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不是暴力革命,不能指望它会以一种轰轰烈烈的形态出现,外观上不可能非常激烈,它就是这样在一种平静的状态下悄无声息地促进着社会的变化
就像我们反对把政府神化一样,我们不能神化WTO,甚至不能神化市场的作用,不是说它一到来中国马上就会天翻地覆
入世元年:在平静中变化
-本报记者邵颖波北京报道
对习惯于按照时间段来梳理世态变化的人来说,12月11日这个日子有点不那么好把握。入世一年了,WTO这三个经常挂在嘴边的英文字母忽然好像变得有些空洞,在准备为“入世元年”这个概念注入具体内容时,大家发现,大大小小的事情虽然也不算太少,可要真拿事儿来说的话,还真有点撑不住。有位朋友拍着脑门说道,真不知当初到底是怎么回事,竟然把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冲出亚洲当成一码事,好好疯了一把,又是游行又是喝酒。这会儿到了年头上了才知道,味道完全不一样。
的确,WTO的味道完全不同,就好像一杯上等洋酒,好看,有点甜,还带点酸,不如中国的白酒刚烈,但是后劲却很大,需要慢慢品味,还要有高人指点。
上周,记者就入世元年这个话题,分别访问了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先生和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先生,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品味WTO这杯好酒的。
记者:我们都知道政府部门这一年并没有比入世前轻松多少,有不少具体办事的官员都说这一年他们忙得够呛,可是去问问普通民众,很多人甚至根本没什么感觉,多数人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自己生活中可以和WTO紧密联系起来的具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情形呢?
王忠明:入世不是暴力革命,不能指望它会以一种轰轰烈烈的形态出现,外观上不可能非常激烈,它就是这样在一种平静的状态下悄无声息地促进着社会的变化,它像是一场精神洗礼,也是一种行为尺度,促使社会按照从落后向先进看齐的轨道渐变向前。
张燕生:首先,就像我们反对把政府神化一样,我们不能神化WTO,甚至不能神化市场的作用,不是说它一到来中国马上就会天翻地覆。那样太简单化了,如果我们真的认识到WTO是怎么一回事,就不会有这样的奢望了,而且你就能够真切地感觉到由它带给我们的种种影响,体察到由WTO催生出的种种变化了,一年来,这种感觉就如阵阵热浪扑面而来,而且一直没有间断过。
记者:这一年来有许多事情出乎人们的预料,比如说入世之前叫得最厉害的产业实际上过得相当不错:农业基本上没受什么冲击,中国还从一个农业净进口国变成一个净出口国;汽车就更不用提了,几乎没有一家国内汽车企业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企业。这其中最不出人意料的变化看来主要在政府方面。事前的种种预测几乎都对了,政府在不断进步。
张燕生:实际上这才是WTO带给中国最为深刻的变化,也就是中国的体制和组织方面的变化。政府的确变了,它的职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什么前边说大家总是不能非常清楚地感觉到变化与入世本身之间的关系,因为,改革本身从来都是中国政府自身的意愿,完全是一种自主的行为,而WTO只是一种外部压力、一个契机。具体来说,除了依照入世承诺,逐条逐项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参与世贸组织的各项工作,一场一场地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规则的谈判,大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规模修改法律法规以及大刀阔斧地削减行政审批项目这两件。2002年11月4日,首批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正式向社会公布。短短一年里,国务院近30个部门已清理法规2300多件,其中废止830件,修订325件;已废止、停止执行或修改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政府的这些活动本身并不具有形象性,老百姓需要到实际生活中、到办具体事情时才能体会深切,就像改革开放,本来是从1979年开始的,但是一直到1984年,全国的老百姓才普遍感受到其中的好处。入世引起的中国在体制和组织方面的变化要持续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老百姓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体会得比较清楚。
大规模地修法以及减少行政审批的实质意义是什么?实质就是政府体制与职能的改变。政府今后不会再在微观经济生活中唱主角,就行政审批而言,取消、调整、减少行政管制和干预,就是要不断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和范围。一年来的行为清楚地表明,政府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实施宏观调节、维护微观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王忠明:市场的主体是企业,但WTO的主体则是政府,是政府间的协议。权利与义务主要由政府来承担。中国政府为什么会在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之后依然不松懈,在这一年之内又做出如此之广泛而深刻的改变?纵观世界,主宰世贸竞技场的仍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而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等构成了发达国家集团操纵世界经济的宏观制度体系。对此,中国政府认识非常清醒。加入世贸,虽然平等参与谈判、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可以使中国受益,但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将受制于人,这意味着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和体制框架必须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在法律、规则、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张燕生:如果不提WTO的话,中国政府干得最重要的事情都有哪些?一是城市化,一是西部开发,还有就是努力建立社保体系。其实这也是出于对WTO的清醒认识。WTO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促使其成员实行市场经济,同时推动世界经济朝向全球化迈进。但是它在促使经济发展、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并没有一整套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解决成员体内部以及成员体之间由此产生的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等不平等现象。这是成员体政府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解决,WTO所要求的竞争和效率原则或许根本就不可能得到保证。中国搞城市化其实就是解决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开发西部就是解决地区之间的不平等,建立社保就是解决收入上的不平等。在WTO背景下看待中国政府的这些行动,就可以知道政府正在变得越来越务实了。
记者:还是让我们再回到经济生活这个话题上来。我们都记得入世以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在喊,要严防狼来了,一遍一遍地说这回狼真的要来了。所以大家在入世前都有点神经发紧。可是现在呢?看看最近的文章吧,宏观形势还不错,除了打火机、DVD以外,烦心的事情比人们以前预想的要少,结果又产生了这样一种情绪:不就是个WTO吗?没什么了不起。
张燕生:粮食和汽车的问题在一年当中确实是出乎人们意料地好。但是就凭这一点就产生盲目乐观未免太片面。入世了,中国的市场已经对全球开放了,竞争对手一个个早晚都会进入中国。如果我们承认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以及综合国力跟世界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的话,我们又怎么会不感到压力的存在呢?千万别忘了这种竞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何况我们现在还处在过渡有效期内。前段时间我总听到一些商业银行的地区负责人讲,我们不怕他们,因为这几年市场经济下的操练已经使我们有了很大提高。看上去,他们信心十足。可是你听到那些外资银行的人怎么说,鹿死谁手可不一定,再过三五年,你不仅可以看到那些大客户、大城市以及高端金融服务业务流失,而且可以看到普通百姓的选择,看他们的钱往哪存,保险找谁买,金融服务要谁提供。
在我看来,冲击会一步一步地到来,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现,光看第一年不足为凭,中国的企业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王忠明:关于WTO,人们听得多,体验得少,对其中的复杂和严峻尚需时日方能认识。今年11月4日,我国第一次启动保障措施,对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彩涂板、无取向硅电钢、冷轧不锈薄板(带)5类进口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时间为3年。这是加入世贸后我国第一次利用保障措施的案例,措施一出来,大家都十分看好,认为我们已经学会“与人纷斗”的技巧,可是始料不及的是,城楼失火,殃及池鱼,钢铁保障措施一出,却让占镀锌板市场销量20%的国内家电行业面临原材料大幅上涨的考验。
我曾在一篇专门报告中说过,入世就是“引进”竞争、“输入”压力,WTO本身就是一种催生催死的机制。那些“备战”充分、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可以加速成长,尤其是在那些束缚手脚的旧的法律法规被清理之后,企业便可更为迅速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这一年当中,像中海油,像海尔等,关于中国的优强企业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的报道还少吗?只不过在WTO已经深入人心之后,大家慢慢习惯了而已。而那些基础薄弱、体制僵化,又对环境变化麻木不仁的企业在WTO之后死得肯定要更快一些。当然,这方面的情况同样也不再引人注目了。
今年5月,中国电信一分为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四大综合电信商共同竞争的格局正式形成。10月,民航重组尘埃落定,重组后形成的六大集团割断了与民航总局的隶属关系,成为“自主经营”企业。对于入世一年之后的中国企业来说,现在一定要认识到,目前正在中国进行着的持续2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正面临着最大一次机会。以后,政府要专心干自己的事,企业的生死存亡越来越要靠自己把握。
记者:和入世以前“利弊之争”相比,现在人们好像觉得对WTO越来越有亲近感了。我问过一些人的感受,大体都是挺好的。有人说,生活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富裕,有了房子、车子、票子,虽然没想到过要感谢入世这件事,但是毕竟入世没带来什么坏处,而且好像感觉机会越来越多了。可以见到的以及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也多了。
张燕生:过去这一年当中,“WTO”三个字母在中国人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频率有多高,老百姓自己很清楚,肯定远远高于任何一个外文缩写。在入世这一年当中,“中国”和“世界”这两个词也总是被人十分自然地连到一起来说。虽然我说不能神化WTO,但是更不能否认它对于振兴之路上的中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它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它方面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而且这种影响主要是正面的,是促使社会朝着进步的方向。
现在不管是哪一级政府,在出台一些政策规章前首先必须审查是否与WTO相冲突,而在此之前,即使是快要入世的时候他们也不会这样做,那时候他们只要想这些政策和规章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实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是否有利就行了,甚至还会想到是否会有碍于自己的部门利益或者地区利益。这是相当大的进步。
王忠明:今年大家肯定都注意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出现了持续不断的热潮。从一般的劳动技能培训到MBA,不管是哪一个层次上的职业技能培训都非常火爆。出国留学的人也越来越多,前往的国家、所学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样化。经济进一步向好,使得人们有可能更多地享受到教育和继续教育,由此不仅增加才干,也传播了多种多样的先进文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这和WTO有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而且非常直接。一年来,大量外企的涌入以及它们在中国内陆不间断的扩张直接引发了我国人才市场的竞争加剧,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一场全球性的知识较量,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较量”。不仅政府认识到了国家对于人才储备的紧迫性,广大的民众更是自主地迸发出这样一种热情,迎接和创造着新生活。
入世元年备忘宏观数字:
1.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今年1至10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002.6亿美元,增长19.7%;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
2.境外投资者对华投资持续增加。今年1至10月中国实际吸收外资4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9.65%,全年吸引外资将超过500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跨国公司已在中国设立各类研发中心近400家。
3.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9%。
政府承诺:
1.在市场准入方面,自今年1月1日起,大幅下调了5332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降低为12%。其中工业品的平均关税由14.7%降低到11.3%,农产品的平均关税由18.8%降低到15.8%,取消了粮食、羊毛、棉花、化肥等8类产品的配额许可证管理;
2.进一步开放了服务贸易市场。审批外资进入银行、保险以及分销领域的步伐明显加快,并相继制定了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外资通信企业管理规定、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外资旅行社管理条例等涉及服务领域的法律法规;
3.全面实施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完成了世贸组织知识产权理事会对中国加入WTO以来执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和加入议定书有关承诺的审议工作。在投资领域,完成了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法律及实施细则的修订,修订和公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4.全面、积极、建设性地参与了世贸组织各项活动。中国先后派遣了20多个谈判小组到日内瓦,参加了有关议题的谈判筹备工作,提出了中方的立场。作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中国还积极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一起共同寻求发展中成员和发达成员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利益平衡,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5.2002年11月4日,首批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正式向社会公布。短短一年里,国务院近30个部门已清理法规2300多件,其中废止830件,修订325件;已废止、停止执行或修改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