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中国,充满阳光和希望。
在年初一片对中国GDP数据的质疑声中,中国经济默默耕耘着。时至年底,事实给了这些怀疑论者明确的回答。正如吴敬琏教授所说,“中国的GDP增长含金量很高”。现在,从各方面汇总过来的消息来看,我们可以断定,2002年的中国经济又将是个丰收年。
吴敬琏教授曾对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以及中国的赤字及“或有债务”表示过担忧,但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乃至金融控股集团雏形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到金融业的状况正在改善。而《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QFII等规章制度的发布,2002年电信及航空业的分拆,以及酝酿中的2003年的“电力重组”,这一切都在表示,这是个与时俱进,秩序重建的时代。
作为2002年年终盘点,本刊编辑部选出“2002年最具影响力的财经事件”之初步名单,经由读者票选,现按春夏秋冬四季分类排列如下:
春天:充满希望
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2002年,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着重大突破。在这个意义上,产权改革试点中的上海模式乃至江浙模式,都可被看作早春萌发的一片嫩芽。
虽然国际并购市场正处冬天,中国并购市场却是一枝独秀,而这种增长还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由此来看,中国的并购市场正是早春。
(一)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突破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也透露,中国在管理国有资产方面将有大动作,包括在中央和省、市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统一管理国有资产。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的产权管理制度将发生大变革。
(二)并购春天
据摩根大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是2002年亚洲乃至全球并购最为活跃的市场。国际并购市场一片萎靡,而中国的并购市场在过去两年中逆势上扬,已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的一个亮点。与市场经济渐行渐近的中国,终于在加入WTO一年后,结结实实地感受到了并购的盎然春意。2002年,是中国WTO元年,也是中国并购元年。
(三)花旗“刺激”中资银行
3月21日,第一家获准在中国内地从事国内居民外汇业务的外资银行正式诞生,这也是中国加入WTO向外资银行承诺逐步开放的一个重大举措。而随后的一系列事件,花旗银行无疑给中资银行上了一课,从南京爱立信倒戈到花旗“歧视低端储户”风波,花旗赚足了媒体的眼球。中资银行倒也有样学样,今年来业务品种不断创新,中间业务收费也开始出现。有银行界人士表示:“花旗做了,我们就可以做了。”这样,外资银行的加入,对推动中资银行改革无疑是件好事。
夏天:阳光照耀
2002年,金融界究竟火什么?从招商证券的悄悄挂牌,到中信控股公司的隆重成立,今年金融界热的是金控集团。过去冰冻了几年的“分业经营”,今年总算在“高温”下化开。中信、光大、平安乃至民生、招商已悄然构建成“金融控股帝国”;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也凭借在海外设立的投银部门,向金融控股的方向迈进;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因“债转股”的关系,也隐约显现出金控的雏形;而海尔等利用金融机构的增资扩股潮,形成包括产业资本控股银行、证券等多类金融机构的企业集团。
人们本希望电信分拆将会给大家带来价格上的实惠,但终究还是失望了,电信收费是“明降暗升”。但随着中国电信北上,网通南下,总算令人们在夏天嗅到了从未闻到的“竞争的味道”。
(四)金控雏形出现
2002年,银行业务开始多元化,各银行都抢着经手基金、保险这些非传统业务,这终于导致金融业的“混业经营”。金控集团的成立无疑对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意义深远,但整个过程依然充满曲折。中信原拟更名为“中信金融控股公司”,批下来时却少了“金融”二字,官方的解释是:“金融控股公司存在微观的公司层面上的风险和宏观的经济金融层面上的风险。”由此看来,金融控股公司还仅仅是个雏形。
(五)电信分拆
今年5月16日,中国电信(下辖南方21省市)与中国网通(下辖北方10省市)分别挂牌,酝酿多时的电信分拆终告完成。但此次分拆时机的选择并未碰到“天时”,因恰逢国际电信寒冬,因而对设备制造业影响巨大,例如大唐电信就发布公告称,因中国电信的分拆令全行业投资缩减等原因,其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94.2%,而中国电信海外上市之旅也走得并不顺畅。
但不管怎样,此次电信的重组是对基础、垄断行业的再次开刀,去年是航空业,今年是电信业,明年就是电力行业了。
秋天,中国收获了信心。在一项权威评选中,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国。这是中国该得的荣誉,但当媒体为之疯炒的时候,我们也需注意更具权威的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发布的FDI报告中,中国吸收外资额仅排第六位,中国的FDI业绩指数排在全球第47位,FDI潜力指数排名更低,只在84位。
今年的秋天是个多事之秋,但也是个秩序重建的时代。相信在经历查税风波、高管出事等诸多事件后,明年秋天中国可以收获得更多。
(六)FDI信心指数跃居全球第一
去年央行在“9.11”事件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报告中谈到:“由于美国作为全球最安全投资场所的观念受到挑战,流入我国的直接投资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而今年9月科尔尼公司公布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信心指数”无疑证实了这点,在几乎所有国家的投资吸引力都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下,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国。据中国外经贸部数据显示,1~7月合同实际吸收外资金额295.4亿美元,同比增长22%。
(七)查税风波
朱总理一句“为什么越富的人越不交税”,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场追税风暴。在这场风暴下,刘晓庆们纷纷落马,仅截止8月底就查出违税案达2654件,查补税收总收入约151.7亿元。虽然在这场突来的查税风波中,颇具绿林色彩的词语“杀富济贫”被频繁使用,但“仇富心理”并不可取。在查税风波背后,中国又一轮税制改革正在潜移默化地酝酿之中,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修补制度缺陷。
(八)高管频频出事
今年的秋天格外多事,从杨斌沈阳被拘、仰融远遁美国,到健力宝李经纬晚节不保,公司高层们开始“集体出事”,民丰实业、深能源、珠峰摩托、国际实业等上市公司都有相关公告,珠峰摩托更是邪门,高层几乎被连锅端。
这些事件,为不断发展的中国经济平添了些许寒意。
冬天:瑞雪兆丰年
(九)股市寒冬
冬天是寒冷的,今年的股市无疑也是寒冷的,但寒冷及其背后的整顿重组正为来年的“丰收”打基础。“今年是小年,难保明年不是大年”,一位证券界人士如此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
国有股减持一波三折,股市步入寒冬:佣金下调、停止国有股减持、市值配售新股,再加上外资并购及QFII,2002年股市的利好绝不逊于往年,但股指总不由自主调头向下。特别是国有股减持的一波三折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极大打击,虽然管理层以极大勇气否定了过去,但马年的中国股市最终并未“万马奔腾”。券商更是嚷嚷着“全行业亏损”。2002年,中国股市无疑是个小年。
(十)会计业整顿
安达信因安然事件而灰头土脸,国际会计业随之遭遇“厄运”;而中国会计业也由于银广夏等一系列事件,2002年继续灰头土脸(据说已有40余名注册会计师被抓),2002年是会计业的整顿年。
过去由于政策因素,会计师事务所搞了一系列闪电合并“大而不当”,而中注协2002年的目标就是推行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制改革,国际会计业发生的变化无疑为中国会计业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2002年四大热门产业 从微利时代中崛起
2002年七大风潮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