的同时还未能形成统一市场,谁都无法成为区域经济龙头,因此无法形成统一发展方向。例如,珠江三角洲拥有7个国际机场,但至今都无法完成资源整合,七个城市都要走物流、信息港道路。不过,10年后珠江三角洲仍将是中国具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区,香港成熟的金融服务业和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地位都将独具优势,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将辐射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地区。
未来50年内,以上海、北京、广州或香港为龙头的三大经济圈将主导中国经济大国梦。这是经济界几乎一致的共识。(来源:证券时报财经周刊12月6日;原标题:申博:为中国加分;作者:李东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