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结果显示,与十几年前相比,我国城市居民的家庭财产数量多了,品种也多了。最近,记者在湖南株洲发现的一本44年前的老存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个人金融资产品种从单一到多样的变化。
家住湖南株洲的刘方钦最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这本印着投资专户字样的存折,开户人一栏写着刘方钦父亲的名字,开户时间是1958年。上面记录着从1958年4月到 9月间陆续存入的230多元钱,每次存入的金额大都在10到20元左右。在存入金额一栏,除了现金,还有162元是用柴禾折算成现金的。
据与刘方钦父亲年龄相仿的赵老汉回忆,那时物资匮乏,每家的现金都不多,于是,实物也可以被允许折合成现金存进信用社。
1979年刘方钦家的总收入破天荒地达到了1千元,并开始拥有了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存折。现在老刘家的存折上每年不仅有8千到1万元的进项,而且今年还买了4份保险。如今老刘周围的许多邻居、朋友都把多余的钱投在债券、股票、基金上,大家的钱袋子里不再只是一张薄薄的存折了。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金融统计二处处长蒋万进告诉记者:“个人金融资产总量和品种的增加,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是个人收入和社会财富增长的重要标志。只有百姓生活进入小康状态,衣食无忧,人们才会把个人收入用于进行各种金融投资,持有各种金融资产。”
以深圳为例,最新公布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0%的深圳居民目前拥有现金、存款、股票、保险、债券、基金等七种个人金融资产,25%的人有股票,60%的人买了保险,15%的人持有债券。
从1981年起,国库券作为储蓄以外的又一种新的金融品种,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1983年外币储蓄出现,1990年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建立,从今年开始信托产品又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走俏。
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刚刚公布的《首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总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已达22.83万元,户均家庭金融资产达7.98万元。从1984年到2002年户均金融资产增长速度为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