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五时期开始,建设部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情况,为住宅建设制定行业标准。房子是百年大计,标准制定时也要考虑适度超前。但中国住宅产业的迅猛发展,却让标准一直追着市场跑。
记者在浙江嘉兴看到建设部刚刚验收的一处康居工程,按照康居工程的标准,这个小区每套房子的使用面积在130-150平方米之间,室内的客厅、工作室、卧室和餐厅布局清晰。 小区内绿化面积达到了50%,平均每户拥有一个停车位。
康居工程实际上是建设部为规范住宅建设制定的第三代住房标准。前两代标准分别是建设部在八五期间开展的试点小区工程,九五期间开展的小康工程,三代标准,记录了中国十年来在住宅方面三个不同的阶段。
试点小区作为第一代住房标准是在1989年制定的,这个标准,在当时被认为是跨世纪的标准。当时一般的户型都是60到65平方米。1994年,中国的住房改革已经启动,在有限面积内进行规划的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建设部这一年推出了第二代标准小康工程。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特邀专家赵士绮告诉记者:“从九五重中之重的小康示范小区,它的面积标准,曾经提过上不封顶,当时的指导思想是一二十年不落后,三五十年不改造。”
制定小康工程标准时,曾设想到2000年仍然可以适度超前,但是,到期验收时,早期开发的小康住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例如,各个小区都普遍缺少停车位。住房一般要用50到70年,但第一代第二代标准都是五、六年就滞后了。新制定的康居工程标准对套内空间、智能系统设施、室内装修和机动车位等一系列指标都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一些发达国家经历这种变化一般要30年的时间,在中国,十几年就完成了这一进程。
目前,浙江嘉兴的金都景苑和西安的紫薇城市花园已经通过国家建设部康居工程验收,全国各地有多个康居工程正在兴建。
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达21.4平方米。而住宅标准之所以在十几年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关键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刘志峰说:“没有住房制度改革,也就没有中国房地产业,没有住房制度改革,也就不可能那么快地解决中国老百姓的住房问题。”
20年前,邓小平在北京前三门一座高楼之顶,看着四周那些灰旧低矮的建筑物,就住宅问题提出:住房分配制度应该考虑调整,房子可以作为商品出售,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人们购买力低的问题。从那时起,中国拉开了房改的序幕。
1998年,国务院决定,当年在全国停止沿袭了约40年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这项改革是向住房商品化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是分配制度一个重大变革。同时,住房按揭贷款全面铺开。目前,房地产个人贷款达到了6600多亿元,是97年的35倍。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告诉记者:“新的体制也基本建成了,市场在发挥住宅资源配置方面,确实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在1998年到2001年间,全国城镇住宅竣工面积达到了27亿平方米,为4000万个家庭提供了新居。据建设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远远超过16平方米的小康指标。达到了21.4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67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