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居民认为医疗费偏高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日前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700余位常住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51.2%的居民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66.8%的居民认为医疗费用仍然偏高,83.4%的居民为将来的就医买药表示担忧。另外,在“您认为政府有必要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平民医院’吗?”这一问题上,58.8%的居民认为有必要。
外药专利一半将到期国内药企抓住仿制商机
扬子晚报报道:据一家知名的跨国制药企业研究人员最近提供的信息:从现在开始的5年中,世界上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平均将有一半以上的专利药品到期。这些大公司专利到期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为:默沙东公司占44%,拜尔公司占41%,礼来公司占38%,辉瑞公司占36%,中美施贵宝公司占33%,葛兰素史克占29%,等等。这绝对是一组令中国医药业内人士眼睛放光的数据,因为在我国加入世贸后加大对外药专利权保护的背景下,这意味着,因为仿制药品而遭受巨大冲击的中国医药企业延续生命的巨大商机到了。
据保守估计,按5年内有20种专利药品到期的话,其背后将有2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空间!而我国现在医药市场的潜力在未来5年内也许刚刚达到1700亿元,而国内6700家医药企业目前销售额才仅仅1300亿元,这其中还要去掉外资企业所占的500多亿元,国内企业实际上仅有800多亿元的销售业绩。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在这些专利到期的药品中,不乏曾经笑傲药坛的王牌药物———奥美拉唑、氟西汀、头孢呋辛酯……我国西药厂家完全可以在这些“明星药物”上全力投入,以同等质量价格低廉的仿制药替代原研制药。
外资医药零售企业进军中国
日前,由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特许经营公司——美国MedicineShoppeInternational.INC公司提供品牌、管理和营运支持的美信国际连锁海王星辰专业药房在深圳挂牌。由于是第一个进入国内的国际医药零售企业,MedicineShoppe此举意味着外资医药零售企业开始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实质性动作。中国加入WTO在医药行业所作的几点承诺:将在2003年1月1日开放药品的分销服务业务,外商可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目前我国有近12万家零售药店,销售药品只占市场份额的15%。连锁药店所占份额就更加有限,年销售额最高的医药连锁店也不过几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前10位大型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着全国15000家零售药店,连锁药店药品销售额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60%。
北京药价降了17%
截止至2002年10月,北京市868家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对抗微生物类药品和心血管类、抗肿瘤类、部分清热剂中成药进行了集中采购,采购金额达60亿,占全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50%以上。招标采购后,药价平均降价幅度达17%。有关部门在注重从源头上治理的同时,还加大了医药销售行业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在招标采购中存在提供假资质、假文凭等问题的11家投标企业进行查处,作出两年内不得在本市投标的处罚。
武汉药品“平价风潮”迭起
今年4月16日到23日的一个星期内,武汉市先后有三家平价药店遭遇纵火等暴力袭击,表明了武汉市药品零售价格战的白热化,同时也表明了医药行业暴利问题十分突出。2001年12月,新开业的湖北隆泰大药房高举“平价”大旗,宣布对其经销的药品“平均降价40%”、“实行10点利”,在武汉拉开了药品降价的序幕。今年1月,武汉汉深大药房也宣布对其司门口店全部3000多个品种的药品实行降价销售,降幅平均达40%。之后民兴、振生等全市300多家大药房跟进,纷纷打起“平价药店”的旗号。平价药店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市场的格局。隆泰大药房实行降价让利销售后,每日顾客流量达2500多人,最高日销售额达9.8万元;汉深大药房的日销售额也由降价前的不足3000元,当月便涨到2万元,目前已达4万元,整体利润不降反升。而一些正在实行规模扩张的连锁企业措手不及,市场份额被瓜分,利润大减,部分药店陷于亏损。3月15日,“健康之舟”、
“茗参”、“中联”、“普安”、“刘天保”、“马应龙”等武汉市十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联合发起组成“价格联盟”,矛头直指隆泰、汉深等“破坏行规者”。迫于“价格联盟”的压力,一些经销商和厂家纷纷找到汉深和隆泰等平价药店,要求撤药。但由于平价药店受到消费者欢迎,销售额月月攀升,部分经销商和厂家经不起诱惑,又被吸引了回来;加上部分“价格联盟”成员也私下偷偷地参与降价,“价格联盟”有名无实,不攻自破。
国家计委有关负责人说,在集约化程度高的美国,一家专业药品物流分销企业,只要达到3个点的利润率就有利可图,大大低于我国一般药品流通企业12个点的盈亏点。
国内抗艾滋病药品上市内地制药业抢滩新市场
8月6日,东北制药集团东北制药总厂产出国内第一例抗艾滋病病毒药品。齐多夫定为抗病毒药,用于艾滋病或与艾滋病有关的综合症患者及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严重表现的治疗。齐多夫定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生产的抗艾滋病药品,因其疗效确切,成为“鸡尾酒”即综合疗法最基本的组合成份。据中国2000年艾滋病疫情报告,该年度比1999年增长了32.7%,2001年上半年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67.4%,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31个省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0736人,其中艾滋病人1594人,死亡684人。截止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菌病毒人数已达85万人。而2002年上半年达到100万人。齐多夫定成为国家药监局批准的首例抗艾滋病药品,则结束了我国抗艾滋病病毒药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而且价格比进口药品大幅度下降,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去年12月东北药开始申请齐多夫定的国内批文,到今年8月获准生产,10月25日,该厂治疗艾滋病的司他夫定(D4T)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和生产批号。除此之外,还有上海迪赛诺生物制药公司获批的去羟肌苷、地丹诺莘,不到3个月连续有4个艾滋病治疗药物获批,速度之快国内罕见。除它们之外,全国不少厂家也在跃跃欲试。
显然,中国政府全力以赴控制艾滋病疫情扩展与企业进入这个市场的渴望已经形成高度共识。让中国制药企业如此热心投向这个市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用国产药品以最快速度来抑制艾滋病治疗药物价格已成为涉及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二是全球形成的共识是如果拘泥于专利技术而形成艾滋病药品的垄断,那么根绝这一顽症将远无宁期,而保持领先地位的制药巨头因为研发出疗效更佳的药物而放弃了对某些药的专利要求。
鼠药横行中国
在2002年,鼠药给国内媒体造成了特大新闻点,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11月4日,湖南省浏阳市南市小学学前班的4名五六岁的小孩因误食老鼠药而中毒;10月24日,贵州省农业厅农药检定管理所对贵阳两城区的两大集贸市场进行清查时,共查获“毒鼠强”、“闻到死”、“三步倒”等剧毒鼠药千余瓶,足可毒倒上千人;9月20日,在广东省和平县大坝镇龙狮村民,由于吃入由于中毒死亡的牛肉后出现28名村民集体中毒的事件,其毒源是剧毒鼠药“氟乙酰胺”;9月13日,南京发生一起由于商业竞争而在食品原料内投放毒鼠药的事件,造成300多人中毒,42人死亡的特大案件;6月10日,广西发生一起因妒忌商业竞争对手生意红火,竟然把5包剧毒的“毒鼠强”投入对方的汤水锅中,造成57名食客中毒的大案;4月,云南晋宁县昆阳镇发生一起365个只有四五岁的儿童老鼠药集体中毒案。专家称,近年来,中国每年约有10万人发生急性中毒,其中急性鼠药中毒有5万到7万人。鼠药中毒死亡率是多种传染病的66.7倍。以上数字显示,鼠药,已经成为夺取无辜生命的方便的作案工具了。
保健品六成已亚死亡
目前中国保健品市场出现怪现象: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康意识的普遍增强,保健品的社会总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却有60%以上的保健食品企业及其产品处于亚“死亡”状态。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对北京、上海等中国六大城市保健食品零售市场的调查结果显示,保健食品在全国范围内的零售品种,仅占卫生部所有已批准品种的20%,其中只有不到5%的品种,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一定的常规销量,而能被真正称之为市场畅销品种的却不足2%,80%的企业及品种未能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规模,六成保健品厂商处于亚死亡状态。
监局撤消保健药批号近二千个
据中国质量报报道,2002年12月31日,我国所有的药“健”字批准文号都将取消;2004年1月1日,所有的药“健”字保健品将一律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据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为了加以治理和规范,国家医药管理部门不久前开始取消以“药健字”为标识的保健品,对现有的保健药品,将会根据相关要求转成保健食品或上升为国家标准药品。2004年1月1日以后,所有的保健药品将不准再上市流通。届时,我国已经存在了15年之久的保健药品将会销声匿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士日前透露,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已经撤销了1959个保健药品批号。
脑白金的真相
2002年4月《南方周末》披露了对脑白金的调查真相。在中国保健品产业的信誉跌至谷底的时候,应市3年的脑白金却逆市而上,创造了销售奇迹,据称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们将之归于巨大的广告投入和史玉柱通过“还债”树立的“诚信形象”,对消费者的认同起到了决定作用。专业人士称,与“脑白金体”和“脑白金”对应的是人体大脑中的“松果体”和它分泌的“褪黑激素”的东西,而“脑白金”的主要成分正是褪黑激素。而“脑白金”神奇来自于台湾人翻译的美国作品——《褪黑激素的奇迹》。对于“脑白金”的作用,麻省理工学院的伍尔特曼博士是一项有关褪黑素用于控制睡眠的专利发明人,他说:“没有证据表用褪黑素对人的寿命期望值有任何影响,只有微弱的证据显示它能延长老鼠的寿命。”
中国保健品行业开始救亡图存
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一个行业像保健品行业这样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在这个行业里打拼的企业最易感受世事无常:不久前靠脑白金演绎还债奇迹而被树为诚信楷模的史玉柱在媒体短暂的褒奖之后,目前正受到媒体和消费者对其产品的空前质疑。一位多年在保健品行业里摸爬滚打的市场人士感叹说,在这个行业,你可能一夜致富,也可能瞬间暴死。
10年前,以太阳神为标志的中国保健品走向巅峰,但是短短的十年过去了,三株枯萎了、飞龙落地了、太阳神也因为连年亏损于本月黯然易主……尽管10年来全国保健品行业先后涌现了3000多家保健品品牌,2000年我国保健品销售额达到500亿人民币,向国家上缴税利高达100亿元以上,但是伴随着一些著名品牌的倒下和行业内部良莠不齐的企业所做的那些短视行为,目前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舆论环境,都把保健品行业送入了一个备受煎熬的是非之地。
业内人士称,由于行业歪风所引起的国产商品信誉危机,中国保健品行业正在进入一种慢性死亡或称“亚死亡”的状态。
为了寻求自救,在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等组织下,广州御芝堂、潘高寿、太阳神、西安金花等10家保健品企业曾聚首广州,对中国保健品行业过去的10年进行了忏悔式的反思,并联合发起了《保健品行业自律联合宣言》,呼吁建立诚信与打假同盟,加大研发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投入,共同促进保健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出的第一声救亡图存的呐喊。业内人士称,这意味着该行业一场新的洗牌浪潮的开始,也是其寻求保持其行业话语权的最新尝试。
|