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证券市场将呈现双向扩容态势,一方面,市场机构投资者力量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股票一级市场将继续保持适度扩容。同时,随着入世影响的深入,证券市场开放将进入实质阶段,证券市场金融创新也有望取得局部突破。而市场一些敏感问题,如非流通股流通问题、B股市场的定位问题、创业板市场的推出问题等,明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不大。对二级市场而言,A股市场的波动幅度可能加大,市场热点也有望趋于集中,投资理念将逐步转变,新的盈利模式将初现雏形
一、机构投资者力量进一步增强
1、基金仍将快速扩容,产品与管理将有创新
2003年,管理层"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思路不会改变。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将陆续建立,开放式基金将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继续占据基金发行的主流,首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将进入实质性运作,基金市场的竞争将日益加剧。为了迎合对低风险产品的巨大需求,基金管理公司在推出新的基金产品时,将更强调基金品种低风险的特性。2003年,业绩表现好的基金与表现差的基金的差距将更加明显。一批市场形象良好、广受投资者认同的基金将脱颖而出;而业绩持续不佳的基金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
2、券商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上市与发债将成融资新渠道
从融资渠道看,现有的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抵押贷款,均属于短期融资渠道,无法满足证券公司的中长期融资需求,增资扩股和发行金融债则是券商进行中长期融资可行的渠道。其中,增资扩股又包括定向募集和公开招股上市两种方式,长期以来国内证券公司几乎都采用定向募集这种方式进行长期融资,尚未有券商利用公开招股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目前,券商公开招股上市与发行金融债已得到管理层的鼓励和支持,未来将成为券商重要的中长期融资方式。
3、保险资金间接入市规模继续扩大、直接入市的可能性增大
2002年10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保险法》,尽管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有适当限制,但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的规定使得保险资金在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方面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其中包括对资本市场的直接投资。2003年保险资金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而间接入市的规模将继续扩大,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风险逐步降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可能性也在逐渐增大。
4、社保基金入市进程加快
社保基金将是2003年证券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力量,社保资金入市的进程将加快。社保基金将选择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而间接入市,并且有望在2003年内正式运作。目前社保基金账户上共有800亿元的资产,按照规定,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的比例不得高于40%,如此推算社保可入市资金近320亿元。
5、私募基金走向规范化
近期,国家加快了证券投资基金的立法步伐,具体条文有望在明年最终推出。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推出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基金业发展中的基金运作不规范、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并使私募基金最终浮出水面而走向规范化,并在规范中取得发展。
二、股票市场将继续保持适度扩容
从2003年资金需求考虑,首先新股扩容压力较大。目前已有几百家拟上市企业进入辅导期,通过发审委的拟发行公司也不在少数,众多企业都在排队等待进入证券市场。其次,2002年下半年由于受管理层提高增发、配股门槛的限制,增发、配股与上半年相比大大减少,2003年可能会有较多的企业申请增发和配股,与此同时,企业可转换债券的融资规模会有所增加。从目前市场形势分析,以民营企业、券商、保险公司、银行以及大型国企等发行上市为代表,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预计A股筹资规模在1000亿元附近,将比2002年增加近20%。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较大双向扩容空间,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大势所趋。管理层会一如既往利用供求关系调控市场运行节奏。所以,在双向扩容大方向已经明确的基础上,供求关系是管理层调控股市的政策的着力点之一。2003年,管理层将会本着在改革开放中推进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态度,决定股票扩容速度和节奏。
三、证券市场开放进入实质阶段
1、证券中介机构开放步伐加快,外资加入国内证券公司,合资和合作基金将大量出现
2002年6月,证监会颁布《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和《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并从2002年7月1日开始实施。2002年10月份,经证监会批准,首家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国安基金管理公司获准筹建。首家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获准筹建标志着加入WTO的承诺已正式付诸实施。2002年11月29日,证监会、外经贸部就实施《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和《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的有关问题联合发出通知,明确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具体设立程序和业务监管机关。预计2003年,获准筹建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而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获准设立的时间估计也不会等太长。
2、QFII进入实际操作,QDII(推出可能性不大
证监会与人民银行于2002年11月7日联合下发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随后,国家外汇局根据《暂行办法》有关内容,制定并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暂行规定》,就托管人管理、投资额度管理、账户和汇兑管理以及监督管理等规则进行了细化。自此,与QFII相关的法规建设已基本完成,2003年QFII机制将全面启动。
与QFII相比,QDII的资金流向是流出,短期而言对境内证券市场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QDII推出会更为慎重。而QDII机制的推出需要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共识,有较多复杂的技术性问题尚待研究。因此,QDII需要在QFII机制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后,才有可能推出。2003年启动QDII机制的可能性不大。
3、外资购并参股上市公司全面启动
2002年以来,外资购并不断发生,与此相关的政策环境也日渐宽松:先是2002年3月外经贸部颁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领域和股比限制。2002年10月,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述法规与《证券法》一起,构成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法律体系。并购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外资购并上市公司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同年11月,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并加以规范管理。而十六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这将进一步推进上市公司国有股向外资的转让。因此,2003年外资购并将全面展开。
四、国有股转让将加速
由于国有股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和全流通是一项探索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相关各方的利益,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制定出系统性的、市场广泛接受的实施方案。因此,管理层不会贸然采取措施来触动国有股减持或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轨这一极为敏感的问题。
尽管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国有股在2003年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其他与上市公司收购有关的配套文件及一系列规范并购重组的法律法规陆续发布实施,尤其是十六大提出的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为国有股的转让创造法律和制度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股减持和流通的前提是产权清晰化,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将得到解决,并将大大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利于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有利于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中的退出、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的进入,国有股权可以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给民营资本和外资,也可以通过MBO方式转让给上市公司管理层,国有股转让有可能大大提速。
2003年,国有股转让提速为新的重组带来新机会,并对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五、B股市场与A股市场的联动性将增强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管理层更倾向于把B股市场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去解决:一方面,目前A股市场加速扩容,是国内重点发展的资本市场。而B股市场作为吸引外资的功能定位不复存在,缺乏境外投资者的参与,故若大力发展B股市场,不仅会导致重复建设、功能重叠、资源浪费等问题,而且会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也为以后A、B股合并增大难度;另一方面,由于证监会表示允许并支持外商投资企业A股上市,且目前外商投资企业A股上市已没有政策障碍,证监会将本着国民待遇的原则,依据现有发行上市标准及程序,受理外商投资企业的A股上市申请,并将考虑对特别优秀的外商投资企业申请A股上市实行保荐期豁免的可能。这进一步动摇了"外企在B股市场发行"的市场扩容预期,使得B股功能定位愈加尴尬、迷茫。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不可能将B股市场一关了事或者立即将其与A股市场合并,那样会引发整个证券市场巨大的震动,而且很多技术细节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因此,解决B股问题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B股政策定位未明朗前,2003年B股市场的走势将与A股市场有更大的联动性,因为目前A、B股已具有了更多的同质性,国内居民的外汇存款已达到800亿美元左右,而且境内居民本外币的资产转换也有了众多更灵活的合法渠道。
六、创业板市场推出时机尚未成熟
创业板市场是高风险的市场。由于上市门槛较低,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更多体现为预期收益,市场投机性大于主板。而创业板的推出会对主板市场造成冲击,因此需要选择合适时机,慎重推出。就目前经济环境来看,2003年创业板还难以推出。
首先,"新经济"泡沫破裂,全球创业投资处于低谷;其次,全球创业板面临寒冬,投资者信心尚待恢复;最后,创业板市场的实务操作、法规准备还需进一步完备。
七、证券市场金融创新有望取得局部突破
1、统一指数有望推出
目前上交所专门成立指数专家委员会,统一指数年初就在内部试运行,同时今年7月1日正式发布了上证180指数,清华大学在编制统一指数上,包括其框架和模型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成熟性工作,这为后续推出统一指数打下了基础,2003年在市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推出统一指数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2、推出指数期货条件不成熟
首先,指数期货的标的物一般是统一指数,由于统一指数推出的具体时间还不确定,推出指数期货的时间更难以确定。其次,指数期货等要顺利推出,至少市场上要有一套有效的做空机制。重大制度建设的时间一般都很长,2003年要顺利推出指数期货缺乏配套制度支持。第三,目前期货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还相当小,不管是中介机构还是投资者的数量都相当有限,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期货市场的大规模发展,当前抗风险能力和运作经验还相当缺乏。第四,股指期货和认股权证很可能成为未来我国金融产品工具创新的突破口。但从目前情况看,无论股指期货是放在期货交易所还是放在证券交易所,都面临法律障碍。清除围绕金融创新的相关法律障碍,仍需相当的时间。
3、交易所基金(ETFs)有可能试点推行
2003年,基金有望在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等方面将取得实质性突破。在监管和交易机制层面上,目前市场呼声很大的几个问题,如交易制度的更加合理化------降低封闭式基金的最小交易单位、统一开放式基金的销售结算平台;基金收费方式的变革------改变目前基金固定提取管理费的收费模式,在2003年也将有望获得部分或全部的解决。随着市场发育的完善和有关限制规则的逐步解除,新的基金品种如保本基金、伞形基金、交易所交易的指数型基金(ETFs)等也将在明年陆续推出,从而大大丰富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基金品种。
八、A股市场波动幅度可能加大,市场热点趋于集中
2003年,管理层将继续贯彻在发展中规范的改革思路,采取多种措施维护股市的稳定,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加大股市对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因此,从政策取向看,稳定和发展仍然是市场的主基调,市场出现单边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投资者的预期和信心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到提高和恢复,因此从市场内在的运行规律看,股指出现单边上涨的可能性也比较小。综合考虑政策、市场以及其它方面的情况分析,我们认为,2003年市场仍将以震荡为主,即使下破1400点,时间和幅度也是有限的。从上涨的幅度看,上证综指有突破今年1750点的可能。
市场热点可以关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外资并购板块将由零星个股炒作逐步发展成为集团板块式轮动的主流市场热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具有外资并购概念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的比例在10%以上。2003年,具有实质性举措的外资并购一旦启动,必将引发市场上外资并购题材板块的高度活跃。其中航空、汽车、金融、商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机会较大,金融类和汽车类会成为外资并购题材的领头板块。
其次,国有股、法人股的协议转让,将为市场增添新的投资热点。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旦施行,地方国有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的产权交易、国有股减持将不再需要通过财政部批准。民营、外资企业通过国有股权场外协议转让介入上市公司将成为市场新的投资热点。
再次,随着QFII的推行,绩优蓝筹股将成为资金重点流向的板块。QFII进入国内证券市场是以中国经济长期和稳定的快速发展为基础的,重视的是股票的流动性,追求的是价值型投资,因此流通盘大小、业绩水平的高低将成为重要的选股标准。
九、新的盈利模式将初现雏形
2003年,日益国际化、市场化的趋势将使我国资本市场处于更深层次的大变革趋势中,市场监管者、参与者、投资主体、投资品种、投资策略、投资原则等多方面都将更新理念,寻找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投资理念。
入世后,国外成熟的投资理念必然会对目前的投资理念造成冲击,不仅要求市场格局与之相适应,更需要思想理念的变化。应该说,2002年下半年的股市调整只是适应新理念的一个序幕,2003年才是真正的适应过程,在过去特殊市场环境下长期形成的注重"小、新、低"的投资理念将受到挑战。面对入世后整个市场格局的演变和趋势发展,以国内券商和投资基金为主体的市场主力将发掘和把握市场机会、注意公司价值增长潜力、追求价值投资,进而开始价值型投资的尝试,初步形成追求稳定收益和崇尚价值增长投资的新型投资理念,进行投资方式、投资策略、投资条件的探索。
随着外资对境内市场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国际上流行的价值型投资理念将逐渐被我国的投资者接受。境内投资者会更加重视上市公司及其股票的投资价值,如以QFII机制参与沪、深A股交易的境外投资机构,多会以境外惯用的会计、核算、风险评估、信贷评级等指标制订投资策略,因而促使A股上市公司加速向国际标准靠拢。
十、国债规模继续扩大,企业债券稳步发展
1、国债规模继续扩大,制度和产品创新仍将继续
(1)国债发行规模将继续扩大。200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不会淡出,国债发行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国债目前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维持高水平的发行规模无疑有利于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持续活跃。
(2)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将进一步扩大。在市场经过充分调整,利率风险基本释放的条件下,将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成为以银行为主体,面向社会开放的场外市场的条件基本成熟。
(3)柜台交易品种有望增加。
(4)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的发行比重有望适当增加,国债期限结构有所调整。
(5)国债利率结构调整步伐将加快。
(6)在交易所市场与银行间市场连通上,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2、企业债市场将稳步发展
(1)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将逐步市场化。
(2)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将会加快发展。
(3)目前对企业债投资的诸多限制将放宽,如商业银行不得投资企业债券;保险公司购买企业债券不得超过该债券发行额的10%和保险公司资产的2%,等等。这些限制被打破后,企业债券有望顺利走向以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交易主体的场外交易市场。
2002年一级市场的扩容节奏有所放慢。截止到11月15日,共发行新股61家,筹资总额464.66亿元,虽然较去年全年的59家及367.25亿元增加了将近100亿元,但今年实施配股的公司只有19家,筹资48亿元,较去年的126家、430.64亿元有大幅减少;另外今年A股增发25家,155.12亿元,去年全年是18家,161.36亿元,由此从筹资总量上看,今年的资金压力比去年要小
2002年场内资金流失的情况也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供求关系
我国证券中介机构对外开放承诺
时间段 证券公司所占比例 基金管理公司所占比例
2002年4月1日 -- 不超过33%
不迟于2004年12月11日 不超过33% 不超过49%
2004年12月11日之后 不超过49% 向外资全面开放
(上海证券报国家信息中心上海证券报王远鸿、陈强、李若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